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肖燕  王潇  姚海鹏 《科技和产业》2024,24(9):153-157
分析湖南省湘潭县茶恩寺镇地质环境条件,探究该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采用易发程度指数法,选取灾害点密度、斜坡坡度、岩土体结构类型、地质构造(断层)、降雨量、植被覆盖率、人类工程活动强度7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对集镇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及分区。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通过易发性评价分区,可以为该地区的危险性评价和风险评价提供依据,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管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丹江口水源地作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其生态环境地质变化影响南水北调终端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本文以丹江口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易发性、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建设适宜性等进行系统评价,探究区域生态环境地质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植被覆盖度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参数之一。文章以黄河三角洲为例,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像元二分模型对黄河三角洲地区2004年和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估算,将黄河三角洲植被覆盖划分为4个等级:低植被覆盖区、中植被覆盖区、高植被覆盖区和全植被覆盖区,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低植被覆盖区面积最大,主要位于沿海、中部地区和黄河以南,中植被覆盖区主要位于北部沿海地区,全植被覆盖区主要位于黄河及其支流沿岸。从植被覆盖变化趋势看,2004-2010年间低植被覆盖区、中植被覆盖区和全植被覆盖区面积都有所减少,其中低植被覆盖区减少面积最大,达312.39km2,全植被覆盖区面积变化幅度最大,变化率为76.8%。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52.31km2,变化率为30.6%。利用NDVI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算,可以快速有效地分析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变化,方法简单可行,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坤  孙魁  陈建平  彭捷  陈军  张鹏华 《科技和产业》2023,23(21):184-191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实施地质灾害精细化管理、加强地质灾害管控的重要依据。综合考虑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系统性、实用性,总结提出“两图-双预测”方法。以陕西省乾县为研究区,利用“两图-双预测”方法评价该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风险性。结果表明,乾县地质灾害无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主要沿境内3条主要河流及重要交通路线分布。通过验证,该方法评价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姚茹云  帅红 《科技和产业》2023,23(2):137-144
提高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系统环境承载力,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选用空间形态学方法(MSPA)、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电路理论模型,判别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研究表明: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共识别生态源地17742.35km2,廊道121条,长579.73km;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共识别夹点42个,障碍点29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低值区面积4044.46km2;基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的生态现状,制定针对性生态保护修复策略,为研究区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综合指标评价法,以南京高淳西部圩区为例,基于格网GIS为评价单元,从水生态敏感性、胁迫性两方面各选取了3个指标对高淳西部圩区进行水生态承载力现状评价,并用k-均值聚类分析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区域水生态敏感性“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7%,10.43%,34.05%,42.90%和4.85%,区域水生态压力“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8%,2.81%,0.41%,69.44%和21.26%,并制定了差别化的空间管控措施。本研究主要贡献了一套易于在小尺度视角下对格网单元进行生态承载力现状分析的方法,同时为其他区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7.
铜鼓县地处赣西北边陲,全县国土面积1548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场100个行政村,总人口14万。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山区革命老区县,也是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占全县国土地面积的69.8%,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经国土部门调查认定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有345处.涉及农户13406人。  相似文献   

8.
《江苏科技信息》2019,(33):77-80
土地适宜性分析是城镇发展合理有效进行土地利用的基础,目前多采用潜力性和限制性方法对城镇土地进行适宜性分析。鉴于上述两个方法的优缺点,文章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熵权法和有序加权平均法(Ordered Weighted Averaging,OWA)两种多准则评价方法进行潜力性指标权重确定,布尔运算方法应用于限制性因素确定,将该方法应用于研究区常熟市,将其评价分析结果与规划发展区对比,结果表明其空间一致性达85%以上,空间布局非常相似。最适宜区和高适宜区面积约为460平方千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0%,与城市总体规划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9.
黄振根 《老区建设》2008,(17):53-55
享有“全斟生态示范县、全国面包之乡”称号的资溪县位于江西省的东部,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福建光泽县毗邻,令县总面积为1251平方公里,总人口12.6万人,山林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森林衢盖率达87.6,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县,也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全县有3764户,15309人住在深山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  相似文献   

10.
收集百色市历史地灾点作为地灾易发性评估的灾害基础数据集,优选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环境条件、人类活动等多项致灾评估因子构建符合百色市地域特征的地灾易发性评估模型。将卫星遥感中的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引入电网输电通道的广域微形变监测中,结合地灾易发性评估模型进行电网边坡的地灾隐患点识别。基于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的研究,提出针对电网输电通道边坡的相关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措施。该风险评估方法联合微形变动态指标和多项致灾评估因子等静态指标,通过指标优选分析,使模型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实现对百色市输电通道边坡地灾隐患点的高精度、高效的风险排查以及提供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运用模糊数学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边坡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价。通过云南公路边坡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分别建立边坡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模型和风险评判集,实现对边坡地质灾害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将边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应用于宜昭高速公路边坡的风险评价中,得到各边坡的风险级别,边坡风险评价结果与实际边坡失稳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边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周边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公路建设中顺层边坡的工程病害频现。通过工程地质分析和数值计算,基于滑面损伤本构模型,研究顺层边坡支护前后滑面应力、位移和边坡稳定性系数等特征量的变化规律,验证桩锚组合结构加固顺层边坡的适用性;通过施工全周期现场监测,获取边坡深部位移、抗滑桩桩身弯矩和锚索应力的时效特征。结果表明:开挖扰动下顺层边坡具渐进性失稳破坏特征;自坡脚沿滑面向后缘,位移呈指数型平滑递减,剪应力先增大后降低,滑面损伤变量自剪应力峰值位置开始同频衰减;采用桩锚组合结构加固顺层边坡后,滑面位移最大值降低88.62%,最大损伤变量降低84.75%,稳定系数提高25.20%;坡体深部位移、抗滑桩桩身弯矩、锚索应力等监测验证了桩锚组合结构加固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松江  周小洁 《科技和产业》2023,23(11):129-136
自贸区建设对于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有着重要意义。使用物元可拓模型,基于风险预警与防控两大系统的框架概念,构建自贸区建设风险评价系统。鉴于传统的最大隶属度数据缺失的不足,采用了更为精准的非对称贴近度评判原则。对中国五大自贸区的建设风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上海自贸区表现最为优异,四川与云南自贸区表现靠后,并通过针对性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唐山地区岩土勘察及地震工程中剪切波速随深度的经验值尚无通用标准的问题,对规划区209个钻孔剪切波速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回归分析法,建立不同地质分区和岩性条件下的回归分析模型,利用决定系数R2检验数据的拟合度,提出研究区的最优回归方程,并利用实际钻孔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次工作建立的回归方程式更准确、精度更高,可成为研究区工程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并在节约成本、缩短工期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生态、安全、可持续的乡村,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聚焦泉州市乡镇生态安全,从资源环境、社会效益、经济发展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对其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各乡镇生态安全分值为0.26~0.68,呈现西北-东南向递减趋势;生态安全受SO2排放强度、COD排放强度、城镇化水平等因子影响;各乡镇生态安全集中在较安全、临界安全、较不安全3个等别。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区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降雨诱发堆积体边坡地质灾害是中国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失稳力学机制是防灾减灾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针对云南某典型堆积体边坡,统计当地降雨事件分布规律,分别从降雨模式、降雨量和降雨时长3个角度对边坡内部渗流场、应力场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获得了不同降雨条件下滑坡演化机制及破坏形态.结果表明:在降雨量相同的条件下,波动型降雨模式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最大,降雨强度的增加迅速降低边坡安全系数;降雨量的增加导致坡体内部孔压消散区域面积明显增加,渗流场与应力场的互相扰动作用导致岩土体有效应力和基质吸力发生降低,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降低,进而导致边坡失稳.研究成果可为降雨型滑坡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童康益  付栋 《科技和产业》2021,21(10):367-374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地表以下70 m区间普遍为第四纪软弱黏性土沉积.而在这一深度范围,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又相对集中,工程建设施工容易引发地质灾害,从而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非常必要.结合上海城区某电力隧道和管线工程项目特点,分析拟建工程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对拟建工程范围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分析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边坡失稳、地基变形、水土突涌、地面沉降、砂土液化等地质灾害问题,并进行危险性评价分析,提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措施,以减少、避免本建设项目和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城市生态地质环境,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石混合体边坡地质灾害是中国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而降雨是其主要诱发因素,降雨条件下边坡劣化机理研究是防灾减灾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分析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土石混合体力学性质试验数据,建立抗剪强度参数随含水率的演化方程;以此为基础,针对西南地区典型土石混合体边坡,考虑降雨条件下力学参数弱化的影响,采用Geostudio软件开展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演化方程能有效反映含水率增大对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具有显著的弱化效应;降雨强度的增大会显著降低边坡稳定性,降雨持时只是降雨过程中某一时刻值的体现,对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降雨量与边坡安全系数呈明显线性负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土石混合体边坡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耦合性,从三维度选取9项指标,利用弗森伯格空间溢出模型和主成分方法,测度国家高新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溢出效应。分析表明2007-2013年国家高新区溢出效应呈现“V”型特征,并且沿东北-西部-中部-东部方向递减,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协同增长效应呈现两极分化。按溢出协同效应强弱,将国家高新区省域集聚关联模式分为高溢出高协同、高溢出低协同、低溢出高协同、低溢出低协同4种,以期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