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经济研究》2017,(5):60-74
本文在Melitz(2003)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框架下,研究南北国家不对称减排引致的"碳泄漏"和竞争力损失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以及发展中国家减排技术改善的贸易、气候及福利效应。本文发现:(1)不对称减排导致了碳泄漏,但是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力不会下降反而上升,表现为该国出口临界生产率的下降以及出口企业数目和收益占比的增加;(2)征收碳关税不仅同时降低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竞争力,还提高了碳泄漏率和各国的碳排放量,不利于贸易自由化和气候保护;(3)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既降低了碳泄漏率,又减少了各国碳排放量,同时,发达国家出口企业临界生产率下降且贸易竞争力上升,而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临界生产率上升;(4)单边碳关税同时恶化了各国福利,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则使得各国福利均上升。因此相比较碳关税政策而言,发达国家更有必要通过技术转让或援助等手段,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减排技术,从而能够实现双倍红利效果——改善经济福利和减少泄漏。  相似文献   

2.
在企业技术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今天,研究型合资企业(RJV)和R&D两种创新研发模式在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政府也广泛使用补贴政策来促进企业组建RJV或进行R&D研发活动。将技术外溢率变量引入两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分析不同研发模式下政府补贴政策的有效性及补贴政策介入的界点,并结合新形势下我国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与判断。结果表明,能否实行政府补贴政策取决于行业内的技术外溢率与RJV组建成本,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碳税与补贴政策动态调整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基于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博弈模型,引入证据理论融合企业收益状况与市场环境信息建立网络演化规则,借助MATLAB仿真技术分析动态补贴与静态碳税、静态补贴与动态碳税、动态补贴与动态碳税三种情形下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补贴可以纠正企业的非理性行为,使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动态碳税则会强化网络在初期形成的演化趋势,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达到全扩散或湮灭;动态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动态碳税造成的正反馈效应,降低网络演化的风险;在三种不同的情形下,补贴与碳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在政府产品创新补贴政策下企业的R&D策略选择问题,建立了双寡头市场中面向工艺R&D的三阶段博弈模型:第一阶段政府以社会福利最大为目标选择产品创新补贴率;第二阶段企业进行R&D投资以降低生产成本;第三阶段企业在产品市场中进行古诺竞争。根据双寡头在第二和第三阶段是否合作,给出了研发竞争、研发卡特尔、技术共享联盟和研究共同体等四种R&D策略,得到了相应的政府最优R&D补贴率。研究表明:从企业的R&D投入和产品产量的角度看,当溢出效应较高时,研发竞争策略优于研发卡特尔策略;当溢出效应较低时,研发卡特尔策略优于研发竞争策略。研发卡特尔策略与研发竞争策略相比,研发卡特尔更能推动企业利润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社会总福利。从产品产量、企业利润和社会总福利最大化角度考虑,研究共同体为四种策略中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5.
碳关税:发达国家实施的可能性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对于开征碳关税的合规性、合理性存在很大争议。但鉴于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主导地位,掌控着话语权,而发展中国家之间对碳关税缺乏统一协调的立场,因此发达国家未来单方面实施碳关税政策的可能很大。为此,中国应当未雨绸缪,积极应对碳关税。中国需要从战略层面和政策层面采取对策,在战略层面,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碳关税的根本手段;在政策层面,尽快在国内开征碳税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运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溢出效应对竞争企业研发投资和政府补贴的影响,构建了不同情形下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当溢出效应较弱时,合作研发下的政府补贴率最高,但企业更愿意选择集中式决策;当溢出效应中等时,企业的最优策略是合作研发并能够获得较高水平的政府补贴率;当溢出效应较强时,企业的最优策略是选择分散式决策,政府仍会为其设定最优补贴率。分散式决策与合作研发均能使研发投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维持在较高水平;集中式决策不仅会弱化企业的研发投资积极性,还会损害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7.
碳关税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法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的征收碳关税政策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形式,给以出口为主导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从对碳关税起源和本质的分析出发,探讨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提出了应对碳关税征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视角下国外财税政策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促进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实践表明,征收碳税有利于碳的减排并能够获得相应的财政收入,但是,征税的主要目的在于碳减排.对低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提供财政补贴,具有显著的激励效果.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提供资助,不仅能够促进碳减排,而且能够促进低碳发展,实现双重盈利.我国实施促进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需要考虑发展阶段、经济水平、经济形势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9.
绿色技术创新对于人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碳排放约束机制持续深化推进的现实背景,论文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引入碳价、碳补贴、感知系数等参数,构建碳排放约束下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三方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供需双方的决策过程以及博弈系统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策略会根据不同条件发生动态变化,没有任何一方具有严格的优势策略,且博弈系统演化均衡点受到碳价、碳补贴和碳积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同时,绿色技术创新供给端的碳约束机制和消费端的碳激励机制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值得推广。另外,刺激绿色产品需求是优化绿色技术创新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基于纵向关联市场的博弈模型,研究了当下游发达国家具有稀土储备时,我国稀土出口关税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第一,当上游稀土市场为数量竞争时,发达国家的稀土储备将影响我国出口关税的实施效果,并且随着发达国家干预力度的提升,转嫁到发达国家的税负逐步减弱。第二,当上游稀土市场为数量竞争时,如果中国稀土产业集中度低或者发达国家下游产业集中度高,则征收关税带来的稀土价格上升将更多地由发达国家承担。第三,当上游稀土市场为价格竞争时,无论上下游的市场结构如何,中国征收关税带来的稀土价格上升将全部由发达国家承担。我们认为,虽然关税的政策效果会随着外国稀土储备的释放而有所削弱,但是针对现有稀土上下游行业的市场结构,我国应该继续实行出口关税政策;此外,我国也应该逐步建立政府和行业层面的稀土战略储备制度,积极争夺稀土的国际市场定价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