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博物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涓 《老区建设》2009,(4):47-49
生态博物馆是对传统博物馆的新思考和挑战,是现代环境意识与博物馆行为相融合的产物。它以动态展示的手段真实的体现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能更好地促进原生态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是生态环境与文化保存相对完整,也是最脆弱的地方。文章通过提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生态博物馆以保护当地自然与文化的观点,分析了我国建设生态博物馆的状况与趋势,为中国少数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提出了多方面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的关系,分析了民族文物保护乏力、民族文化趋微消失的危机;同时论述了博物馆在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保护中的作用。提出发展民族文化与保护民族文物的对策:提高全社会的文物意识和弘扬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加强民族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继续加强抢救征集民族文物;加大少数民族文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概述了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变迁历程,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少数民族价值观相通性的特征:浓厚的宗教性,民族自身的风俗性,儒家思想的影响性,独特的地域性等.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价值观相通性的研究,可以促进文明交流、文化发展以及文化和谐;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立与中亚经济互往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是贵州少数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结晶,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文化见证.由于现代工业化、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变化等原因,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与市场紧密结合,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当然,应避免夸大传统手工艺商品属性、淡化文化价值的做法,使其保持特有的民族风格和地城特色.  相似文献   

5.
王敏  汪勇 《老区建设》2020,(2):8-15
贵州民族地区富集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贵州各少数民族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团结奋斗和攻坚克难的历史见证与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贵州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区域红色文化萌生了巨大的新时代价值。近年来,贵州通过积极保护留存好区域红色文化、鲜活传播区域红色文化、创新发展区域红色经济等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省内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也涌现了石阡县甘溪乡和习水县土城镇等一批脱贫摘帽和发展致富的典型。因此,红色文化是助推贵州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的西北部,与云南和贵州接壤,是一个拥有38万人口的多民族聚居的位于省际边界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境内生活着苗族、彝族、仡佬族、壮族、汉族等五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79%.隆林因拥有古朴浓郁的民风民俗,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服饰和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此外,还拥有天生桥水电站拦河而成的水域面积排名全国第五的湖泊天湖和全国唯一的黑颈长尾雉保护区--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自然保护区.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山水以及独特的地理区位为隆林县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建设大西南无障碍旅游圈的节点城市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发展主要包括民族语言、宗教文化、文化活动、传媒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探讨少数民族乡村文化发展的现状是新时期构建民族乡村和谐文化的基础.新时期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更加关注民族乡村文化发展的多维性,推动农村多样性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构建民族乡村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8.
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民俗文化旅游就是根据本地域民族的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特点而设置的旨在引导旅游者对民族文化进行审美观光的旅游市场和旅游活动。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17个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奇风异俗古朴自然,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交通不便使得贵州民俗文化保持了多样性,原生性,稀缺性等特点,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本文将通过对贵州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业的优势和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洁 《改革与战略》2010,26(6):130-133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历史上是"驿道所经"之地,49个民族(其中有48个少数民族)以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形式居住其间。民族区域内封闭与交往并存,民族文化中个性与共性并生,特色鲜明,底蕴深广。而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已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文章认为,贵州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注重民族文化母体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旅游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唐剑  江宗德 《特区经济》2010,(4):220-22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我们只有在开发这些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对它进行保护,才能保证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贵州民族旅游业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就如何应用产业发展的三大原则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体系作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结合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必须以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树立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观;深化民族地区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打造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骏  邱仁富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11):168-171,193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和源泉,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是由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决定的,表征为新时期我国新型农民的精神需要和农村传统文化自我价值提升的诉求;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必须正视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全方位推进农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必须在凸显乡村特质的同时重塑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传统,着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的创新,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13.
贵州立足于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的现状,利用绝好的发展时机和国家的文化产业扶植政策,来发展贵州的民族文化产业,将会对贵州的经济拉动产生深远地影响。贵州作为蜡染之乡,更应该将苗族蜡染发展成文化产业,实现贵州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新疆目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状特征表现为: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对策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巩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根基;继续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物质基础;以现代文化引领,解决多元文化共存共荣问题,提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力量;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我国民族文化差异出发,探究思政教育模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根据当前现状提出了加强文化适应与思政教学模式的协作策略: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依靠学生自主管理,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从多个方向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北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注重宣传,通过重大节目去拓展,注意与邻国及世界各国进行交流,以便弘扬北方民族文化,更好地为北方民族地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7.
陈伟 《魅力中国》2014,(14):121-122
四川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有着不同于中原汉人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性格。宋朝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官统治,“因俗而治”等一系列政策,任用少数民族首领统领其民.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法制“从俗”,纠纷“和断”,“叛乱”招抚,使民族矛盾得以缓和、化解。宋朝在四川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羁縻统治。适应了各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状况。使各民族既能够独立的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与文化,又能方便地相互交流与学习,并逐渐走向团结与统一。  相似文献   

18.
郑月 《改革与开放》2016,(24):120-121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指对参加普通高校统一招生,经降分录取对少数民族学生实施的适应性教育,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合格大学生而在高等学校设立的本科过渡性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民族教育中,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民族学生的培养模式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一方面分层阐释了民族学生的文化境遇,揭示了民族学生作为本民族文化的载体,作为多元文化的承载者在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流、碰撞、摩擦、融合中所背负的焦虑、迷惑、彷徨以及尴尬.同时,本文通过对民族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揭示了造成民族学生自我认同感缺失的另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9.
程晖 《魅力中国》2014,(11):8-9
民族类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是近年来博物馆的新探索,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走向消失和消亡的时候,民族类博物馆主动承担着当前民族文化的 保护和传播的历史重任。本文试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浅谈民族类博物馆的文化自觉及传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概述了贵州铜仁民族文化资源,探讨了铜仁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提出铜仁如何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建议:政府搭台、文化唱戏;凝聚合力,打造铜仁民族文化的拳头品牌;铜仁文化产业发展要与农民发家致富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