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普京八年总统任期内,得益于国际能源市场行情的持续高涨,俄罗斯积累了大量的"石油美元"财富。但这一有利因素似乎并没有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的前提,反而,严重依赖资源出口的"贫困化"增长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其经济结构调整和多样化发展。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竞争,普京在2006年提出了俄罗斯经济由资源型增长向创新型增长转变的战略计划。由此,基于知识生产和技术工艺革新的创新型发展道路将是提升俄罗斯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迄今为止 ,人们对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并不深入。而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对俄罗斯 ,而且对同为经济转轨国家的中国都是有意义的。本文首先考察了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和俄过旺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原因 ;然后分析了俄罗斯为实现快速经济增长而付出的沉重代价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了俄罗斯经济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深刻矛盾 ;最后得出了若干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开始的全面快速的经济政治制度转轨,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及连续7年的经济下滑,其改革方式受到较多的批评。从1999年开始俄罗斯经济步入复苏和快速回升阶段,成为世人刮目相看的一个经济增长新“亮点”。影响俄罗斯“起死回生”的固然有近年石油价格行情看涨这一积极因素,但新制度的到位发力和内生增长机制的形成才是其经济变化与增长更为关键和长远的因素。分析俄罗斯经济改革与增长路径对推进中国改革和发展将不乏启迪。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型已走过30年历程。从时代内容和历史发展的主导力量看,这30年可分为叶利钦和普京两大时期。20世纪90年代,叶利钦治下的俄罗斯通过激进改革迅速破除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市场化改革却难言成功。与同期进行转型的国家相比,无论在经济转型的模式和转型后市场经济的成熟度,还是经济发展的绩效方面,俄罗斯都表现出明显的分化和落差。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沉疴痼疾、经济转型政治化、简单照搬西方模式、政府治理缺位等是转型不成功的重要原因。2000年普京上任后提出强国富民、建设强大的俄罗斯的明确目标。普京执政的前8年对叶利钦时期的转型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与此同时,在国际石油价格反复拉升的支持下,俄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黄金8年"。2012年以来,俄罗斯经济进入其经济史上最长的停滞期。究其原因,经济对资源的高度依赖、制造业发展滞后、国家对经济高度垄断带来的低效率以及地缘政治竞争导致外部环境恶化等成为制约俄经济增长的内外因素,其中内部因素的影响相对更大。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转型和增长的实践表明,制度、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一方面,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高收益掩盖了俄罗斯经济内在的问题,减轻了经济转型和改革的压力,另一方面,弱化的制度又阻碍了创新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未来的"长普京时代",如何通过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实现较快增长,走出一条符合俄罗斯国情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道路,提高国际竞争力,改善民生福祉,仍然是俄罗斯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举世关注的普京新政与俄罗斯经济的增长颓势不期而遇。直观地看,这是俄罗斯经济以往恢复性增长中累积矛盾作用的结果,似乎俄罗斯正在陷入经济困局。深入地看,这既是发生在宏观经济基本稳定下的增长颓势,又是发生在转型拐点上的增长颓势。基于国际经验、历史教训、俄罗斯当下国情等多种因素的考虑,普京团队首先看重守住宏观经济稳定这个底线,在此基础上,启动旨在摆脱过度依赖原料经济发展模式的新一轮经济转型。不难看出,普京新政下的俄罗斯经济颓势,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来的是发展中的问题,不宜将其视为经济困局,也不大可能是长期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林跃勤 《科学决策》2006,(10):41-43
近年,国际油价飚升,而由石油美元撑起的俄罗斯经济增长是否标志经济转型成功?俄罗斯经济转型之旅是否接近谢幕? 一、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石油价格吗? 自1999年以来,俄罗斯已经保持了第八年的稳定快速增长。2006年1-7月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全年增长率将接近7%,2006年底,俄罗斯GDP总值可望超过9000亿美元,人均收入接近7000美元,距离1991年转型前的经济水平已经不远了。  相似文献   

7.
刘文霞 《河南经济》2003,(11):90-90
2000年元月,普京从叶利钦手中接过俄罗斯的权杖,入主克里姆林宫,标志着俄罗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普京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使俄罗斯经济出现了连续增长,人民生活有了改善,社会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8.
中亚速览     
《中亚信息》2009,(9):44-50
俄罗斯财长称俄经济将在第三季度启稳 【中亚新闻网】俄罗斯副总理、财政部长阿列克塞·库德林9月4日称,俄罗斯经济将在2009年第三季度摆脱衰退。2009年上半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了10.4%。据悉,俄罗斯经济发展部调高了对未来三年经济发展的预期。201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有可能达到1.6%而不是此前预测的1%。如果各种条件更加有利的话,俄罗斯经济的增长有可能达到3%,甚至更高。  相似文献   

9.
杨斌 《开放导报》2002,(11):43-45
90年代以来,俄罗斯经济改革历程颇为曲折.采取西方推荐的改革方案后,人们曾对俄罗斯改革抱很大期望,但未料到实践效果却相反,短期阵痛变成了十年难熬的长痛.普京上台执政以来,俄罗斯经历长达十年的经济萧条后,终于出现了明显的恢复势头,特别是2001年在西方经济普遍衰退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仍然增长了5.5%,工业产值增长5%,农业产值增长6.8%,生产领域投资增长9%,工资、养老金水平有所提高,人民生活获得了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0.
同一性与矛盾性:俄罗斯能源工业与经济转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工业在俄罗斯经济转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源工业为俄罗斯经济转轨提供了燃料动力、资金、税收、创汇等支持;同时,经济转轨的深化对俄罗斯能源工业的发展战略、结构私有化、市场、技术、增长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对俄罗斯能源工业与经济转轨的互动关系要进行辨证的分析:能源工业在俄罗斯经济转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二者既存在互动关系,但也存在深刻的矛盾关系。这就要求俄罗斯政府在正确处理能源工业与经济转轨的关系时,既要做到保持能源工业的合理发展规模和速度,继续充分发挥能源工业对经济转轨的支撑作用,又要在经济转轨中注意能源工业本身的市场发育、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等问题,促进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爱平  李湘黔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99-202
产品内分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的一种新的概念、方式和机制,是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发展中一个新现象、新问题。研究和探讨产品内分工的演进、特点和规律,对于解读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贸易的扩张,解读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外贸易与技术扩散: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增长理论表明,技术进步已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一国的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对国外技术的模仿、吸收并再创新,也是一个重要渠道。随着各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综述基于国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并做简要评介。  相似文献   

13.
新开放观认为,转变外贸和外资增长方式,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分享与中国贸易地位相适应的贸易利益,已经成为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的主题。全球新一轮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国际产业转移为这一主题的破解提供了契机,中国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为开放型经济的科学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当前,服务业的跨国转移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服务贸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既是国家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要战略部署,更是浦东新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新区围绕“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形成服务贸易发展合力,优化服务贸易发展环境,深化服务业市场开放,聚焦综合保税区、陆家嘴、张江、世博等重点区域及航运服务、金融服务、会展文化服务等优势领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枢纽功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大力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不断提升对长三角地区的服务和辐射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现有的保税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建设更高开放程度的具有国际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上海自由贸易区作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创新金融机制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对其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是国家推进贸易新业态,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反事实"视角下的合成控制法和面板数据政策评估方法,运用67个城市2001-2019年的面板数据,评估了我国设立的第一批和第二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经济效应,并结合不同综试区的产业基础和制度改革的重点,比较分析不同综试区经济效应的地区差异性。结果表明,第一批杭州综试区对地区经济增长,对外贸易水平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第二批综试区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为对外贸易水平的促进作用,对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效果不明显;在研究的五个综试区中,内陆地区综试区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沿海地区综试区。文章建议各地区综试区不能简单复制杭州的做法,应该结合当地的产业特征,主动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有效发挥综试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另一方面,国家应该扩大内陆地区综试区的设立,以克服非沿海城市发展传统国际贸易的区位劣势,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7.
刘飞 《特区经济》2014,(2):188-190
欧债危机的残余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形势尚未完全明朗。近年来广东外经贸增速减缓,某些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广东外经贸国际竞争力正在日渐下降。面对广东外经贸发展的新形势,指出现阶段影响广东外经贸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并与日本外经贸发展进行比较,定位广东外经贸的发展阶段及各核心因素对广东外经贸转型升级的影响程度,为广东外经贸转型升级提供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对外贸易看广西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耀新 《特区经济》2009,(4):200-201
发展对外贸易,对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广西外贸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正向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广西对外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并对如何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选择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集中研究东盟国家贸易发展、经济增长与趋同问题,并对1990~2009年间东盟国家贸易发展指标对经济增长和经济趋同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得出结论: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东盟国家致力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放松管制以及AFTA等制度安排是有效的;而在推动东盟国家经济发展趋同、缩小成员国收入水平差距方面,目前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政策和实践却没有显示出显著的积极效应。文章首先介绍了东盟国家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其次分析东盟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水平及存在的差距;再次就贸易发展指标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其原因;最后进行总结,并就东盟贸易和经济发展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等问题提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revisi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Bangladesh by incorporating trade openness in production function using quarter frequency data over the period of 1976‐2012. We applied combined Bayer–Hanck cointegration approach to examine cointegration among the series. Our empiric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ector facilitates economic growth but capitalization impedes it. In addition, trade openness stimulates economic growth. Labour is also positively linked to economic growth. The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Granger causality results divulge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causes real per 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growth, and resultantly, real per capita GDP growth caus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a Granger sense.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rade and labour Granger cause economic growth. The findings of the paper provide insights for policymakers to us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rade openness as a tool for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long run. The paper also suggests policymakers to utilise capitalization in a way that is beneficial for economic growth of Banglade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