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南京都市圈商圈商贸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今天,要加快南京都市圈的建设步伐,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和互动发展,除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外,加强都市圈商贸流通业的合作至关重要。2004年6月12日,来自南京、芜湖、扬州、镇江、马鞍山、滁州等12个城市的市长与160多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加了由南京市人民  相似文献   

2.
生物制药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受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将属性理论评价模型应用于生物制药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评价,对南京都市圈生物制药产业竞争力进行定量研究,并进行多层次综合评价,是属性方法应用的一种有益尝试,评价结果可以为南京都市圈各市的生物制药业的规划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成为WTO成员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正成为世界第六城市群。南京都市圈作为这个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中具有承东启西的枢纽地位,建设南京都市圈既是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世纪都市圈内各城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加快发展内需的战略选择。为了积极推进南京都市圈各城市之间互相推动、互相支持、互相竞争、互相合作的互动协调发展,2003年8月,来自南京、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滁州以及淮安等城市的市长与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在南京财经大学召开的“南京都市圈互动发展高层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随着制造业发展,江苏制造业大省目标逐步得以实现。如何进一步提高江苏制造业水平,实现江苏制造业“强省”的目标成为省委省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南京为核心的南京都市圈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重要集聚地之一,研讨整合南京都市圈内装备制造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南京都市圈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也可为其国内它区域整合发展所借鉴。2005年6月,来自南京、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滁州、泰州、合肥以及淮安等城市的市长、企业家与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了由镇江市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财经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召开的“南京都市圈汽车与装备制造业高层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共识。  相似文献   

5.
都市圈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基本的空间组织形式。本文在泛长三角的框架体系内,分析了南京都市圈的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泛长三角”体系中南京都市圈的功能定位,并指出泛长三角分工合作中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战略,以及“泛长三角”体系中南京都市圈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10月12日,在马鞍山市举行的2006’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上,来自都市圈内的12个城市的市长,来自江苏、安徽两省的30余名专家及各市的企业家们围绕“创新型都市圈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展开交流与研讨。本次论坛对创新型城市的构建及实施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达成了很多共识,积极推动了圈内各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为创新型都市圈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对于其他都市圈的创新型建设有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都市圈空间一体化的趋向日益明晰。都市圈内各城市自然禀赋的相近、文化资源的融合性、产业集聚性以及消费市场的集中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形成了以南京为核心的六大特征和三重圈层发展态势,呈现出市场导向带动政策支持、产业链拉长的新格局。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各城市应制订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资源优化组合、产业集群升级,以提升整个都市圈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与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2009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于2009年12月12日在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南京都市圈现代服务业发展,来自江苏省、安徽省及南京都市圈城市的政府及相关部门代表,专家学者代表和新闻媒体代表共16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8日,由扬州市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财经大学、安徽省社科院、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在扬州市举行。来自南京、扬州、镇江、泰州、滁州、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城市的政府与企业家代表,以及南京都市圈内外的有关专家学者等80余人围绕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的创新与互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都市圈是现代都市发展过程中一种基本的空间组织形式,本文在都市圈的框架体系内,分析了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优化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优化的指标体系,并借助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询出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的发现提出了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实现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一、早期大都市政府理论学派 (一)大都市学派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美国中心城市的交通、犯罪、住房等问题日益严重,大都市的郊区如潮水般蔓延开来.  相似文献   

12.
关于西咸大都市圈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西咸大都市圈,是推动西成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陕西和西部经济的重要战略.目前,构建西成大都市圈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观念落后,认识不到位;缺乏推进西咸大都市圈形成的有效模式;缺乏明确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政府在都市圈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不尽合理;都市圈形成过程中的制度性约束等.为此,应采取的对策是:建立能够协调驾驭西安、成阳两市经济一体化的高层次组织领导机构;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调查研究,编制西咸大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建立大都市圈建设中的投入、责任和风险机制;理顺西安、咸阳两市以及陕西省政府之间的管理关系.  相似文献   

13.
构筑哈尔滨都市圈的布局与合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构筑都市圈是解决目前制约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问题的有效组织形式。本文着重规划了哈尔滨都市圈的产业结构布局,并对区域内的合作途径和制约因素进行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重庆都市广场不但自身具有深厚的化内涵,而且是都市休闲化的重要组成,是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重庆广场化具有群众自发性与政府主导性相结合、历史化与时代气息相融合、广泛参与与内容丰富相统一的特点,但存在地方特色化弘扬不充分、个性不鲜明、化活动层次低、不明行为等问题。重庆广场化发展具有大众休闲化、个性鲜明化、社会组织化、商业运作化等趋势。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与服务业的内在特征具有相容性,发展服务业是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武汉城市圈服务业总体上发展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制约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必须从完善政策环境、实现梯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加大城市圈服务业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6.
重建区域文化认同,促进城市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竞争与合作问题可以说是城市区域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区域文化认同则是影响城市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核心和基本因素。区域文化认同有助于降低合作的风险与交易成本,促进城市间的要素流动,提升城市区域的凝聚力。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能够促进城市区域经济合作的区域文化认同是城市区域建设与合作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区域文化认同的重建即是要实现区域文化的现代化,离不开思想的解放和先进思想的指导,既要反应其区域文化的特殊性,又要反映现代文化和区域合作的共性,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新型的市民文化、竞争文化与合作文化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都市空间中的广告是消费社会不能缺失的基本构成元素.是都市人不能选择也不能回避的视觉影像,它们影响消费情绪.格式化消费欲望,同时也构建起了都市的空间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上海通过优化“都市核”,做强“都市层”,提高自身能级,并进一步依托和发展“都市圈”、“都市群”,达到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从而步入既“打造上海”又“带动周边”;既“发展周边”又“推动上海”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发展卫星城市是化解城市规模过大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都市圈化”趋势日益强化,而在都市圈体系构建中卫星城市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重要,必须在都市圈体系结构下发展新型卫星城市。都市圈新型卫星城市不再只是疏解母城的部分职能,而是具有较完善的生产、消费和居住等复合型功能,并与整个都市圈的经济社会发展联合互动。应建立科学的卫星城市规划体系,依托SOD城市开发模式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完善都市圈中心城区—卫星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配置,并推进都市圈中心城区与卫星城市产业链整合。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既是都市旅游开发的前提,又是都市旅游持续发展的动力,特色城市文化既是都市旅游的精华,又是都市旅游的形象.都市旅游开发应该与城市文化建设统筹规划,协调一致,着力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凝聚城市文化个性,打造城市文化精品,拓展城市文化空间,以优秀的城市文化打造都市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