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邓小平论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二个飞跃──中国农业市场化道路彭岳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农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关系到整个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是一个很大的政策问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农业改革和发展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作为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之一.于1978年开始了农业市场化改革,经过20多年的推进,巴彦淖尔市农业市场化究竟达到了何种程度?这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尝试使用定量计算方法.对转型时期巴彦淖尔市农业市场化程度进行了测度,试图得到一些反映市场化进程的趋势值。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加入WTO,私有财产入宪,取消农业税,物权法,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陈廷煊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市场化取向改革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为克服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而出现的新的经营...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生产资料、农畜产品逐渐走人市场,农业本身也不断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从而带来了小农户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业产业化成为在实践和探索中找到的正确解决农业、农民进入市场,农业与二、三产业对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等问题的办法。农业产业化可以理解为在市场经济中,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主导,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改革是我国三十多年来经济改革的方向,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文从对市场化的研究入手,综述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市场化程度的测度,形成了市场化程度的总体判断,分析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及问题,进而提出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农业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按照农业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农业生产要逐步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产业化程度,农户的生产要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型向专业化、产业化分工的市场经济型转变,同时要不断提高农产品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真正进入市场并成为市场主体。然而,当前我国在推进农业市场化发展的进程中,还有许多困难、问题影响和制约着贫困山区农业市场化的发展,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一、贫困山区农业市场化发展的难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  相似文献   

8.
农业市场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农业市场化面临着农民对市场经济适应能力较弱、市场体系发育滞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和宏观调控亟待加强等问题。为此,必须调整农业发展政策、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及加大农业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作为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之一,于1978年开始了农业市场化改革,经过20多年的推进,巴彦淖尔市农业市场化究竟达到了何种程度?这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尝试使用定量计算方法,对转型时期巴彦淖尔市农业市场化程度进行了测度,试图得到一些反映市场化进程的趋势值.  相似文献   

10.
黄丽珍 《天津经济》2005,(11):31-33,74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回顾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的。1993年,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1.
“利率市场化”是目前学术讨论的一个热点。本文认为,利率市场化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必须改革现行利率管理体制。通过对市场经济国家利率市场化经验和我国当前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可能性的分析,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粮食购销市场化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迅速推进,给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管理增加了新的内容,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适时调整、完善信贷政策是农发行应对市场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政策性金融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郑霞 《珠江经济》2005,(2):81-87
市场经济与私营经济有着一定的关联,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市场经济发展中形成和发展了我国私人资本,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私人资本也有阻滞市场化进程的现象,尤其体现在市场化进程中的现代文明与信誉建设方面。文章分析,私人资本并不与市场经济一致,市场化并不等于私有化,它们之间虽有联系,但又存在必然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自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以来,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走过了近20年。进入2012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突然再次提速——6月7日与7月S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接连推出利率市场化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中的“市场化改革”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从公正角度来看,可表现为“公正市场化”改革和“不公正市场化”改革。从近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来看,“不公正市场化”改革还比较普遍,与大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期望有很大距离,因而很多人开始反感和反对“市场化改革”。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改革中要尽力避免“不公正市场化”改革,推进“公正市场化”改革。“公正市场化”改革可理解为:在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使不同社会群体有公正参与改革和发展的机会,接受公正规则的激励和约束,公正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一、利率市场化进程回顾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的。1993年,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稳步推进利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相似文献   

17.
一、市场化改革两种路径的比较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里程。把我国这个转型时期的特点可归结为:1.从体制上看,我国是从传统的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正式确立的,但是整个改革思...  相似文献   

18.
大视野     
公有制企业改革需要界定个人产权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将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定义为最终指向界定个人产权的改革,并以此来理解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的逻辑。 周教授说,一切产品和生产要素都互为投入产出的市场特性表明,人为划定只允许一部分产品 (服务 )可以自由市场交易是徒劳的。部分产品 (服务 )的市场经济总会扩展为全部产品 (服务 )的市场经济,进而扩展为包含一切生产要素的市场经济。当人力要素终于可以合法上市交易时,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就触及到了根本。因为任何一种人力资源只能以个人为载体:能够…  相似文献   

19.
吴汉顶 《产权导刊》2013,(11):26-28
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历程,进入到以产权体制改革为主要目标的阶段时,便形成了产权市场,这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正如国企市场化改革要不断深化一样,国有产权交易市场化改革也同样需要加快推进。国务院国函办[2013]63号文件提出“推进国有产权交易市场化改革”正是顺应这一客观规律作出的正确与及时的指示。  相似文献   

20.
许卓云 《南方经济》2005,1(3):30-33
本文分析了市场化改革的冲击和困扰、双轨过渡和市场经济的缺陷,提出要建设以人为本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