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开放式基金出台问题已成为眼下证券市场谈论最多的热门话题之一。投资基金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的变迁及目前世界上开放式基金已成为基金主流设立方式的事实,为中国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认识开放式基金将给证券市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金融市场开放式基金飞速发展及国内证券市场日趋成就的背景下,我国发展开放式基金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生动活泼的,设立半开放式基金,试点先闭后开式基金、培育中外合作开放式基金,这三种形式就成为当前我国投资基金业可选择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开放式基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伟 《经济论坛》2005,(22):114-116
一、我国开放式基金的特点 2001年9月21日,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040001,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在募集了50亿份基金单位后宣告成立,成为中国基金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揭开了开放式基金在我国证券市场蓬勃发展的序幕。开放式和封闭式是证券投资基金的两种主要形式,两者都具有一般投资基金所具有的专业理财、规模经济、节约交易成本等特点。与封闭式基金相比,开放式基金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短短十年的发展,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特别是近两年来开放式基金的发展,使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两年来,从第一家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到2004年3月底,共计57家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净值规模已经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它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它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5.
世界投资基金基本上遵循了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的发展规律。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作为一种集中资金、专家经营、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投资工具,近些年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我国,基金业的规模正在迅速增长,开放式基金正日益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力军。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国内已正式成立及获准筹建的证券投资基金有85只,开放式基金31只。开放式基金的扩张速  相似文献   

6.
开放式基金呼之欲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苏 《经济论坛》2000,(21):11-11
根据基金是否可以赎回,证券投资基金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两种形式。到目前为止,我国投资基金市场上还是清一色的封闭式基金。但不久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发表了推进开放式基金的讲话,证券媒体刊发了有关开放式基金的报道,并且,华夏基金管理公司也与海外著名机构合作,筹备运作开放式基金。可以预见,开放式基金的建立将会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 一、开放式基金的优点 开放式基金是国际证券市场中的重要金融工具,并且在风险转移和化解方面优于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相比有以下几点区别。…  相似文献   

7.
发展开放式基金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出台以来,已有数只开放式基金相继推出,这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标志着我国基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就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开发式基金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 投资基金发展至今天,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一种重要的投资渠道和理财工具,它是随着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个种类繁多的大家族。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增加或赎回,投资基金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目前已代表基金业发展的主流。但在我国则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我国的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于2001年9月正式成立,紧接着南方稳健成长证券投资基金和华夏基金也于同年11月首次对外发行。开放式基金作为资本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将给市场带来影响,也给税收的征收与管理带来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基金业都是以开放式基金为主,而我国目前的证券投资基金全部都是封闭式基金,我国已初步具备了设立开放式基金的条件,设立开放式基金,既是迎接“入世”要求,也是我国基金业的发展方向,我国在开放式基金设立初期,既要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让开放式基金顺利推出并闪亮登场。  相似文献   

10.
<正> 开放式基金对大盘的影响投资基金是一种投资的通道,以方便投资者的投资,因此投资基金的收益是不纳税的。开放式基金也是一种更便捷的投资通道,货币市场资金可以经由此流向资本市场(我国已经设立和将要设立的投资基金都是资本市场投资基金,货币市场投资基金近期内还不会出台)。因此,开放式基金有利于股市的繁荣,对大盘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