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新成长劳动力与上年积压的劳动力达千万人。目前全国的劳动力资源数量已高达8亿多。到2030年左右,全国人口将达到16亿,也导致劳动力资源将进一步增长。因此,我们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相应对策,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实现我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
近年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新成长劳动力与上年积压的劳动力达千万人。目前全国的劳动力资源数量已高达8亿多。到2030年左右,全国人口将达到16亿,也导致劳动力资源将进一步增长。因此,我们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相应对策,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实现我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呈现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一个普遍的国际现象和基本规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4%,约占世界农村人口的1/4.目前全国有农业劳动力4.4亿多,按照中国目前的耕作技术和经济水平,全国有2亿左右的农业劳动力就够了.照此计算,除了已转移的1亿多外,全国现有农业剩余劳动力1.3亿左右,约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3.庞大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对我国以往农村及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潜在优势,但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劳动力必须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价值,因此潜在优势并不等于现实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未来5年我国就业形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未来5年的就业形势 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截至2001年底,全国人口12.76亿,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5,全国劳动力资源8亿人,占全世界劳动力资源的1/4。未来5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十分突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的研究,中国的劳动力80%在农村,农村约有5亿劳动者,而农业资源仅能容纳1.5亿,加上近几年的乡镇企业容纳1.2亿,外出打工经商0.5亿和从事多种经营0.2亿,农村尚存在1.6亿剩余劳动力.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之庞大,如果有一系列健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管理方案,那么它将促使这些劳动力资源发挥积极的作用,并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对国民经济驶入良性循环轨道和健康发展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是长期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难题。据估计农村至少有1.5亿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城镇和农村每年达到劳动力年龄的大约有1200万人。预计今后几年全国新生劳动力供给将达到4650万。失业人数增长是由我国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并存的进程中,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民工潮"汹涌而来,据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发布的主要数据显示,至2006年末,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5.31亿人,其中外出从业劳动力1.3181亿人.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总数在1.5亿以上,80%的农村家庭有人在外打工.然而,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却严重滞后于农民工的大幅度增长和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一直将重点放在城镇,而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民仍然徘徊在社会保障的大门之外.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发展态势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我国产业人口构成中的主体,目前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62.3%.农业部课题组运用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法测算出我国现阶段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量约为1.96亿人,现阶段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2亿人左右.随着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的提高,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从事农业生产,中国种植业只需4,000-5,000万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增加到3.5亿人.由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资源的相对稀缺,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并逐渐演化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层次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8.07亿农村人口中共有农业劳动力4亿多.而据我国农村现有生产力测算,全国14.3亿亩土地仅能容纳2亿多农业劳动力,因此农村人力资源相对丰富.  相似文献   

10.
莫荣 《中国就业》2007,(10):11-12
“三个转变”思想的提出,针对我国当前和今后就业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是我国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指导思想。 我国将长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长期存在。我国人口与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相当于世界总量的1/4。2020年前,我国16—60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4年达到9.3亿多人的高峰,并将长期保持在这样一个极高的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发展乡村旅游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中的客观现象,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翻开我国人口流动的历史篇章,劳动力流动始终是主流,并始终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态势愈演愈烈,目前我国近4.8亿的农村劳动力中,有3.2  相似文献   

12.
结构调整与就业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就业问题的特殊性 我国的就业问题有三大特殊性,这是我国解决就业问题必须考虑的基本国情. 一是资源赋存的特殊性.经济发展有赖于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也离不开技术、管理和信息的介入.现阶段,我国人均资源或资本的占有量都不是丰富的,不具有优势;而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却是最突出的.由于劳动力资源较丰富,使我国自然资源和资本的人均占有量与总量之间在国际比较中出现反差,使非物质要素投入的作用更加依赖于人力资本投入的作用.我国经济发展必须从极其富裕、近乎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资源这一基本特点出发,选择有效的发展途径.对这一基本国情的任何偏离,都有可能导致经济发展内在的结构性扭曲,最终会损害效益和竞争力,甚至有可能加剧社会矛盾.我国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这是最大的国情,利用得好有可能成为财富;反之,则可能形成"资源性失业".  相似文献   

13.
《中外企业》2003,(2):90-102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都曾出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转移。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农村劳动力就业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严重分割,阻隔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造成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致使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特别巨大。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6亿农村劳动力,其中农业资源能容纳1.3亿,乡镇企业已容纳l.3亿,外出务工经商约5000万,从事多种经营约2000万,剩余劳动力约l.3亿。此外,每年还将新增加农村劳动力1600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因而引起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和政府决策者的极大关注,其理论研究成为近几年来的一个热点课题,大量研究成果为实践探索提供了操作思路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政府干预区域劳务输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劳动力过剩现状 我国农村人口较多、劳动力过剩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我国"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据测算,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1亿农业劳动力,而目前农村总计有5.5亿.以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和提供的劳动机会,至少在40年后,中国还面临着劳动力严重过剩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过剩人口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15.
据报载,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1.6亿在当地从事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3.2亿为农业劳动力.据测算,目前种植业实际需要1.5亿劳动力,加上2000万专门从事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亿.为此,我国农村有1.5亿剩余劳动力,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加6000多万人.可见,积极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就业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城市工业迈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总人口中.劳动力资源9、2亿人。马建堂称,按照统计口径,0~14岁叫少儿人口,不是劳动力资源;60岁以上的人进人了退休年龄。也不是劳动力资源。满15岁而不到60岁人口是劳动力资源.这次人口普查全国劳动力资源人口是92148万。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的观点,这是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目前全国农村劳动力约5亿,其中1亿左右为异地式转移,另1亿左右为就近式转移.近年来,研究者大多关注异地式转移,对就近式转移论述不多.从我国国情看,就近式转移应当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本文拟对农村劳动力就近式转移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长期落后的农业大国,在其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不可能像中小国家那样通过短短二三十年就将滞留在农村的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知识密集型工业的今天,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更加显得困难.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总量大约为5亿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3.3亿人.而根据现有资源情况,农业内部仅能容纳1.4亿人,农村潜在的剩余劳动力达1.9亿人,加上农村每年新净增劳动力,到2020年总共有2亿多劳动力要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任务之艰巨,让我们不能不认真思考.是什么因素在在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影响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涌现出了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流动人口,这为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按常住人口统计,2014年河南省总人口为9436万人,位居全国第三.河南省一直背负着巨大的人口压力,这使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以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流动人口呈现出总体流量增多,比例明显增大的现状,这迫切要求河南省需要把人口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本文将研究流动人口对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影响.为后续研究的便利,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河南省18个省辖市聚类为四类区域.再利用2010-2014河南省统计年鉴历年数据分别计算常住人口劳动力、本地劳动力、外地劳动力数量增加对GDP增长的贡献度.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发展对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地区的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对GDP增长的贡献度相差悬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劳动力目前的总体情况是剩余数量大,整体素质低.据新华网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人口总量达127627万人,农村人口达到79563万人,农村劳动力达43801.60万人,其中乡村从业人员比例为67.20%.据统计自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总量约有1.5亿,若无重大举措,到2015年将增至2.5亿,而我国农村中占90%以上人口的教育水平为初中以下水平.占全国劳动力总量71.2%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好这个难题,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难以顺利进行,这也必将引起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危机解决的根本出路不在于怎样向城市转移而在于怎样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吸纳.因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失为一项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