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核工业》2012,(11):26
编者按:2012年10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核学会、财团法人核能科技协进会共同主办,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核能学术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期间,与会的两岸院士专家共同就核电站建造、核电设备、核电管理、核安全、核技术应用、核专业教育、公众沟通以及新能源开发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对于核能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来说,交流与合作不可或缺,两岸在核能领域各有所长:大陆核电建设的脚步一直没有停,台湾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工作也一直在进行。共享经  相似文献   

2.
声音     
《中国核工业》2011,(10):8-8
两岸核电安全合作 两岸建立核电安全通报机制后,会让民众更安心。而且,两岸未来还可以在核能安全方面互相关切、互访交流,遇到临时紧急情况也可以互相支援,这对两岸交流以及两岸民众的福祉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台湾核能科技协进会董事长欧阳敏盛  相似文献   

3.
蒋云清 《中国核工业》1999,(4):49-50,47
1999年3月28日至4月6日,应我国台湾核能科技协进会之邀,笔者有幸参加以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李玉(山仑)为团长的中国核学会代表团(一行10人)访问了台湾省。访台期间,我们出席了第三届两岸核能学术交流研讨会,先后参观了核能研究所、新竹清华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台湾电力公司、核电二厂、核电四厂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核电合营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于5月24-27日在深圳召开了第二次核电经济研讨会。来自广东核电合营公司、广东核电投资公司、国家计委核电办、国务院发展中心、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电力部技经中心、清华大学核研院、核能动力学会和中核总的计划局、科技局、政研室、核动力院、二院、四院、七二八院、核经济研究中心、核电秦山联营公司、标准化所等单位的近40名专家、领导和科技人员,就核电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核电经济的评价方法等内容,交流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别对制约核电发展主要因素之一的建设资金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就多方筹集建设资金,促进核电快速发展,提出不少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国家能源局提出核电“走出去”战略,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这是我国核能工业寸持续发展的战略安排,也是美、法、俄、日、韩等国核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6.
前后仅隔不到一周时间,中法两国的核能机构先后组织召开了中法核电公众沟通经验和中法核电经验交流研讨会。这在相关机构组织的深层次的交流探讨均为首次。勿庸置疑,中法双方在核能领域30年的合作已为今年的种种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30年的过往中,中法核能合作表现出了鲜明特点,中法双方坚持核燃料循环的闭式循环理念,双方合作覆盖了铀矿开发、核燃料元件制造、后处理等全产业链条;法国在核电设计、运营、管理上经验丰富,中国核电堆型多、市场广,后发优势与成本优势明显;法国是世界上的核电发电大国,中国有全球最宏大的核电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7.
2012年9月,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团出席了在台湾召开的首届海峡两岸核能合作研讨会,顺访了台湾的电力公司、核能研究所、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涉核机构,参观考察了核二厂、核三厂等核电厂. 本次活动是协会组织的首次赴台研讨交流活动.通过短短7天的会议研讨、走访交流、参观考察,台湾的核电发展给了笔者深刻的印象和新鲜的体会. 高度重视核电安全 台湾的核电技术来源于美国,核电运行管理、监管控制深受美国的影响.30多年来,台湾核电保持了良好的运行记录.目前,台湾核电约占岛内电力总供应量的19%,为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台湾政界、媒体、公众十分关注核电安全,台湾的反核团体也很活跃,推动了台湾核电监管当局(原子能委员会)和运营主体(台电公司)对核电安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两会"期间,我们又一次将目光聚集到"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的身上,倾听他们对核能发展的心声。这里既有核能业界的代表委员,也有心系核能发展的政府官员和知名专家学者。他们对于核能发展的"核"声音,必将助推核能产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核电大国到核电强国的"中国核电梦"。  相似文献   

9.
《中国核工业》2013,(9):36-37
随荷海峡两岸核能合作的向前步伐,两岸企业之间的交流培训活动日渐频繁。自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与财团法人核能科技协进会(台湾)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两岸已共同举办了多次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前后仅隔不到一周时间,中法两国的核能机构先后组织召开了中法核电公众沟通经验和中法核电经验交流研讨会。这在相关机构组织的深层次的交流探讨均为首次。勿庸置疑,中法双方在核能领域30年的合作已为今年的种种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30年的过往中,中法核能合作表现出了鲜明特点,中法双方坚持核燃料循环的闭式循环理念,双方合作覆盖了铀矿开发、核燃料元件制造、后处理等全产业链条;法国在核电设计、运营、管理上经验丰富,中国  相似文献   

11.
<正>9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赴英国参加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双方用进一步落实中英民用核能合作进展的行动,巩固了今年6月李克强访英的成果。与以往我国核电出口发展中国家的战略步骤不同,对于英国的强力聚焦,是中国核电出口发达国家的关键一步。而对于英国的合作,中国核能企业也不只是单纯地停留在资金输出上,而是对参与英国核能产业链和学习英国核电技术成果都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2.
《中国核工业》2007,(5):57-57
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成立之际,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与核电同行们共贺这一鼓舞人心的事件。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的成立必将进一步增进核电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友谊,推动国家核电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3月22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 ̄2020年)》。预计到2020年,我国核电的装机容量将从目前的870万千瓦提高到4000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4%上升到4%。在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遭遇能源瓶颈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之下,国家首次将清洁的核能纳入整个能源供应大盘,我国核电工业也因此迎来大发展的机遇。然而,铀资源是核工业的“粮食”,中国启动的庞大核电建设计划离不开充足的铀资源保障。4月3日,在澳大利亚访问的温家宝总理和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共同签署了《中澳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核材料转让协定…  相似文献   

14.
3月29日,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纺织业合作研讨会在台湾苗栗召开。两岸纺织业界人士围绕两岸纺织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5.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安全性再一次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主要核能利用国家均针对本国核电安全性进行了全面检查,部分核电项目审批、建设被推迟或取消,我国也暂时停止了新建核电项目的审批。通过介绍当前国际核能利用总体情况和当前主要核反应堆堆型的技术特点,分析了日本福岛核事故情况及产生的影响,综述了全球主要核能利用国家核电发展态度与政策,阐述了我国核电发展总体形势和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自民用核工业起步发展以来,直接使用反应堆产生的热量进行区域供热一直是核能应用的一个方向。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2017年版《世界核电反应堆》,截至2016年12月31日,在全球总计446台在运核电机组中,有56台机组采用热电联供方式在发电的同时进行区域供热。纵观国际,对于专门供热的反应堆,俄罗  相似文献   

17.
7月31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政府在沈阳签署《共同开展核电建设的框架协议》。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克强出席签字仪式,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与辽宁省省长张文岳共同签署框架协议。副省长刘国强主持签约仪式。根据协议,中核集团公司将在符合国家核电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在辽宁省渤海湾一带开展核电建设的前期工作,并在核技术应用、核电相关配套产业、铀资源开发、百万千瓦级国产化核主泵开发等方面进行长期、全面合作。促进双方在核技术应用、机械制造、电子等产业共同发展。同时,还将在辽宁开展核能海水淡…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业》2010,(6):76-76
国际机构联合发布核能发展路线图 6月16日,国际能源机构与世界经和组织核能机构联合在巴黎发布未来核能发展路线图。路线图指出,从现在起到2050年,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电力都将通过核能获得。发展核电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上可发挥主要作用,国际社会应大幅增加核电利用。  相似文献   

19.
9月11-12日,中核集团新闻宣传中心和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联合在哈尔滨召开“关注国产设备服务核电发展”研讨会。这是首次由媒体和核电业主自发组织召开的研讨会,也是核电业主与设备制造企业首次在一起专门就核电设备国产化问题进行研讨。黑龙江省核电办领导、国内核电设备专家以及国内17家大中型设备制造企业主要领导等5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以及中国工业报、中国核工业报、中国核工业杂志、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电视台等中央和地方媒体的记者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次研讨会是存核电大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20.
第五届海峡两岸纺织业研讨会近日在成都开幕。这是两岸纺织界在大陆和台湾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首次例会。这次会议以“世贸组织框架下两岸纺织业合作与发展”为主题,双方代表在产业发展、市场拓展、信息交流、设计研发等四个领域,进行了坦诚、务实、热烈的探讨,达成了共同认可的意向,使两岸纺织业的互补优势,进一步深化为实际的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