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勒川 《中关村》2009,(4):14-19
加冕“创新特区” 历史不会忘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丰碑上,1979年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上画了一个圈……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14,(3):92-92
中国近三十年来有三件重要的大事:改革、开放和新技术革命。对于这三者的关系和意义,大部分人都在关注改革和开放,而忽视了新技术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我认为应该将“新技术革命”放在与“改革”和“开放”  相似文献   

3.
毛志成 《中关村》2010,(5):93-93
中国汉语名词中的“翁”,有时是无褒无贬的中性词,泛指男性老人。有时则是特殊的褒义词,指的是有德、有才、有绩的可敬之人。比如以舞文弄墨为主业的人只能称之为文人,而不能称之为文翁;以演艺为主业的人只能称之为艺人,而不能称之为艺翁。同样,仅仅是发了财的人只能算是富人,而不能算是富翁。总之,有资格称之为翁大不易。  相似文献   

4.
“三公”消费之一的“公车”改革,呼喊10多年了,却“雷声大,雨点小”,不尽如人意,难于“蜀道”。就“公车”改革的实践情况来看,不仅收效甚微,而且流为假改革之名提高官员待遇的手段,被质疑是在“赎买”特权。  相似文献   

5.
萧惑之 《中关村》2009,(7):110-113
中国发展出版社,响应著名经济学家王梦奎先生的倡议,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旨在“继续推进这场历史性的社会变革”,出版一套“中国经济学家改革论丛”,《厉以宁改革论集》则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2012,(10):98-98
9月,“转正”后的南方科技大学招收的首批188名新生正式步入课堂,开启不一样的大学生活。这批学生是通过高考成绩占60%、自主能力测试占30%、平时成绩占10%的“631”式考核方式给“领”进校门的,这种全国独一无二的综合评价模式,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引发社会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德禄 《中关村》2014,(4):80-80
当前,中国改革的走向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怎么进行改革?用什么思想来引领改革?我认为首先应该总结改革开放的方法论。中国前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无疑是成功的,它使中国真正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人的生活不断发生变化。邓小平在推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用对了改革开放的核心方法论,即“摸着石头过河”和“不争论”。  相似文献   

8.
萧惑之 《中关村》2008,(12):112-115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久旱逢甘霖的中国老百姓热切盼望的是:如何加大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如何加快改革的速。度与进度,如何将这场“革命”学行到底!由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主编的《中国改革30·10位济学家的思考》—“中国改革,30年风云激荡,30年岁月沧桑;30年大业初成,亦有艰难痛楚,困境隐藏”。这是一部敢讲真话和实话的著作,经济学家对30年的思考、评价、展望与交锋,凝聚着学者的智慧,体现出经济学家的良知,对关心过幸福生活的老百姓无疑是“兴奋剂”,对身居庙堂之高的领导者则是难得的“清醒剂”。  相似文献   

9.
萧惑之 《中关村》2008,(11):83-83
中国改革30周年,按古人的话说我们已进入“而立”之年。如何由“而立”迈向“不惑”,这将是国家面临的一个战略问题。因此,总结中国改革的成功与不足,就成了国人最关心的事情。最近,拜读了“10位经济学家关于改革的思考”,发人深省,受益匪浅,很受鼓舞。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2014,(1):17-17
有中国经济学界“泰斗”之誉的厉以宁教授,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回答“中国产权改革到现在为止尚未完成”之问,给人深刻启迪。“没有产权界定谈不上市场经济”;“土地确权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