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吴光芸  李建华 《改革与战略》2011,27(4):107-109,123
区域公共治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多中心治理,它是以政府为主体、多种公私机构并存的新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模式,是国家与公民社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在区域公共利益基础上互相信任、互相合作以管理区域公共事务。区域公共治理离不开信任、对公共机构的情感及合作的意愿、公众的参与精神、公众参与网络、网络行动的规则等社会资本。这就要求发展民间组织、促进公民有组织地参与区域治理;建立社区合作网络,加强公民基层参与;推行区域政务公开制度,使多元主体在信任的基础上相互协商,为了共同的利益而互相依赖,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作为公共政策的基石,可以有效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和科学性,并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然而,我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在政治文化、政府与公民的互信以及参与制度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困境。据此,应该研究相应的化解路径,以期推进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新公共服务理论更强调公民的参与,政府对公民的社会服务。新公共服务理论相比新公共管理理论更适应我国政府改革。本文是在构建阳光型服务政府背景下,应对社会不断出现的治理压力,通过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按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导,提出解决改革问题的建议。对实现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实现社会整体公共利益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将协商决策模式运用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宗 《科学决策》2011,(12):84-94
公共政策制定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行为,也是社会政治生活中公共决策系统的经常性活动。我国传统的公共政策制定模式还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阻碍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转型时期多元化的社会结构,要求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摒弃传统的公共政策制定模式的弊端,逐步向现代公共政策制定模式转变。论文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创新形式,将公民听证会、公民会议、民主恳谈会、关键公众接触、专家咨询、网络对话等协商决策模式的几种形式运用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从而促进公民有效地参与政府决策,确保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开性、透明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许元博 《魅力中国》2014,(20):309-30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参与越来越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便捷途径和重要手段,网络政治参与有其的独特功能,目前中国的网络参与和政治稳定息息相关,本文探讨了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并从制度机制、社会文化二个角度总结出了引导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荣标 《特区经济》2008,(6):235-237
公共利益内涵在立法上的缺失,造成大量个人利益被侵犯的案例,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尤其突出。本文通过探讨如何从程序上赋予受公共利益影响者参与对公共利益内涵的确定以及在个人利益受到侵犯时给予司法救济的途径的问题,试图从法律程序上限制政府对公共利益的滥用,并最大程度地维护公民的个人利益,以此暂时回避对公共利益内涵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总结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充分有效发挥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在民主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与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基础,发挥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促进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8.
韩艳 《理论观察》2010,(2):42-43
城市治理是将治理运用于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治理中公民网络参与越来越多。以南京汉口路西延工程为例,探析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即探析公民网络参与利益诉求、参与方式和参与效果,对于了解城市治理、公民参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燕 《中国集体经济》2008,(22):189-190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公民的民主观念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市民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行使公民权利,落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动力推动下,对普通市民在城市管理中公共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对公民参与现状的模型分析中可发现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公民利益表达提供了新渠道,促进公民参与新形式——公民网络参与的迅速普及。在广泛的网络参与下,政府治理面临着网络参与机会不平衡、参与过程中的民粹主义倾向及参与有效性不足等困境。因此,政府需要着力于优化网络参与环境,强化善治理念指导下的政府治理创新,加快公民网络参与的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社区自治已经成为社区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而社区自治强调实现社区的公民参与,社区公民参与的兴起和发展与社会现代化、城市化是分不开的。然而,在现代城市社区中,社区的公民参与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和转型期的社会结构和出现的社会问题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城市社区公民参与的真正实现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体现在政治生活方面,使得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出自身的特点,需要高校从从教育管理入手,把知识教育、法律教育、道德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构建合理有效的教育管理体系,让学生们有清醒的网络政治意识和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引导大学生进行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3.
在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一个常态,而其中的“网络反腐”日益呈现出强大的功能,展现出诱人的魅力.因此,探讨在当前现代化背景下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与长效机制的构建对当下国家现代化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邵烨 《新西部(上)》2014,(3):74-74,71
文章论述了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的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的对策:要加强网络实名制建设,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5.
迅猛发展的中国网络及其日趋强化的社会功能使网络公共领域异军突起,成为理想化的公共领域.网络公共领域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我国公民话语权实现空间和参与度的同时,摩擦与争端、矛盾与冲突也不时出现和升级.因此,规范网络行为、构建有序网络空间迫在眉睫,进一步推进法治化势在必行.网络公共领域的法治化是公民网络有序参与的基础.需要从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入手,推进网络公共领域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6.
网络民意是一个新兴的热点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了民意宣泄的主要渠道。在法治社会中,网络民意也具有特别的法治价值与意义:一方面它折射出社会民主参与的程度与状况,给了公民民主训练的机会,公民在负责任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同时从而也培养了公民的民主素养;另一方面它跟踪热点事件、监督政府行为、关注司法正义,通过对具体法治事件施加影响,往往表现出民主参与对法治进程的巨大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在改变公民政治参与方式、强化社会监督、推动政治社会化进程的同时,无序的网络政治参与给民主政治带来了诸多困境。加强电子政府建设、加快法律法规与网络伦理建设、培育公民意识是提升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适度参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比参与选举更能体现公民资格和公民精神的追求。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是政策参与的核心。只有适度的参与才能促进社会实现公平与公正。然而,如何确定公民适度参与的状态却是政策参与的难点。公民适度参与状态是公共管理部门和公民双方博弈的结果,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公民参与动机和公共管理部门的合法性程度相互促进而发展,从而实现民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网络民意是一个新兴的热点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了民意宣泄的主要渠道.在法治社会中,网络民意也具有特别的法治价值与意义:一方面它折射出社会民主参与的程度与状况,给了公民民主训练的机会,公民在负责任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同时从而也培养了公民的民主素养;另一方面它跟踪热点事件、监督政府行为、关注司法正义,通过对具体法治事件施加影响,往往表现出民主参与对法治进程的巨大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监督常态下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新 《理论观察》2011,(4):18-19
随着网络新媒体普及,网络日益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手段。网络问政时代扑面而来,公众对网络监督寄予了厚望,网络监督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在网络政治的生态环境下,领导干部必须直面网络监督,提高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