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1978年推行改革开放,35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及40年计划生育工作实践,妇女生育水平也降到历史低位。妇女生育率持续走低已有20年历史,其对人口变动的影响,将对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产生深刻且持久的影响。生育率持续走低,对中国人口变动影响在于,每年净增人口逐步减少,中国正在向人口负增长迈进;人口老化的增长速度在加快,少子化  相似文献   

3.
"低生育率陷阱"理论认为,低生育率具有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三个自我强化机制,生育水平一旦降到1.5以下将很难回升.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众多国家生育率回升的事实质疑了该理论,挑战了它本身的一些论证和证据."低生育率陷阱"说法可能只是对短期内生育率变动现象的总结,还不能归纳为规律.中国目前的生育水平在临界值1.5以上,尚未陷入"低生育率陷阱",伴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以及未来进度效应的减弱,生育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会出现回升而不是下降,所以断言中国已进入"低生育率陷阱"或面临"低生育率陷阱"的严重风险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4.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亦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  相似文献   

5.
张冬敏 《价值工程》2011,30(26):321-321
本研究在测定陕西省独生子女规模与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生育模式、生育观念转变和育龄人口规模变动等情况,预测陕西省生育率变动趋势。研究发现:陕西省第一批独生子女已进入婚育高峰期;在"双独"可生二孩政策的作用下陕西省总和生育率将持续缓慢增长;"双独"二孩政策和育龄人口波动的合力形成了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因此人口计生将迎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2011,(5)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下属的人口司5月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发布了一份经过修订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称如果目前的生育率保持在预期水平,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前超过90亿,并到本世纪末突破100亿大关。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2012,(7)
欧洲所面临的危机其实质远比看起来要糟糕。好像是混乱的金融市场与衰退的经济给这个大陆带来的负担还不够重似的,欧洲生育率在走了长达十年(几乎被忽视)的上坡路后又骤然停止了。到目前为止,今年已提交数据的15个国家中有11个国家2011年的人口出生率下降(生育率指一个妇女一生中的平均生育子女数)。  相似文献   

8.
陈艳 《东方企业文化》2012,(22):212+231
自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生育率水平出现了迅速的转变,自建国初期的高、高、低经过高、低、高过渡到目前的低、低、低。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说生育率的迅速转变是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干预下启动的,那么,在1990年代及之后生育率的下降应该主要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果。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生育水平的历史现状、引起这种状况的原因、由此引发的问题、以及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要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改善现阶段的用工荒现象,可以采取提高生育率的做法,新生儿生育率增加了,也就意味着劳动力的储备量增加了,这对于缓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生育政策的适度改变也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辽宁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51%,辽宁农村于2000年前已进入老年型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到2025年,辽宁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超过30%。劳动年龄人口的赡养压力也在增大。据预测,辽宁由2000年的9.2个劳动力人口抚养1个老年人下降到2036年2个劳动力人口抚养1个老年人。届时,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将达到极限,若不在老龄化高峰到来前及早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不但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赵勇 《城市问题》2013,(3):51-59
从中国人口自然变动的事实出发,探讨了人口出生数以及中小学生在校生数的变化对高考报名人数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对高考报名人数具有重要影响。中国1999-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的持续快速增长缘于1979-1987年中国人口的生育高峰,但随着此波生育高峰的过去、出生人口数的持续减少,高考报名人数在总量上也将逐渐缩小。基于此,认为高校应未雨绸缪,做好生源数量减少的应对准备;政府也应调整人口政策,适当提高生育率,以为未来增加高素质劳动人口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云南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人口预测,通过对比2011-2015年期间的实际人口数据和预测数据得出一个修正系数,并以此为参照将2016年的人口预测结果进行适当地修正作为人口预测基础数据.结果表明:云南自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将在5年后的时间达到人口出生高峰,此后人口增长趋于减缓,并在2045年左右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劳动力人口规模在2026年以前持续增长,此后开始下降,劳动力人口抚养负担增加.“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还需从社会制度层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带来的短期出生人口高峰,刺激了新的消费需求、扩大了城市就业空间,但也不可避免地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尤其是女性职工在事业发展方面可能会受到明显的阻碍作用,育龄女性劳动者完成生育后再次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重新择业,女性就业岗位开发、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3.
<正>人口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维持社会完整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人口来担负社会分工中的各种工作。通过分析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现,我国总和生育率已跌破1.5的警戒线,达到历史最低值1.3。2023年出生人口数据显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处于较低生育水平。企业作为我国主要用人单位之一,在保障女职工就业权益和发展生育支持配套措施方面大有可为,从企业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相关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国生育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女职工生育与就业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女性逐渐重视职业生涯发展和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拨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以适时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本文在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变化情况下,建立一般均衡代际交叠模型,探讨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有资本的最优划拨率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可以证明将国有资产净收入划拨至养老保险账户,可以降低养老保险费率,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同时也发现随着中国劳动力人口增长率的下降,整个社会福利水平也随之下降,国有资本净收入对养老保险账户的最优划拨率也随之减少,最优划拨率从38.10%下降至14.31%,这说明如果政府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角度出发,应当将国有资本净收入对养老保险账户进行划拨补充,但划拨率存在上限。  相似文献   

15.
民生     
《数据》2007,(6):5-5
世界人口已超过65亿,年度新增人口中近94%在发展中国家;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全球超过半数人口居住在6个国家;各国死亡率的差异在扩大;全球生育率不断下降,但各国生育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提出21世纪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近远期战略目标要求,这就是2010年大陆人口不超过14亿,2050年左右不超过16亿,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面临的人口问题是多方面的,有人口经济、人口社会、人口生态、人口安全等等。  相似文献   

17.
国际上一般以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人口结构的衡量标准,10%以上为老龄社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老龄化速度加快。随着人类生育率和死亡率的降低,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衰退问题成为继人口爆炸问题之后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的挑战。预计未来25年当中,全世界75%的老龄人口将集中于发展中国家,成为各国发展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2011,(11):89-89
据报道,近年来日本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持续下降,老龄化问题日趋加深。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显示,2010年日本老年抚养比已超过40%,是美国的两倍,比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高近30%。据预测,在2050年之前,日本社会总体抚养比将升至90%以上,较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要高出一倍多。  相似文献   

19.
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药都樟树位于江西省中部,全市总面积1291平方公里,19个(街道)乡镇,人口60万,农村人口约43万,占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二。每年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是典型的劳动力输出大市。大批劳动力外流,导致当地劳动力严重短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出现。为让农民工留得住,干得好,樟树市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农民工家乡创业就业。  相似文献   

20.
人口红利     
小志 《中国就业》2012,(5):12-12
什么是人口红利一个国家人口结构在一段时期中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占较大比重,从而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且抚养负担轻的局面,由于劳动力的更多投入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劳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可以有更多储蓄并转化为资本,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又将这样的黄金时期称为"人口红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