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美两国近日就“允许更多的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并提高美国片方分账比例”达成协议。中国将在原本每年引进20部美国电影的基础上增加14部IMAX或3D电影。此外,美国片方的票房分账也从原来的13%提高到25%。此外,中国将改变“一家进口”局面,建立除中影集团进出口公司外的第二家进出口公司用以拓展好莱坞影片入华渠道。  相似文献   

2.
《广告大观》2007,(10S):80-81
在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针对中国电影产业最大软肋的“电影增值”话题引起了每个人的特别关注。有专家谈到,在当代美国电影市场,电影业超过收入的2/3是来自于电影的增值部分,而在中国市场,大部分的电影还是指望着电影票房收入和一些少量的DVD版权收入。每年中国出产300多部电影,上院线的只有100多部,而在这100多部里面,只有少数的几部电影能收回成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外贸易》2004,(9):86-87
“小到一颗螺丝钉,也要认真地核算真实成本,这也是强制调查的内容。”谈到美国商务部的此次实地强制调查,不少中国家具企业领导人颇有感触,“通过这次美国人的审查,我们才发现成本控制等很多问题.原来我们的企业还有这么大的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日前有多名美国议员向国会提交议案,要求立法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品征收惩罚性关税。通过各大媒体的报道,人们可以看到,一旦涉及中国,国会山政客的言论中就会充斥“不公平”、“非法”、“人为操纵”、“欺骗”、“失控”这样的刺激性字眼。由此看来,那些煽动民众情绪的美国政客似乎深知,要使美国人旧日的对华偏见死灰复燃,该是何等易事。  相似文献   

5.
要完成实施我国西部大开发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参考、借鉴世界其他有关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纵观当今世界,不少国家尤其是一些大国,大都存在着类似的“西部问题”的区域问题,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及中国等。但目前来看,最具典型性的是美国和中国。 我们从中国和美国的情况来看,两国的“西部问题”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中国是古老的大国,西部自古以来就生活着大量的少数民族,且有着很高的文明程度,当地的工业、农业、文教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像美国西部那样,生活的是落后民族。中国的西部…  相似文献   

6.
微博     
《销售与管理》2010,(5):26-26,28
唐骏 海大学生问:“过去有美国梦,什么应该是当今大学生的中国梦?”“美国梦就是百万富翁梦,我们大学生的中国梦应该是未来我们能正面改变大到社会的一小部分,小到改变服务的企业等,因为我们现在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这就是我们应该有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开心加油站     
《商业时代》2005,(22):78-78
速度一个美国人在法国旅游。一天在出租汽车上,经过凯旋门时,美国人问司机:“这是什么?”司机自豪地说:“这是凯旋门, 我们用了40年才建好。”美国人鄙夷地说:“这种玩意儿在美国只用10年就足够了!”经过爱黎舍宫时,美国人问司机:“这是什么?”司机自豪地说:“这是爱黎舍宫,我们  相似文献   

8.
苗棣 《广告导报》2006,(10):114-114
“季”就叫season,是美国娱乐界用的一个概念。比如体育、电影、舞台演出等,全都有“演季”或者“赛季”,这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一种运做方式。对于美国电视行业来讲,“演季”实际上就是指商业电视网在它晚间黄金时段的娱乐节目里所实行的一种惯例或者制度,新闻节目、早间、晚间等节目除外。具体来说。从9月中旬到第二年的4月下旬大约30多周的时间就叫“季”,在这期间,晚间黄金时段播出内容主要是首播,各个电视网新推的栏目,特别是新电视剧也都是在这时开始。  相似文献   

9.
吴虹飞 《市场周刊》2012,(6):127-127
2012年,重温了电影《2012》。当时,有媒体说,我们将有幸看到:影片开始不到15分钟,就会出现一名拿着喇叭的解放军。用标准的普通话说:“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一群坐飞机逃难的美国人迫降在中国雪山,求助无望时,解放军从天而降施救……  相似文献   

10.
美国细节     
杨明 《国际市场》2010,(1):32-35
美国,虽然隔着太平洋,但现在对中国人而言并不遥远。可在二三十年前,谁去了一趟美国那可是令人艳羡的事儿。而更早的年代,去美国那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谁要是有一个亲戚在美国,搞不好就带上了“里通外国”的帽子。  相似文献   

11.
杨叙 《三联竞争力》2008,72(3):74-74
在好莱坞电影《蜘蛛侠》中,拥有超人能力的英雄们的口头禅是:“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他们认为,自己拥有超乎常人的能力,既是一种幸运,电意味着责任。这种精神意识不仅限于美国人,中国人电如此,只不过变成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什么人们会寄予高能力者更多期望昵?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生态系统来看清楚其中深刻逻辑。  相似文献   

12.
朱仁华 《浙商》2011,(11):14-14
自今年赴美旅游签证开放以来,去美国的中国人激增。我们也是赶上了这股热潮,据此次“浙商新产业考察团”的美方导游介绍,他今年休息时间加起来还不足一个星期。“赴美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美国还没有准备好呢。”  相似文献   

13.
《市场周刊》2012,(3):90-94
1936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推出的“艾克莱非洲哺乳动物厅”被誉为是生态造景的集大成之作。 谈到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便可想到2006年好莱坞电影《博物馆惊魂夜》那部以之为拍摄场景的电影。这座博物馆的特色便是——生态造景。  相似文献   

14.
早在前些年,中国彩电在遭遇美国反倾销后,不甘心放弃美国市场,纷纷转到墨西哥设厂,想通过与北美同属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墨西哥这个“跳板”,实现“曲线救国”,就有专家指出,这条通道仍然布满“荆棘”。  相似文献   

15.
赵梅 《全球化》2011,(Z3):24-27
美国对中国的研究缺乏深入,过于强调方法论记者:您对现在美国的中国研究怎么看?李侃如:与我上学的时候相比,现在美国的中国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几乎所有进入研究生院打算研究中国的学生都到过中国,都会讲中文。我上学的时候,没有一个学生去过中国,那时美国人不能访问中国。我们只能在学校学中文。现在想研究中国的学生已经知道中国是一个真实的地方,他们已经在中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他们会说中文,有很多中国朋友,熟知中国的电影、网站。  相似文献   

16.
任民 《WTO经济导刊》2004,(11):46-48
欧美对其他国家盛气凌人的做法,让中国人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有美国人骂你是“小偷”,你就要有回敬美国人是“强盗”的勇气。当别人不把你放在眼里,一厢情愿也无济于事。你学会了斗争,对方也就学会了尊重。按照常理,大块头遇到小块头,喜欢单挑;小块头对付大块头,喜欢找人多的地方让大家来评理  相似文献   

17.
奥巴马奇迹     
秋风 《中国海关》2008,(12):80-80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在别人眼里是一个奇迹,其实,这是美国宪法创造的奇迹。美国人喜欢谈所谓“美国例外论”,其中有些傲慢,但也确有实情。现代国家多是民族国家,美国是例外。世上没有“美国民族”这个东西,美国人是依赖、且仅仅依赖其宪法组织成为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哈贝马斯曾提出“宪法爱国主义”,世上大约只有美国人做到了。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初期创业家,我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获得和失去。事实上,可能除了创业,我一无是处。” 这是美国知名的“连续创业者”斯图亚特·司考曼的一段自白,我们不得不感慨美国人的坦率,但人们千万不要对他面对中国记者时的谦虚所误导——因为作为职业创业家,他在美国人眼里是非常成功的人物,比如他曾操盘的reel.com网站项目,就曾以一亿美元的价格卖给好莱坞,这是个足以让美国人眼红耳热的价格。  相似文献   

19.
1999年,美国网络股雅虎连创58次新高。今年伊始,中国网络股大幅攀升。这给人一种启示:要思考股票市场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20.
现在越来越流行一个观点,即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正如书名所示,“Thatusedtobeus”,被译者翻译成“曾经的辉煌”,这让无数美国人感到焦虑和迷茫。当曾经辉煌的光环渐渐散去,如今的美国该如何继续,或继续下滑,或奋然前行。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之一托马斯·弗里德曼,以及美国外交政策思想领袖之一的迈克尔·曼德鲍姆,既为美国人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在号召他们的人民立刻采取行动。在作者眼中.他们并没有把当下的美国现状视为不可逆,仅仅把它看做“中场休息”,“美利坚合众国正和国民一起在更衣室讨论如何在下半场赢得比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