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山西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汾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是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基础、技术条件、行政管理等各个层面。立足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山西农业的现实状况,汾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应以生物技术为先导,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汾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不仅关系到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综合效益和可操作性,是一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事业。  相似文献   

2.
汾河流域不仅记载着山西省的发展历史,而且记载着山西文化的发展历史。以汾河流域为轴线,周围有诸多文化旅游资源,它们展现了山西的文脉。文章在对汾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对其开发利用状况进行了S WOT分析,进而提出关于形象定位、市场开发、创新发展、人员培养等方面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汾河流域的小城镇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来探究汾河流域小城镇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小城镇在宏观空间上整体呈现集聚型分布特征,集中分布在中下游地区,在空间上形成晋中盆地南部和临汾-运城盆地两个核心集聚区;汾河流域小城镇规模分布在空间上存在上中下游的差异性特征,中游地区小城镇数量最多,下游地区的小城镇密度最大。汾河流域小城镇空间分布区位特征明显,从自然因素看,汾河流域小城镇分布具有低海拔、低坡度指向和"亲水性"特征;从人文因素看,汾河流域的小城镇与公路的交通可达性,与各级城市可接近性,与景区、工业园区的融合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4.
李孜沫 《经济地理》2019,39(2):207-214,231
以汾河流域121个国家级和省级古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文献分析与考证、GIS空间分析与制图等方法,探讨汾河流域古村落的时空演化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①汾河流域古村落的形成经历"起源—拓展—收缩—鼎盛—饱和"的历史轨迹,总体上具有自汾河中、下游向上游拓展的"溯江而上"的时序特征。②汾河流域古村落总体呈集聚型分布,在汾河中游形成古村落密集区,各历史阶段古村落分布重心随拓展时序具有由南向北的迁移路径。③汾河流域古村落的时空演化是气候、地貌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基础性效应和经济、交通等社会环境要素的关键性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国际、国内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山西省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作用的发挥,对于彻底发送汾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以引黄一期工程通水到太原为契机,建立引黄工程运营与汾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相结合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新体制,并提出该体制的框架性设想和相应保障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7,(5)
汾河流域是山西省范围内重要的城镇集聚区,也是实现山西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战略的核心区域。文章选取建国以来汾河流域城镇群演变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首位度、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和分形等方法对汾河流域城镇群的规模分布现状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汾河流域城镇群等级规模结构呈位序—规模分布;区域缺少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城镇规模等级不完整;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不均匀,区域差异显著。建国以来,汾河流域城镇群规模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城市数量与规模快速扩张;城市首位度不断下降,城市规模结构由首位分布向位序—规模分布转变;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数不断减小,城市规模差异逐步增大,区域大中城市逐步发育,规模分布日趋集中。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7.
流域生态补偿是流域管理的一种制度创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配套政策是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解决汾河流域生态补偿问题,必须要建立汾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确定适用性的补偿原则、补偿方式和标准,同时适时制定生态补偿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11)
采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对汾河流域城镇密集区发展过程及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其发展经历了萌动与形成、扩张和快速发展3个阶段。明确现状流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具有显著的轴线指向性特征,并呈现明显单中心型结构,流域南部缺乏具有核心影响力的中心城市。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用"点—轴"型城镇空间结构系统对流域城镇进行空间组织,并着力培育以临汾市区为中心的城镇紧密联系区作为流域南部中心,构建"2个流域中心、2个流域副中心、1条重要发展带和2条主要发展轴"的流域城镇总体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20,(1)
新时代研学旅行的蓬勃兴起,既是以往游学、修学旅游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又代表着文旅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新阶段,因此就赋予了研学旅行新的内涵与属性。特别是发展研学旅行是原苏区打造精神高地的难得机缘,红色研学旅行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方式。原苏区发展研学旅行,就要打造高质量模块化课程;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化解安全、经费等瓶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0.
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推进汾河流域绿色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东娥 《经济问题》2008,341(1):44-46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推进汾河流域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当前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补偿责任不明确,补偿标准不合理,融资渠道单一,补偿管理缺乏整体性.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是:明确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确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开拓多渠道的补偿途径,制定生态补偿组织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李盼 《经济师》2023,(2):136-138
黑龙江省红色研学资源十分丰富,但因冰雪旅游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多旅游者都忽略了红色研学旅游,游客消费严重不足,导致红色研学旅游经济发展滞缓。文章基于外部视角对黑龙江省红色研学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资源整合度低,分布较为分散,游客停留时间短,经济带动不足。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需为黑龙江省红色研学旅游规划出合理旅游线路,以期能促进黑龙江省红色研学旅游得到全方位、快速发展,并为当地居民带来旅游红利。  相似文献   

12.
梁四宝  张新龙 《经济问题》2007,332(4):112-114
随着山西省新型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战略的提出,以能源为主导产业的县(市)纷纷采取措施来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过分倚重能源的现象.对沿汾河流域16个县(市、区)的经济发展类型和水平进行科学分类,为山西调整产业结构和制定总体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煤焦铁走廊以及山西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王芮  顾成林  钟琳  姜静 《经济师》2023,(8):137-139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大型食肉动物种类最多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也是世界食物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随着研学旅行的开展,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并在研学过程中呼吁人们共同来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因此文章运用SWOT研究方法,分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研学旅行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最后提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研学旅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教育方针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且当前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有必要在求学期间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研学是一种通过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和亲身实践,并结合课程需要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本课题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为切入点,研究大学生参与研学项目的前景和可行性,分析总结了研学实践过程中有效的实施策略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最终得出结论:大学生研学项目前景可观,对于建设高效特色的大学生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大学课堂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8,(4)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一个系统内部激励的重要手段。作为汾河灌区农业供水的主体,在面对新常态经济变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挑战中,其原有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与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提升灌区服务三农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在分析当前汾河灌区绩效考核现状的基础上,探索灌区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路径。  相似文献   

16.
张兴毅 《经济师》2023,(2):132-133+14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其五大任务之一,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则是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举措与手段,现已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山西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现开展关于山西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文章通过对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流域内生态环境整治、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公园的运营机制等四个维度的研究,为山西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联合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分析提出了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人才缺乏和技术、科研水科低下两大难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增加民营企业的高素质人才和提高技术、科研水平,文章最后分析了产、学、研联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生大意义,从而说明了产、学、研联合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钟琳  顾成林  王芮  姜静 《经济师》2023,(10):132-134
近年来,为更好推行素质教育,国家十分重视开展地理研学旅行。但威海市研学旅行还处于萌芽状态,为促进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对山东省威海市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中学生特点,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徐国刚 《经济师》2009,(10):250-251
文章以宁波阿里山胶粘制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为例,阐述了"产、学、研"合作之路在企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由此证实"产、学、研"合作之路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也是企校双方的双赢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各届领导集体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流域经济思想同中国流域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有力推动了流域经济发展.然而,随着流域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导致流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流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诉求.在此背景下,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流域经济思想,并在其指导下坚持以系统论方法为遵循,促进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流域经济发展利益共建共享水平;坚持以"两山论"理念为引领,实现流域"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统一;坚持以党的领导为保障,推进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