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本文以某医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用自尊量表(SES)和交往焦虑量表(IAS)对某医学院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恋爱中大学生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非恋爱中大学生,而社交焦虑得分则显著低于非恋爱中大学生;心理自尊与社交焦虑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结论是自尊心理与社交焦虑相互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金小芳 《改革与开放》2012,(16):140+142
大学生恋爱,一直以来就是高校敏感的话题之一。而近年来,由于恋爱不当引发的学生心理问题,甚至造成极端事件的发生,更是随处可见,给家长、学校以及周围的同学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影响。从客观现实来看,家校联系成为大学生心理危机防治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恋爱现象的普遍性使它成为了大学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还不成熟,恋爱问题一旦遭遇失败就会出现无助、精神抑郁、封闭自己等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可以导致抑郁和自杀等极端事件。本文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提出大学生恋爱过程中自杀危机处理以及应对方法,以期为以后处理类似危机处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于男女的性格差异,在恋爱中女生的恋爱心理更容易出现波动,而她们的心理承受力更差。文章通过分析失恋对高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认识音乐疗法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品质塑造功效。  相似文献   

5.
刘静 《新西部(上)》2010,(7):147-147,151
本文主要在对大学生恋爱日常行为、生理行为、心理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使学生管理工作生活化;充分发挥校园软文化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功能;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郑江 《魅力中国》2013,(28):187-187
现如今,大学生恋爱已渗透在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学习中,随着理工科高校女生的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作为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群体,她们在对待爱情时除了具有一般青年的心理特征外,不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具有独特性。为了解掌握90后女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分析她们对爱情的认知度与价值观、引导90后女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爱情观,本文就从女大学生恋爱的现象出发,分析90后女大学生恋爱观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使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7.
恋爱、婚姻是人生必由之路,是人生中关键的一环。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发展,己进入恋爱年龄阶段。一个人对待恋爱、婚姻的态度、观念,以及与异性交往的能力等,往往是在大学阶段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学校、家庭所关注的焦点话题,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学生谈恋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一种潮流。但形形色色的校园恋情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因此,关于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进行心理分析,有益于社会、学校、家庭从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适时和适度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恋爱经费主要由家长提供,多花费在娱乐休闲和购物等方面,消费方式上存在着过度消费、结构失衡、跟风攀比、缺乏理性等问题。家长和学校思想教育应形成家校教育合力,通过科学的消费心理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及正确恋爱消费观的宣传教育,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念,确立共同奋斗目标,自觉抵制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和攀比心理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应对挫折和挑战、预防心理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以工科高校1119名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目标专注、积极认知、情绪控制、人际协助和家庭支持等方面探索大学生的心理韧性特点。同时,探讨心理韧性在专业性质、性别、年级、民族、是否独生子女、有无学生干部经历、有无恋爱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工科高校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工科高校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1.
岳祖浩 《魅力中国》2014,(8):153-154
女大学生婚恋观是对女大学生婚姻、恋爱观念的统称。当前,女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出:恋爱动机多样化,性观念保守与开放并存,婚恋注重物质条件,婚恋自决性强等新的时代特征。女大学生的婚恋观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就业困难、西方文化的冲击、婚恋教育的缺失以及大学生生理心理阶段特点等密不可分。因此,我们要建立就业导师制度,增强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将婚恋观教育纳入教学体系,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帮助女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2.
李旖婷 《魅力中国》2011,(20):223-223
随着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承受着来自于人际交往、恋爱情感、网络成瘾、家境贫困等方面的心理压力,从而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可以归结为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阶段、家庭和社会等三方面的原因。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90后"大学生的品格特征入手,对新时期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的心理、道德、恋爱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理性思考,试图为培养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90后"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品格提供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青年大学生们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青春期,随着性心理的成熟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态,爱情作为人类美好的情感被大学生们所向往和体验,恋爱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自我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加强大学生的爱情观教育,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张科 《魅力中国》2013,(22):175-176,178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我国在校大学生的恋爱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时代背景及同类型调查报告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并发现大学生恋爱中所存在的问题。整体而言.我国大学生恋爱趋于普遍化,其对恋爱和性的认识较为理性,但同时也存在着性意识淡化的趋势.对恋爱和性知识的缺乏,致使少数大学生在处理恋爱问题时存在不能科学应对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爱是一种艺术,是需要学习的东西.成熟的爱是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所有形式的爱常常包含着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当代大学生恋爱多表现出不成熟的心理特征,其中以依赖和占有心理尤为突出,同时易变性和突击性也是大学生特殊时期恋爱的主要特特点.这些都可以用弗洛姆的施虐-受虐冲动和逃避机制等精神分析理论做出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林瑞青 《黑河学刊》2014,(11):132-133
恋爱道德是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自我"立法",体现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是大学生追求德性圆满的内在诉求,并由此彰显着大学生恋爱双方的人格魅力。大学生恋爱是个体追求人生幸福的一种自觉行动,而恋爱道德之本质是"与所爱者共同谋求幸福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大学生恋爱在大学校园里已屡见不鲜,我们还会不时看到大学生结婚的新闻.大学生在面对爱情时,已不再羞涩和含蓄,而是奔放和大胆,他们学习、恋爱两不误,并且把恋爱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补充.对此,众多教育者深感忧虑,认为加强恋爱和性伦理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爱情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滋润着美好的生活。"正值青春妙龄的大学生对爱情必然充满着浪漫的幻想与憧憬。随着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恋爱问题已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态度、理想等各个方面。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主流意识是健康的,比如敢于追求理想爱情,恋爱观念开放,注重精神生活,追求富有浪漫气息的爱情生活。然而当今时代,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多元化交融碰撞之际,一些负效应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恋爱方面产生了一些误区,比如拜金主义恋爱、从众恋爱、攀比恋爱、以及痴迷性恋爱等。  相似文献   

20.
杨敏 《西部大开发》2010,(7):179-179
地方入伍大学生在培训中易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产生的苦闷与焦虑心理,自身能力素质与工作、训练要求之间的差距产生的畏难和自卑心理.人际关系不良造成的逃避心理,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的压抑心理,因恋爱受挫造成的情感危机心理等不良问题。要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必须扎实搞好军人职业常识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大学生做好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的指导,建立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培养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发建设,营造心理健康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