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需要,辽宁省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社会保险促进了经济发展,保障了职工生活 我省各项保险制度的改革、发展和社会保险体系的逐步建立,实现了“着眼于改革,立足于发展,服务于稳定”的大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1.逐步减轻了企业办社会的包袱,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经济发展。我省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现有企业职工878.8万人,离退休职工200多万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了企业办社会模式,生、老、病、死统包,富余人员统养,承担了大量社会责任。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开始解决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颁布以来,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便摆在了全国人民面前。人们越来越明白,社会保障体系与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就是社会保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首先就是要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也在逐步开展。在改革过程中,人们发现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滞后,阻碍…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办社会 ,承担政府职能 ,一直是传统计划经济的重要特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还国有企业本来面目 ,就成了改革的当务之急 ,国企改革应从构建新的国有资产所有者与委托经营体制、强化政府职责、减轻企业负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优化企业外部  相似文献   

4.
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是今年改革的重点。这无疑为辽宁这个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工业大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全面建立和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要全面建立和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当前最急迫的是实行国有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并彻底卸掉企业办社会的包袱。 一、迫切性 我省拥有占全国1/10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367户,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些企业曾经为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在旧体制下形成的企业办社会,已成为影响国有企业以平等条件参加市场竞争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蓬溪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改革成效显著。“八五”末已基本形成了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社会保险等项目齐全、结构多样、资金来源多渠道、费用基金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范围覆盖全县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和城镇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员3万多人。各项社会保险其金的征收、管理、运营并保值增值,奠定了社会保险可靠的物质基础。员工热忱、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险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为全方位开展社会保险提供了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企业监督约束机制是国有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如何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构建国有企业约束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等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本文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职能分析人手,就我国国有企业监督约束机制建设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效绩考核评价的研究探索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进程,并且是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及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而渐进发展变化的。从实践看,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国有企业考核评价方法对加强国有企业管理与控制,保证企业社会和经济功能的发挥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没有解决好成本与效益,产值与效益之间的矛盾,加上考核评价缺乏科学、规范的技术支持,导致国有企业发展中的行为短期化问题严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传统体制下形成的企业考核评价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必须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有效的国有企业效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早在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建立起了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经过不断地改革发展,养老社会保险体系比较健全。其制度的运作体制、投资运营及管理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9.
杨政礼 《发展》2007,(5):22-23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酒泉社保在推进扩面征缴、确保发放和待遇支付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十五"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全市社会保险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国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社会保险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保障功能和对企业改革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为"十一五"时期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建立高效、完善、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最近对全市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一、现状我市社会保险制度改革1987年开始进行。经过十余年探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整个社会保险体系具备了一定基础和规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实行了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办法,养老保险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合理负担,保险基金统一管理和使用,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机…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渡时期。因此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宜、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组成。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非常香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职工的生老病死,关系到社会安定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险从其开办初期,就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并发挥了社会稳定问的作用,而且愈来愈被社会认识和接受。但是,由于处于运转的初始阶段.处于计…  相似文献   

12.
改革伊如,观念中就存在着保障体系单纯为国有企业改革做配套的失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从一开始改革起,决策 思想观念中就存在着改革单纯作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设施的误区。而由此体现在以后改革实践当中后果即为:(1)、社会保险覆盖面狭窄,除国有企业外,其它性质单位的职工长时间处于无人问津状态,因而迟迟未能够被纳入保障体系;(2)、由于基金筹集渠道单一,日益加重的老龄化压力使得国有企业再也无力独自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日益加大(据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基金缺口为70多亿,2000年将达到90多亿)。而保险机构迄今为止,仍无法找到行之有效的减轻基金压力、分担基金风险的措施;(3)、由于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刚性支付,部分保险机构便通过不停提高在职人员的保险金征缴费率来填补,这就使得企业的负担变得更为沉重,当超过负荷极限时,拖欠变得更为严重,部分地方甚至进入了费率越高,保险覆盖面越狭窄的死胡同。综合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来看,我们应当将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来看待,必须要遵循其应有的个性发展规律。国有企业充其量也只是这个整体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绝对不应该成为全部。若将整个社会保障体制单纯为这个“部分”做配套显然是不科滨,因为它配套的对象应当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整修改革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尊重客观实际,要将整修社会保险制度作为一个单独的体系来加以发展完善,应始终突击它的系统性、客观性、社会性。  相似文献   

13.
变革型领导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坚力量,推动着改革的进程。在体制转型情景下,国有企业性质和目标的转变给国有企业领导者提出历史性的新要求,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与力度决定国有企业领导者的类型与结构,促使了变革型领导的形成。变革型领导根据国有企业改革和企业实际需要,在生产经营中采取生产与营销模式改革、产权与人事制度改革、企业文化改革等变革创新行为,并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对企业员工保险做出了新的规定与调整,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员工保险管理逐步纳入社会保险管理系统,这些改革变化推动国有企业逐步构建社会保险管理模式。文章分析了企业构建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意义、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已经到了最终确立新体制的关键时期。要把建立新体制的改革仗打好,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但就经济体制本身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抓好三个关键性的改革:第一是宏观体制中的财政金融体制的改革,财政、金融活动集中反映了社会利益的分配与转移,理顺了财政、金融体制,也就理顺了各主要的经济关系,形成了社会财富与资金合理分配和流动的良性格局;第二个是微观体制中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当前的中国,国有企业占主体地位,其体制状况决定着能否形成有效的竞性市场和科学而规范的宏观管理体制;第三个是市场体制中的要素市场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市场资源配置,归根结底,是通过市场机制把生产要素配置到  相似文献   

16.
企业办社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办社会已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桎梏。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办社会职能包袱沉重,导致深化改革矛盾重重,健康发展步履艰难。因此,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四年过去了,分离企业办社会的工作进展缓慢,部分老字号的国有大企业仍在负重爬行,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企业办社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政府的附属…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用工制度也必然进行改革。根据国际贯例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要进行用工制度改革,就要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发挥社会保险的基本保障作用和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使其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完成用工制度改革的艰巨任务。本文就如何处理好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发挥商业保险在企业用工制度改革中的补充作用谈谈粗浅的看法。一、企业用工制应改革离不开社会保险1、企业用工制度改革需要社会保险的配合。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搞活企业,解决目前企…  相似文献   

18.
对国有企业而言,财务管理监督体制既可以将政府与企业有效区分开来,也可以有效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国有企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几十年的改革治理,目前国有企业已基本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财务管理监督体制,但为适应市场发展形势,就需要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进行改革。因此,文章重点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的形成及其现存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涉及的是一种新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过去把社会保险的事务性管理工作放在国有企业,即企业人管理企业人的管理模式,而现在是建立独立于国有企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前提是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必须先期解决。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宋晓梧在研讨会上说,振兴东北要软硬兼施. 宋晓梧谈到,中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改革正面临三大难题:东北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历史债务沉重;东北国有企业改革中分离出来的冗员需要付出巨额成本,完善东北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支付更大成本;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担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