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普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它涵盖了除农业以外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经济活动,使其成为集基本单位、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四个普查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普查。普查内容多,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2004年,在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的实践中遇到了诸多难点问题,对经济普查数据质量影响很大,2008年我国又将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下面就如何提高经济普查数据质量,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2004年12月31日是中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的保准时点。将近一年后,再次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国务院第一次经济普查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李强说:“此次动用1000万普查员,涉及全国各省市,被国内外称为‘了不起’的普查,迎来了它收获的时节。”国家统计局于2005年12月20日在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介绍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基本情况,以及利用普查数据测算2004年GDP数据和对历史数据进行修正的情况。此次普查结果表明,我国2004年GDP比去年的统计多出了23000亿,超过意大利世界排名第六。一时间,这个新闻引来了中外媒体的普遍关…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研究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截至2004年底)为基本依据,动态分析一般以2001年底的情况进行两个时点的比较,2001年的数据以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为准。  相似文献   

4.
《中国集体经济》2006,(3):46-46
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第三次公报中有关集体经济状况的数据如下:一、全国拥有集体企业34.3万个,占全国企业总数的10.5%。2004年末数与2001年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同口径数据比较,现有集体企业34.3万个,集体联营企业0.6万个、股份合作企业10.7万个,三类共计45.6万个,相比减少40.2万个,  相似文献   

5.
只在民营经济内部或国资内部进行的资源配置都是不完全的 2005年12月21日,上海第一次经济大普查主体工作圆满完成。此次普查结果显示:上海民营经济得到飞速发展,2004年末, 上海市私营企业单位数27.4万个,与2001年末基本单位普查比较,增长了92.4%。对国有经济而言,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扩大了  相似文献   

6.
历时两年多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已基本结束,摸清了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家底,新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也决定着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前两次全国经济普查发生在2004年和2008年,相比之下,第三次经济普查有哪些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集体经济曾是我国GDP增长和增加就业的第一推动力量。海尔、春兰等一大批名企在那时崛起。而在近年内,集体企业和就业人数正在逐步减少,尤其是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表明,也确实如此。2004年末,我国共有集体企业34.3万个(占全国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市联社)是上海城镇集体企业的联合经济组织和指导服务机构。目前,市联社系统有浦东、闵行、嘉定、崇明等9个区(县)联社,17个直属企业,基层成员企业166户,从业人员1.83万人,离退休和各种托管人员5万多人。共建立党组织140个(其中党委10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128个),有党员1675名,基本做到了党组织设置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相似文献   

9.
服务业发展总量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本文所称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是指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之外的其他各业的总称)发生了巨大变化。服务业发展快吸收就业人员多从"六五"到"十五"期间,服务业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实现持续稳定增长,总体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资兴市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科技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1994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8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2.47亿元,财政收入1.02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165元,综合经济实也在全省99个县市中居第11位。其中,依靠科技进步促使经济增长的比重达50%左右。1994年底,我市被列为湖南省星火科技密集区示范县(市),同时申报国家星火科技密集区示范县(市)。回顾几年来的科技兴市工作,我市关键是在优先发展科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重视科技人才等方面下了较大的功夫。 一、建立三大体系,保证科技优先发展。 一是建立科技工作领导管理体系,为科技优先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领导保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市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市人大以立法的形式通过了科技兴市的决议,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资兴市“三业”兴农富民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作为科技兴市的纲领。全市各级各部门除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外,从市到乡、村、组,到厂矿企业、农林场所,都配备了一名副职领导专抓科技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法人单位数达到5099个,就业人数达到164.61万人;产业活动单位6253个,就业人数160.27万人。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这是一项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但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重持续下降、高等教育收费水平超过城乡居民承受能力、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偏低、高等教育结构失衡、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2.
贺斌 《广西经济》2010,(2):48-50
一、钟山县工业现状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2008年钟山县已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1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211935万元、工业增加值68450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644589万元(2008年报数)和全部工业增加值257402万元(2008年报数)比重分别为32.9%和26.6%,比第一次经济普查分别上升6.9和16.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虽然还不是主动力,但其影响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3.
姚楠  薛峰 《东北之窗》2013,(13):62-62
6月6日,大连市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棒棰岛宾馆开幕,233名代表肩负全市35.4万残疾人的重托,共谋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市领导宋善云、孙广田、朱程清、杨爱民出席大会开幕式。中国残联向大会发来贺电。大会确定了今后五年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到2017年我市残疾人生活将普遍达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香港《香港经济日报》2005年12月20日】本月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将于今天由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基本情况,及利用普查数据测算2004年的GDP数据和其对历史数据的修正,随后引来一连串对中国GDP数据的预测,有的更预计中国GDP将因这经济“摸底”而瞬间增加20%,一跃超过意、法、英三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经济普查总体情况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经济普杏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近20万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完成了普查准备、宣传发动、清查摸底、填表登记、数据处理及上报等阶段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比较发达是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特点和优势。1991年,浙江有12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1992年有21个,1994年23个,2000年22个,2001年26个(包括萧山、余杭、鄞洲三个区)。2001年,浙江26个全国百强县陆域面积合计2.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7.5%;人口约1800万,占全省的39.8%;国内生产总值3300多亿元,占全省的44.2%。如何加快经济强县(市)的发展,浙江做了多年的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扩大经济强县(市)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一、1992年以来,浙江多次扩大经济强县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浙江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经济强县(市),…  相似文献   

17.
最新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中国2004年GDP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原先的统计高出16.8%。在23000亿的“新增”部分中,主要为第三产业,其中又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与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同口径数据相比,全国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共19.2万个,下降48.2%;集体企业、集体联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45.6万个,下降46.9%。全国共有198.2万个私营企业,增长49.7%。按照登记注册类型分组,全国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数量5.5%,集体企业占10.5%,民私营企业占61.O%。民营经济已占GDP总量66%;税收贡献率71%;全社会就业人口中,民营企业占近90%。  相似文献   

18.
福安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依山面海,面积1880平方公里,人口55万,其中农业人口44万,曾经是贫困县。1990年建市以来,我市农业改革取得很大成效,农村经济进一步繁荣,推动了全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1993年,我市摘掉贫困县帽子。 充分发挥“聚集效应”,促进农业经济的规模化和区域化发展 第一是经济的聚集。福安以  相似文献   

19.
安康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提出“追赶超越”定位、 “五个扎实”要求,综合研判我市内在条件、外部环境、阶段特征和动力支撑的新变化,提出了今后五年“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阶段性目标,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各级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在落实第一责任中推进第一要务,形成加快发展的凝聚力、执行力和生产力,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我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基础经过2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市走出了一条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新路,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和城市化的加速期阶段。这些为我市主动调整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积累了较好的基础,统筹城乡发展显得更有条件,也更为迫切。一是具有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我市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国内第六位,6个县(市)、区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相当部分乡镇(街道)都有较为雄厚的财力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和监测方法,2004年我市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度为76.1%,比浙江省的平均水平58.9%高出17.2个百分点。2005年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