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园林景观设计范围与原则 (一)设计范围 园林景观设计,从土地的生态规划、流域规划到区域景观规划,从国家的生态保护到国家公园建设,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到城市广场、步行街规划,从城市公园建设到私家花园建设,从局部环境建设到街头城市小品、雕塑设计等都被纳入景观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2.
景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生态城市景观的规划内容包括城市的整体结构、布局、城市内部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配置结合方式、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人的生活方式与特定的文化活动方式等等。生态景观规划与管理以生态效果为核心内容.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以实现景观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通过景观生态规划而产生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态效应.而且还有经济效益、人文效应、健康效益等多种益处.  相似文献   

3.
城市景观规划是指对某一范围内的环境区域内进行一定的开拓、利用和保护等措施,人为的将自然景观进行改造和规划,达到城市人民的生活需求。一座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其中城市景观规划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顺应各种条件下的要求,进而满足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需求。城市景观规划建设对城市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一定的影响,要在经济视角下进行一定的规划和部署。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旅游行业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逐渐成为城市特色塑造和城市发展的一大抓手,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城市注重旅游发展的同时,愈加关注旅游规划中景观规划设计的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景观与资源,最大限度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本文简单分析景观规划设计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魏强 《魅力中国》2010,(22):32-33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最为敏感的区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介绍了城市滨水区的概念、特点及构成要素;国内的研究现状与国内对于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城市滨水区规划设应遵循的原则、采用的方法;分析了城市滨水区构成要素的特色设计途径;展示了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的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城市无序蔓延、环境恶化等问题,尤其是城市开发需求与城市生态敏感区的保护的矛盾冲突问题,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研究城市区域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分析、评价区域生态条件,提出了适用于城市生态敏感区的景观生态规划体系构想.并结合合肥西湖新城实例,从生态适宜性、景观格局、建筑形态、植被水体、景观工程五方面具体建立分析模型和规划措施,以生态优先的原则规划、控制城市生态敏感区.从而达到维育城市生态安全,控制城市环境失衡的目的.最后为城市生态敏感区规划研究的未来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幸福指数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旅游生活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逐渐追求趋向于关注一个城市的景观规划,因此,一个城市的景观逐渐成为该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两者的相互影响关系着手,进而以巴厘岛案例分析的形式阐述城市景观规划对于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最后提出进一步改善城市景观规划进而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橘海观光休闲生态农场的区位优势、地理位置、经济腹地等,然后在调查的基础上定位规划内容,并运用生态学基本理论、农业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橘海生态农业园进行主要功能区的分区,对橘海观光休闲生态农场的整体运作系统进行了景观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分析了我国城市建设规划的现状,阐述了城市生态、水利和智慧工程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目标、规划方案和生态城市建设标准,介绍了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在生态城市规划中要克服传统陈旧的规划方法,用新的思维和理念引领城市生态、水利和智慧工程融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城市才有活力,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的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城市是一种崭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在“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的背景下,通过对生态文明城市内涵的理解,构建了以城市生态文化为核心,以文化先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环境健康、居住适宜为目标的城市生态文明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魏然 《特区经济》2009,(11):288-290
生态城市作为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然而城市物流活动正在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城市物流规划的制定,要更多地将绿色物流的理念贯穿于生态城市物流规划之中。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生态城市物流规划的制定与完善,作者借鉴了发达国家在城市物流的绿色化、生态化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总结了生态城市物流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在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决策与监督机制、加快绿色运输工具的研发与推广、组建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阐述景观、景观规划和景观生态学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从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复合种群理论、渗透理论、等级理论和“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景观生态学理论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旨在促进景观生态规划的早日实现,创造人与自然平衡发展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简论生态城市建设的误区与基本机制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解决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许多城市先后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通过对当前我国生态城市认识误区的分析,提出应首先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机制体系,给当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针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城市无序蔓延、环境恶化等问题,尤其是城市开发需求与城市生态敏感区的保护的矛盾冲突问题,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研究城市区域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分析、评价区域生态条件,提出了适用于城市生态敏感区的景观生态规划体系构想。并结合合肥西湖新城实例,从生态适宜性、景观格局、建筑形态、植被水体、景观工程五方面具体建立分析模型和规划措施,以生态优先的原则规划、控制城市生态敏感区。从而达到维育城市生态安全,控制城市环境失衡的目的。最后为城市生态敏感区规划研究的未来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对城市新区发展建设的要求出发,即规划的重点应放在将低碳、生态的原则全面融入城市新区规划研究和编制中,建立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以城促产、以产兴城"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群众利益等方面。并以哈尔滨市大哈东地区为例,探讨了大城市传统工业区结合周边广大市郊的发展问题,构建了规划的技术体系生态转型。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是人类要寻找的"诺亚方舟",城市生态规划理论是建设生态城市的理论依据,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三赢",其中保护建设生态环境是前提,发展生态经济是核心,培育生态文化是保障.  相似文献   

17.
校园规划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一项重要的课题。文中针对景观生态学在校园景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景观生态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论述。由于高等学校相对而言,功能性较为复杂,综合性较强,因此本文的重点以介绍高等院校的景观设计为主,并以江南大学蠢湖校区为例系统的阐述了景观生态学当代校园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现阶段新农村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注重融入生态景观规划的原理与方法,在满足环境友好型与能源节约型要求的同时,促进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具体的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坚持注重生态景观建设,有效提升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成熟化,城市建设中暴露出日益严重的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提倡.本文着重介绍生态城市建设中重要一环--城市森林公园,并对城市森林公园的功能和建设中的问题等进行阐述,最后对现代城市森林公园的制度建设提出儿点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城市滨河景观规划设计为依托,对宜春市上高县滨江公园进行研究探讨.在对国内外滨水景观设计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基础上,对上高县滨江公园进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理论、原则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上高县滨江公园的总体设计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