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制度变迁、社区治理与供需平衡理论对失地农民社区的制度变迁过程进行描述,重点分析社区居民自治制度运行的宏观环境、失地农民社区的主要特征及其决定的制度供需结构、基于失地农民"移居"的自治制度变迁的社会效用检验即失地农民在社区中呈现的制度适应特征。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流失严重,必须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和土地征用制度,调整土地产权关系,明确征地补偿目的,范围和标准,完善补偿费分配机制,建立城乡统筹的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多元化的失地农民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及就业培训服务保障制度;还要推广“议行分离”的村级社区自治制度,并进行失地农民社会援助.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历经萌芽与生成—发展与繁荣—衰落与调适—重建与复兴—整合与合并五大发展阶段,跨越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城乡一体化转型期,嵌入在中国城乡二元分割、固化、解冻和一体化加速转型的体制变迁中,其改革变迁经历诱致性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多元探索与制度变迁失效—强制性制度变迁,改革主体从基层自发探索到顶层政策设计,参保主体从农民社员到全体农村居民,筹资分担从社区互助共济到社会统筹分担,保障内容从初级保健向基本医疗保障升级,建制形式从自治章程到社会政策再到法制,制度结构从残缺到完善,治理方式从基层社区自治到基本医疗保险的法治化、社会化治理。展望未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性制度,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与城镇医保全面整合和统一,并加速全民医保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实行留地安置,使失地农民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了较公正的权益分配.本文通过我国各个地区实行留地安置制度的实践,分析了这一制度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现存的缺陷,并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情况,对和何完善这一制度,保护失地农民权益,推动滨海新区高效、和谐稳定发展提出了若于建议.  相似文献   

5.
苏南农村社区领袖是伴随乡村企业发展而新生的民间力量。他们级别低,权利大,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是制度变迁的推动者。他们的出现反映出近代中国乡绅自治传统的回归。在城市化导致精英外迁、农村衰落的背景下,更需要农村社区领袖发挥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一大批失地农民群体,其所组成的社区被称为失地农民社区,失地农民社区建设的好坏,影响着失地农民心理上对城市生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关系着失地农民能否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也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立。文章从渭南市失地农民社区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失地农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支撑体系、健全管理体制、提高社区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笑寒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6):10-14,34
研究目的:分析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的内在成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现行村民自治制度在村庄治理、社区秩序维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村规民约与正式制度间的冲突难以调和,基层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缺乏行政约束,集体成员资格的认定主要取决于村规民约,以及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参政不足,由此造成了一系列妇女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研究结论:在村民自治背景下防止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必须建立对村委会的民主监督机制和权力约束机制,对村规民约实行审查和纠错机制,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参政意识,切实赋予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等。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不断的扩大.但由于农地产权制度、土地征收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失地农民的财产和财产权利、就业权以及社会保障权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因此,为了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地征用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机制以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失地农民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9.
李皎 《农业经济》2004,(4):26-2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带动了中国二十多年的农地制度变迁,各地在农地使用权方面创造了多种制度形态,提高和优化了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但是,因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过多,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土地制度的创新,并未完全消除土地在社区和集体内农户之间的重新调整和流动,从而决定了土地调整和土地使用权流转一直是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规模的扩张,会不可避免造成大量失地农民,而失地农民问题集中表现地失地农民的权益流失方面.失地农民的权益流失造成失地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很容易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生.失地农民的权益流失实际上暴露出失地农民利资本输出表达制度、农村土地间权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等尚存右诸多问题.我国应通过构建新时期的利益表达制度、构建新型土地产权制度等措施,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村民对乡村事务依法实行自治,主要是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四个民主”来实现的,“四个民主”不但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也是村民自治的主要途径.因此,分析和总结村民自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对推动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市民化是城镇化发展必然的社会现象。然而由于当前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土地政策不完善、社区责任缺失、传统文化束缚、市民包容度低等多种因素制约,失地农民市民化仍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从制度建设、政策设计、身份与职业转变等多方面入手,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理念综合考虑、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13.
"征地农转非"型社区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其治理问题既有居民心理层面的问题,如自治意识欠缺、归属感低、又有治理机制层面的问题,如动力不足和制度保障缺失.西方社区治理模式有其借鉴价值但又不可盲目照搬.中国"征地农转非"型社区的治理现状改善,应以党政为核心推动力量,从包括人大、社区、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多个层面齐抓共建,从而形成适于中国、能提升"征地农转非"型社区自治能力的社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健全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和发展村民自治成果、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就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涉农社区如何在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的前提下,以制度建设为龙头,落实"五权",切实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描述失地农民利益流失的几个具体表现的基础上,从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与监督制度、土地补偿制度、政府干预、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失地农民利益流失的制度原因,提出了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应明晰土地产权、规范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征地补偿制度、规范和加强监督政府征地行为、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的服务机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类保障: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莉 《农村经济》2007,(10):70-73
当前,农民已分化为纯农户、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三者在职业、收入、居住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因而其社会养老保险也应有所别:对纯农户,应采取"基础养老保险" "附加养老保险"模式;对农民工,应实行"个人账户" "社会统筹账户"模式;对失地农民,应探索"个人账户" "基础养老金账户" "储备金账户"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纯农户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配套制度;明确失地农民主体地位,完善失地补偿安置制度,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六大指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作为农民中的特殊群体,数量迅速扩大,所以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继而提出已建立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间协会的集体行动——以"管水协会"为例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局部区域性共享资源的治理应采取以社区自治为主,政府间接支持为辅的方式。由于共享资源的性质决定了社区自治具有集体行动的性质,因此需要围绕协会的组织与领导实现共享资源治理中的成本投入以及收益的分享。本文认为,以协会的组织和契约性规则为正式制度,结合互惠合作为核心的群体规范等非正式制度共同构成“管水协会”这类民间协会的集体行动机制,实现共享资源的社区自治。  相似文献   

19.
郊区城镇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期间面临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困难,从借鉴国外失业保险立法、完善本国制度建设,建立社区就业服务与引导机制前置机构,赋予基层法院确定失地农民案例的确定权,从而在郊区城镇化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就业保障,不啻为不断改善民生,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科学举措.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因失去土地、土地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等引发了大量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并且规模和表现形式不断升级,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引起失地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主要有:部分政策性障碍导致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受损、参与主体认知不足导致行为失范、危机处理机制不健全和网络舆情等媒体的推波助澜等。应建立健全有效应对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防控机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参与主体法律意识,畅通失地农民利益诉求渠道;深化利益补偿制度改革,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网络舆情控制与引导机制,有效整合利用大众传媒的作用;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构建城乡新型基层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