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各国纷纷酝酿或也已推出一系列经济刺激退出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和节奏,成为一个重大的政策和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应该逐步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原因,同时在把握退出时机和节奏上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减税是重要的一项措施。中国和美国的税制不同,决定了两国减税政策对刺激消费的机理和效果是不同的。另外,两国的政治体制不同,推动减税政策出台的因素也不同。因此,在借鉴美国成熟的减税政策经验时,必须考虑到两国刺激经济作用机理上和政策时效上的差异,放眼长远,实施有效的减税政策。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中国超常规刺激政策的退出方向十分明确地表现在特定的几个环节,即信贷投放正常化、房地产刺激政策退出、地方融资平台规范等。  相似文献   

4.
2009年第三季度,随着欧元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法国和德国的经济增长得以恢复(均增长了0.3%),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问题摆在了欧元区各国政策决策者面前,亦引发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对经济刺激政策退出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6,(8):15-16
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心无疑立足于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从迄今为止政策面的情况看,刺激消费很可能成为今后中长时期内的一项既定经济政策,而不简单满足于管理短期总量波动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哈继铭  王雨佳 《新财经》2009,(10):26-27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经济刺激政策。从表面上看,经济下滑的趋势似乎得到了遏制,但这样的刺激政策还要持续多久?未来的经济走势又会如何  相似文献   

7.
张锐敏 《浙江经济》2014,(16):32-32
需要把握的几个观点 如何变“微刺激”为“实发展”。当前宏观经济尚处于合理的增长区间,短时间内国家不可能出台“井喷式”的刺激政策。事实上,上半年中央已陆续出台稳投资、金融适度宽松、财税减负等定向“微刺激”。从发改系统角度看,当前落实这些政策的关键是抓投资,将政策红利迅速变为发展红利。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9,(47):12-15
【瑞士瑞银集团2009年9月】概览 自从中国在10个月前宣布了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以来,财政资金迅速下达,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整体国内经济活动已经开始强劲复苏。我们认为现在是时候再来考察一下关于中国经济刺激的一些问题和担忧了。政府经济刺激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有多少已经下达?刺激政策资金下发的速度放缓会导致经济增长急剧放缓吗?经济刺激政策能持续多久、其效果何时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9.
全球新一轮刺激政策多为现行政策修复 全球经济尚在复苏通道中。各国更多针锋相对的是结构性问题。宽松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已处于收尾阶段,且作用日趋有限。上述国家经济刺激措施更多是对现行宏观调控的修订,属于修补性政策,规模及效应与先前难以并论。  相似文献   

10.
全球新一轮刺激政策多为现行政策修复 全球经济尚在复苏通道中。各国更多针锋相对的是结构性问题。宽松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已处于收尾阶段,且作用日趋有限。上述国家经济刺激措施更多是对现行宏观调控的修订,属于修补性政策,规模及效应与先前难以并论。  相似文献   

11.
经济快速下行,政策进退两难。政府不是不刺激,而是不敢刺激,不能刺激。从现在可选择的刺激手段来看,无非是增加一点铁路投资,进行一些棚户区改造,但是钱从何来?只有发债。而发债的后果,与银行的不良贷款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央政府尽管在努力避免推出类似"四万亿"的大规模货币刺激政策,但在日趋严峻的经济形势压力下,各类形似"量化宽松"的定点刺激政策正连续发力,特别是以向国开行发行的PSL形式的万亿规模棚改项目融资最为引人注目。在这些中国式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下,上证A股指数由2014年4月底的2026.36点上探至2014年8月7日的2187.67点,累计升幅达7.9%,市场  相似文献   

13.
观点集萃     
《产权导刊》2012,(5):49-51
正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将触底回升在2008年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逐步回归正常后,经济增速也逐渐回落。2011年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处在前期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去年10月份开始,政策已经开始阶段性的放松微调,防止经济出现硬着陆,市场流动性最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从目前趋势来看,今年二三季度应该  相似文献   

14.
《上海经济》2011,(11):75-75
华盛顿的经济政策辩论已经演变成两种对立疗法一一刺激与紧缩一一的“拳击赛”。遗憾的是,孤立地考虑其中任一种“解决方案”的做法妨碍了分析和决策。刺激政策的支持者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总需求减少的局面必须扭转。反对者则说,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GDP连续高速增长的背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之处也逐渐显现出来."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工作中的一个关键词,在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刺激内需,本文就这些政策加以探究,分析其刺激内需的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日两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措施。通过对政策的具体分析并利用潜在变量——危机强度,研究刺激政策对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的效果,结果得出,中日两国均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两国政府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对应对金融危机均有所成效,危机强度的走势日本比中国更理想,中国的危机强度比较随机。中日两国的经济刺激政策都改善了GDP、就业、通货膨胀、贸易差额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但在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在日本产生了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远见     
金川 《浙江经济》2014,(12):5-5
吴敬琏:刺激政策弊大于利停止无效投资 刺激政策弊大于利,继续提高杠杆率的比例,会对中长期造成更大的危险。要防止风险积累,停止没有回报的无效投资,停止对僵尸企业输血,动用国有资本偿还政府或有负债;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重组,盘活“晒太阳”的开发区等资产存量,辅之以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而避免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受不住“新4万亿刺激政策”或“4万亿刺激政策2.0版”传言的诱惑,即便是目前最被压制的地产公司的股票也展现了抢眼的反弹。“好事”传千里,连周边国家的证券市场都备受鼓舞,日经225指数出现了多日的反弹。  相似文献   

19.
《广西经济》2009,(1):4-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表示.今年地方政府不许再越权出台税收、财政等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姜伟新是在今年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做上述表示的.他要求各地政府对稳定房地产市场负责.而在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手段上,姜伟新指出.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地方实际出台政策.但是2009年要加强地方政策的严肃性和合法性,因此地方政府不许再越权出台税收、财政等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姜伟新透露,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13日]就在中国经济对政府的强力刺激政策做出积极反应,呈现好转迹象之际,市场上再次出现“新刺激计划”传言,有报道说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在15日讨论是否推出新的经济刺激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