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元时期,随着中国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瓷器、茶叶等对外大宗贸易逐渐扩大,此时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发展进入繁荣阶段。"海丝"贸易的大发展使货币需求激增,当时的中国通行铜钱,使用的纸币也大量外流,成为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国际货币",也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的流通货币。无论是否出于自愿,宋元两朝中国货币的国际化迈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本文以现代经济金融理论和货币国际化视角,考察宋元货币的域外流通现象,以期对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货币国际化是一个国家的货币随着本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外市场扩展,在本币职能基础上,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境外货币自由兑换等方式流出过境,在境外逐步担当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的功能,从而由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增长,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世界各国中地位的上升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得周边国家及地区开始逐渐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和国际结算的手段,大量人民币在境外流通,人民币国际化趋势逐渐显现。本文将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并借鉴美国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对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途径进行分析,将相关文献及政策建议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3.
货币国际化是一个国家的货币随着本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外市场扩展,在本币职能基础上,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境外货币自由兑换等方式流出过境,在境外逐步担当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的功能,从而由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增长,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世界各国中地位的上升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得周边国家及地区开始逐渐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和国际结算的手段,大量人民币在境外流通,人民币国际化趋势逐渐显现。本文将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并借鉴美国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对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途径进行分析,将相关文献及政策建议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日趋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多极方向发展。目前亚洲各国普遍认识到改变现存不公平的国际货币制度,成立统一货币区,建立自己的货币合作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亚洲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人民币的国际声望大大提高,日益成为周边国家广泛流通的货币,甚至是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未来10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的关系,其次分析了历史上开元通宝、波斯银币等"一带一路"上的丝绸之路货币的流通与使用,通过借鉴历史发现,货币国际化过程的普遍基础是广泛的流通区域、高度的贸易依存、雄厚的经济实力、强烈的文化认同.最后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加强基础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技术支持;确立人民币区域化的短期目标,形成货币使用"惯性";增强综合国力,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体竞争力;加快自贸区和创新业务试点,拓宽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渠道;借力"一带一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健发展;加强文化交融,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贸易基础支持人民币区域化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贸易发展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决定性推动力量。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特别是与周边国家一般贸易中的普遍使用,是人民币区域化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在介绍国际贸易媒介货币选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从产品差异程度、对外贸易竞争力、对外贸易区域结构和对外贸易全球份额等方面检验了我国现阶段的贸易基础是否支持人民币区域化这一命题。研究发现,当前推行人民币区域化具有一定的贸易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需要统筹规划,合理确定人民币区域化的方向、重点和节奏。  相似文献   

7.
作为曾经贯穿中国与亚欧地区的贸易大动脉,货币对丝绸之路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货币流通的角度,通过对汉代与魏晋南北朝的丝绸之路上货币流通情况进行分析,证明作为政权象征之一的货币可以在本土之外被隶属于另一个货币体系的区域接受并流通使用,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促成了货币币值的稳定,随着经济的日益繁荣与壮大,从而被不同货币体系的地域接受,用于支付、结算,起到了国际货币的作用,从而探索性地为我国经济转型关键期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主权货币向国际货币演变过程中,其货币的各项职能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货币的支付手段等基本职能是决定货币跨境发挥作用的基础.而货币的储备、汇率“锚”等调控经济的职能可以强化国际货币的国际使用范围。在当前国际金融制度安排下,在同我国经济贸易往来密切的地区渐进的推进人民币的基本职能有利于减少人民币直接国际化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为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缺陷.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改革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中国和国外尤其是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人民币已经逐渐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流通和使用。目前中国一方面积极参与多边层面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区域层面的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同时也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基于此通过阐述国际货币化的职能,分析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1975年以来的现象观察和数据分析显示,一国的债权债务地位对其货币国际化构成负向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在国际信用货币制度下,美国选择了贸易渠道流出、金融渠道回流的美元国际环流模式;而日本、中国等债权国通过输出廉价商品和资金,对美国的债务国地位和美元的国际主导货币地位形成支撑的同时却抑制了本币国际化。因此,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债权大国,中国必须采取消除过度贸易顺差、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躲离美元及拓宽人民币金融输出渠道等措施,以抽身现行美元环流模式,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作为我国主权货币的人民币逐渐被周边国家和地区所接受,经过近几年的推动与发展,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本文从货币国际化的理论角度入手,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正、负面效应,并分析了人民币在东盟地区流通的进展现状,指出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必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成为亚洲地区的关键货币,并最终成为国际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12.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联系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古代中国利用这条大道重点是发展对外经济交往,因此也成了贸易之路.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可以称作"丝绸之路货币",它推动历代王朝对外经济的不断壮大.但是到了明朝,海上丝绸之路就出现了转斩点,那就是由盛变衰和间接开辟美洲海上丝绸之路,其货币文化也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并由此得到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官雪 《云南金融》2012,(2X):96-96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CAFTA),东盟地区作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重要试点地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研究和探讨了人民币在东盟自贸区货币的流通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CAFTA),东盟地区作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重要试点地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研究和探讨了人民币在东盟自贸区货币的流通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有关研究认为人民币的大量跨境流通可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一些实际条件.文章通过二连浩特口岸和满洲里口岸的实地问卷调查,对这些边境口岸地区人民币跨境流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提高对外贸易中的我方企业话语权;加强境外企业使用人民币交易的意愿.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中国经济顺利融入全球化.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国家经济价值的提高产生了对制度创新的需求,国际货币制度不均衡的关键原因是国家的经济价值。作为公共产品,由集体行动所供给的国际货币制度由于搭便车和外部性产生滞后效应。在陷入集体行动困境的现实国际货币体系中,由单个国家(中国)或自愿合作的国家集团(欧盟或亚洲货币区)所主导的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是一种有效的边际改革,将会带来由美元主导的不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变迁到多元的稳定的国家货币体系。由于中国的国家经济价值不断提升,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需要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应该内外兼修,使人民币成为亚洲货币联盟的“锚”货币。  相似文献   

17.
人民银行2011年1号文件<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宣布"开放人民币境外直投".至此,人民币"跨境之旅"从起初的贸易项延伸至资本项,人民币国际化大幕开启. 货币从不以任何单向意志为转移,它从来都是追随对外贸易的扩大、自身国力的增强,由近及远、由民间到政府、从结算到储备,依次展开、渐进扩大流通的.正如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引发了"五铢钱"的对外流通一样,人民币的"跨境之旅",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其萌芽于我国对外贸易量急剧加大的近十年,自发形成于我国与东盟日趋活跃的民间贸易,发展于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之时,加速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  相似文献   

18.
曹源 《甘肃金融》2016,(8):65-67
文章通过对传世文献和出土文书中具有货币属性的丝绸之路纺织品的描述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丝绸之路开通后,纺织品作为丝绸之路金属铸币的重要补充,流行于铸币短缺的地区和年代。在丝绸之路上,承担货币职能的纺织品逐渐由中原所产的绢帛转变为西域本地生产的棉布,这与丝绸之路贸易商品的变迁紧密相关。在货币形态上,丝绸之路纺织品货币在实物货币的基础上越过金属铸币阶段,直接迈向信誉货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中国边境地区贸易的日益深化与成熟,在港台地区及周边国家,人民币不仅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普遍接受,还开始充当边境贸易计价、结算工具,开始表现出承担区域货币职能的趋势。客观地讲,人民币的这种在外流通与使用是自发形成的,与真正意义上履行国际货币职能尚有很大差距。但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扮演准区域货币角色,相信人民币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人民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对外贸易国,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国际经济活动持续增加,要求本国货币国际化以满足全球经济活动对其货币需求的愿望也愈发强烈。此外货币的国际化也会进一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在亚洲范围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促进人民币在中国周边国家自由兑换、交易、流通,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