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对于培育成熟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评级机构的经验,遵循评级行业的国际惯例,立足中国当前金融市场的实际,在开放环境下运用市场化的力量推进评级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中国评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评级市场的首要议题。本文从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市场、评级监管体系和评级行业自律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海外市场评级体系构建的经验,提出促进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信用评级业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国信用评级业正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在高度垄断的全球信用评级市场力争扩大国际话语权.美国的评级机构已经逐渐进入中国市场,直接或间接从事相关评级业务.我国应培育扶持民族信用评级机构,设计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加强评级机构行业自律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有公信力的民族信用评...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美国评级市场的发展,中国信用评级起步较缓,发展较为滞后,信用评级机构缺乏行业自律、债券定价无法实现信用价差等弊端明显。如何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提高评级机构素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金融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曾宏  张晶 《西南金融》2007,(9):57-58
引导评级业健康发展,是当前加强征信市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定位和设计中国评级业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民族品牌信用评级机构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站在战略高度去重新认识国内评级行业的发展,提出审慎对待外资评级机构的引入,结合实践分析当前培育民族民牌信用评级机构面临的制约因素。最后,以“规范和发展”为目标,提出当前我国大力扶持具有成长潜力的民族品牌信用评级机构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评级行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初美国穆迪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资信评级机构以来,信用评级行业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为,近几年来,评级结果对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越来越重要,影响到发行主体进入资本市场、筹资成本、财务交易结构和受托人的投资能力等方面。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壮大乃至形成一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历程十…  相似文献   

6.
信用评级作为风险评估机制和信息披露的手段,功能在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提高资本市场效率。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发行人付费模式下的利益冲突给信用评级行业带来的发展困境。探索多种形式的付费模式,有效平衡和协调信用评级机构盈利性质与其享有公共管理职权之间的矛盾将是评级监管改革主要内容。探讨当前评级监管和评级收费模式改革趋势,有助于为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的中国评级行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美国家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标准以及信用评级影响力等多角度对中美国家信用评级状况进行了比较。指出中美国家信用评级存在分歧并且都具有主观性,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是市场长期选择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寡头特征,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作为新生事物出现不久,尚待发展。中美国家信用评级的标准具有显著的不同,因此评级结果也有差异。从效果上讲,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具有巨大的市场占有率,美国国家信用评级结果变动给市场带来的影响显著,且短期内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8.
信用评级行业竞争和规制:美国的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信用评级行业高度集中,标普、穆迪是评级市场的统治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国家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NRSROs)的指定以及基于监管目的广泛使用NRSROs概念导致评级行业的准入壁垒。声誉资本、网络效应以及评级透明也是影响信用评级行业竞争状况的因素。为了增进评级行业竞争,美国已经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并正在酝酿新一轮的竞争规制措施和改革方案。美国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鹏  朱珠 《新金融》2013,(4):44-48
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遭遇了自其建立以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本文研究了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并从近几次危机中评级失真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化方法。研究表明:正常年份中,债务国发展的基本面情况是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要决定因素;评级行业的垄断与评级机构特殊的政治目的固然是近年来评级失真频现的原因,但国际投资者对于评级机构的过度依赖亦是危机中"评级结果决定主权走势"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要辩证地看待评级机构,既不能一概否认,也不能无限夸大,应该在提高投资者自身风险评估能力的基础上,强化评级市场的竞争,并且努力构建内外监管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论美国评级机构的垄断地位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垄断了全球信用评级业务的90%以上,形成了国际评级市场的寡头垄断,并且把"触角"伸至中国,但却屡次因为评级失败而遭到投资者的诟病。我国面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势力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大力发展本土信用评级机构,确保在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国际市场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信用评级业受法律层级低、监管措施缺乏、市场化程度低等因素,制约了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借鉴美国、德国等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方面的经验,探索构建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管理框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遭遇了自其建立以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本文在简要介绍信用评级机构与主权信用评级的基础上,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并从近几次危机中评级失真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化方法。研究表明:1、正常年份中,债务国发展的基本面情况是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要决定因素;2、评级行业的垄断与评级机构特殊的政治目的固然是近年来评级失真频现的原因,但国际投资者对于评级机构的过度依赖亦是危机中"评级结果决定主权走势"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评级机构,既不能一概否认,也不能无限夸大,应该在提高投资者自身风险评估能力的基础上,强化评级市场的竞争,并且努力构建内外监管相结合全方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信用越是社会化,金融体系运行对评级信息的依赖就越强。近日,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正在大规模收购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目前已控制中国信用评级市场2/3的份额。有关专家认为,美国一方面大规模收购中国评级企业,另一方面却将中国评级机构拒之门外,此举或将为中国评级机构跻身国际评级市场设置障碍。但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需要有健全的信用评级体系做依靠,而如何面对国外较为成熟的评级体系,将信用评级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或将是我国当下急需审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敏 《银行家》2012,(5):60-62
信用评级行业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行业,2008年金融危机后三大评级机构的表现引发了世界各国对评级行业的重新审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中国的评级行业也随之与全球市场接轨。本文分析了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中国评级行业发展的最新现状,试图找出评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中国评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建立适合我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体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美国信用评级市场与监管变迁及其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信用评级业发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市场高度垄断、严重的"顺周期"现象、利益冲突、金融市场及监管当局对评级的严重依赖是当今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存在的四大问题。目前美国信用评级业形成了以行业自律为基础、NRSRO注册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直接监管相结合的信用评级监管体系。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及监管变迁对我国的启示是:应逐步打破国际评级市场完全由美国评级机构垄断的现有格局,必须逐步构建有中国自身特色的本土评级体系,并将本土评级体系的培育与国内债券市场建设、"走出去"战略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结合起来,降低国内监管部门及市场主体对外部评级机构的依赖。  相似文献   

16.
连立帅  朱松 《金融研究》2023,(10):125-144
如何完善对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从而提升信用评级质量、促进评级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内监管机构迫切关注的问题。2021年开始我国调整了债券发行强制评级要求,在保留对主体评级强制选择的同时,将债项评级的选择由强制调整为自愿,这一政策的实施,将长期影响评级市场的竞争格局以及评级机构的迎合行为。针对强制评级政策的调整,本文研究发现:取消债项强制评级后,保留债项评级的发行人数量与债项评级质量均下降;而当评级机构声誉较高时,信用评级质量下降程度较低。异质性分析显示,上述关系主要存在于评级机构竞争程度高、客户重要程度高及首次发行的情形。本文还发现,取消债项强制评级后,保留债项评级的发行人评级膨胀,会降低债券融资成本,表明债券市场并未充分意识到信用评级存在膨胀问题,促使发行人寻求虚高信用评级。本文的结论表明,取消债项强制评级政策一方面会增强评级机构之间的竞争程度及评级机构的迎合动机,短期降低了信用评级质量,但另一方面债项评级的选择由强制调整为自愿之后,评级市场的声誉机制能够发挥作用,长期而言有利于“市场驱动”的信用评级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备受指责,被认为是危机的重要推手,社会各界均呼吁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欧美迅速出台了新的法规强化监管。但加强评级行业的监管能否改善评级质量,学术界却看法不一。本文的研究发现,通过加强监管,可以改善评级质量,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非对称性监管优于对称性监管。美国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力度不足是次贷危机前评级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各国需要采用非对称性监管模式,加大复杂性金融产品评级的监管力度,防止评级高估,提高评级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信用评级机构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即如何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资质进行认可。本文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的相关实践经验进行综述、比较、归纳后,结合我国内地信用评级市场的现实情况,提出从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法律法规、建立统一、动态的信用评级机构认可标准等方面着手.构建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  相似文献   

19.
陈丹凝 《中国外资》2009,(10):72-73
在这次全球范围爆发的金融风暴中,标准普尔、穆迪、惠誉这三大评级机构也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相较于这三大评级巨头,我国信用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内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评级方法存在较大差异,缺乏权威评级机构和话语权。本文从中国本土资信评级市场发展的必要性出发,结合中国评级市场现有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趋势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对中国本土化的信用评级制度提出了一定的改良对策,为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0.
信用评级是解决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在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运行中起着风险揭示、市场定价、防范信用风险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国际信用评级领域形成了以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为主体的寡头垄断格局。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凸显出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本文分析了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所存在的缺陷,探讨了国际社会及我国政府为进一步完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所采取的措施、信用评级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及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