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番茄出口贸易竞争力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彩霞 《乡镇经济》2009,25(11):53-57
随着中国番茄出口贸易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已成为世界番茄贸易大国,其贸易地位不容忽视。通过对中国番茄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与主要竞争对手比较,发现中国番茄在产品出口竞争力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番茄酱的出口贸易竞争力表现出较高水平,而其他番茄产品的竞争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亚五国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之一,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双边农产品贸易方面更加密切。通过构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采用2006~2015年面板数据分析检验经济规模、地理距离、政策与基础设施因素对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的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对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具有推进作用,经济规模的影响高于人口规模,地理距离对双边农产品贸易产生较大阻碍影响;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农产品贸易与林德的"需求相似论"相吻合,双边人均GDP差异越大越不利于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刺激了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农产品贸易,但影响程度尚不显著。未来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强化重点市场优势并积极开发弱势市场,加快双边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深层次开展。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美两国同为农产品进出口大国,但两国农产品贸易状况比较复杂,对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分析中国与美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现状基础上,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和美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贸易互补性、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竞争性强,中国竞争力较差;双边农产品贸易在一些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且兼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特征.针对中美两国贸易特点,中国应在发展中美间农产品贸易中审慎把握形势、进行科学决策、合理安排政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日本中亚战略的强化,未来几年日本与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竞争将更激烈。研究日本在中亚地区贸易状况及举措,不仅能对我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发展有所启示,还有利于我国及时调整与中亚经贸合作的内容,有效应对来自日本的挑战。分析日本对中亚的出口贸易额、贸易地位、贸易结合度、商品结构以及商品类别,提出重点推进重工业和机电产品进军中亚市场,加强"中国制造"宣传;加快自主品牌汽车进入中亚的步伐,制定长期的出口规划;增加对中亚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中亚对我国的信赖度;重视韩国在中亚的实践经验,搭建双方交流平台等,以促进我国与中亚贸易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多视角看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冰  刘春艳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72-175
中日农产品贸易问题日益成为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研究的热点。文章从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及贸易强度指数三个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发现,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并呈上升趋势,其中竞争力提升效应使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扩大贡献最大。鉴于上述分析,中日两国应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继续走向双赢。  相似文献   

6.
随着"雁行"分工模式的发展,中韩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结构悄然变化。本文通过计算1992~2007年中韩电子信息产业的贸易竞争力、贸易互补性、产业内贸易指数及出口贸易技术复杂度,分析了两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贸易结构。结果表明: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出口贸易技术结构不断优化,中韩技术差距逐渐缩小,部分电子信息产品的竞争力已超过韩国;双方优势产业重合度较低,贸易互补大于竞争且呈上升趋势,互补性亦由单向发展为双向;双方产业内贸易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其中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占主导,而近年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迅速上升;中韩电子信息产业合作潜力巨大,双边开放有望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7.
魏华  赵振增 《特区经济》2010,(11):109-110
本文通过对新疆与中亚五国的农业资源禀赋的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在劳动密集型作物和产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中亚五国在土地密集型作物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新疆在农业投入方面与中亚五国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两者在农业合作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海湾国家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目标市场,但近年来印度产品对中国形成了有力竞争。文章基于2006-2016年双边贸易数据,采用竞争力指标对中印两国在海湾国家的竞争力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扩展引力模型对中印与海湾国家的贸易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印度具有竞争力,但印度在农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具有较显著竞争优势,印度制成品竞争力处于追赶过程,部分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竞争力,对中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塔吉克斯坦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也是我国在中亚的农产品出口国。塔吉克斯坦的农业发展比较落后,农产品国内市场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农产品来满足国内市场。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几年来对中亚国家出口的农产品逐渐增多,中塔两国具有地缘接壤的有利条件,发挥地缘优势可以发展双方之间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本文利用近几年的贸易数据分析了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印度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禀赋、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科学水平和产品市场等均有相似之处,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和印度农产品出口的竞争性.文章利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印农产品贸易数据对中印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中印两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最后提出了后金融危机时期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产品出口结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在中国即将加入WTO之际,中国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而导致出口产品结构不够优化、竞争力不强已成为制约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的“瓶颈”。为了使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合理而有效地促进出口贸易增长,笔者认为中国目前必须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出发,对于传统出口产业,摆脱过分强调中国同其他国家经济上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的比较优势指导思想,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对出口贸易结构采取战略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并举的方针,合理确定传统出口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都是农业大国,分析中国与哈萨克斯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对扩大出口规模,加深两国农业合作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特征的基础上,从三元边际的角度分析了扩展边际、价格边际、数量边际对中哈两国双边农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保持在较高水平,价格边际持续增长,数量边际呈现"增降交替"趋势,其出口增长主要源自数量增加;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大幅提高,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分别呈"W型"和"倒V型"的变化趋势,出口增长主要源自种类扩展。因此,中哈两国应积极扩大农产品出口种类和数量,加快中国农业"走出去"步伐,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2012~2019年RCEP成员间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在测度SPS措施的广度异质性和结构异质性程度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异质性SPS措施对RCEP成员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SPS措施的广度异质性和结构异质性抑制了RCEP成员农产品出口贸易广度扩张和深度增长,这一结果在经过更换被解释变量以及引入工具变量等检验后仍然保持稳健。机制检验显示,SPS措施的广度异质性和结构异质性均通过增加贸易成本、加剧市场分割和减少产品种类3种渠道抑制了RCEP成员农产品出口贸易。异质性分析显示,SPS措施的广度异质性和结构异质性对RCEP成员高替代弹性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抑制作用较低替代弹性农产品更大,而对低替代弹性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抑制作用随市场份额的增加而降低;SPS措施的广度异质性对RCEP成员农产品出口到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同国家的抑制作用更大,而结构异质性对RCEP成员农产品出口到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的抑制作用更大。文章认为,对于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而言,进一步协调SPS措施的异质性是推动更高水平的区域一体化和实现区域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方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绿色贸易壁垒是影响两国(或地区)间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农药残留标准为主要内容的绿色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其中我国传统特色出口农产品——茶叶受到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最为典型。绿色贸易壁垒不断加高,已经成为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障碍。文章认为,应通过修订、完善相关法规,建立国内统一的产品认证体系,提高我国农产品环境质量水平,建立我国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提高茶叶的质量和组建新型“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等途径,降低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促进茶叶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下,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功能显得日益重要。目前尽管我国和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规模有限,但基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强大平台,我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规模必将有大的提高。本文通过引力模型对我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潜力进行实证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上海合作组织对我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量影响较大,各方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接上期)五、WTO给我国农业带来的机遇 WTO短期内可能会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从长期效应来看,却有利于我国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并突出优势农业品种,增强优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生产资源在农业部门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农产品比较优势及国际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冰 《南方经济》2002,(5):27-31
广东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是决定广东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广东省比较优势较大的农产品是水产品、水果、肉类和蔬菜等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广东在农产品国际化贸易竞争中要大力扶持本省具有优势的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通过实现农业技术跨越,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同时,要注意本省的粮食安全和加强农产品的伦理建设,尤其要防止国外商品质的农产品对本省同类农产品的替代。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在全省的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因此,黒龙江省应从政府层面全面提高黑龙江省农产品对俄出口竞争力,合理扩大对俄农业合作开发领域,针对俄罗斯市场需求,调整出口结构,推动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贸易内生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1994—2010年间出口贸易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发现出口贸易部门对非贸易部门技术外溢的正外部性影响促进了中国经济与产业发展,但中国各出口贸易结构部门以及整体出口贸易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依然较低,并由此提出通过实施贸易商品结构战略化、贸易方式结构一般化、贸易主体结构民营化以及贸易区域结构多元化来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二妹 《乡镇经济》2005,(6):18-19,32
在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面临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竞争的形势下,标准化建设滞后已明显制约了我国农业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如何提升农业竞争力,发挥我国农业比较优势成为现实课题。当前我国要建立一套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产品质量严格把关的标准体系,通过加强农业标准化的建设,充分发挥本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提高本国农业的竞争力,突破农产品贸易的技术壁垒,为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