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魏彬 《经济经纬》2003,(2):23-25
利用经济信息系统循环流图,分析目前通货紧缩发生的原因和机理,论述了节余积累链、居民收入链和经济增长量的内在联系,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可视化手段。从而明确了一般居民收入偏低是这次通货紧缩引发的瓶颈所在。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金融调控及其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几年的经济形势 与金融调控回顾 (一)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放缓成为宏观经济的主要特征 过去5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历史上比较特殊的5年,突出表现是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和宏观经济增长减缓共生现象。 1.中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1997年,正当我国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出现低通胀条件下的高增长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了,并迅速波及全球,导致  相似文献   

3.
本分析了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即经济增长回升的同时通货紧缩压力有所加大,产生的原因是内需自主增长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因此.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应重点放在增加就业和刺激消费上,以从根本上遏制通货紧缩趋势,逐步发挥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持续了两年多的通货紧缩问题,在国家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引导下有所缓解,国民经济运行开始出现好的势头。但据专家分析,通货紧缩不会马上结束,要使国民经济走出低谷还要继续付出艰苦的努力。在各方专家为促进经济增长开出的诸多药方中,笔者认为:多管齐下,激活消费,驾驭好消费——这台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才是使国民经济摆脱困境,进入经济发展“快车道”的根本之举。通货紧缩与总需求严重不足,在现实经济运行中是一对互为因果关系的关联性范畴。目前的通货紧缩是由于总需求的严重不足造成的,同时通货紧缩也导致…  相似文献   

5.
城乡居民储蓄增长的原因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货紧缩与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宏观经济的一个显特点。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居民储蓄存款却呈持续上升趋势。本试从分析造成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的原因及居民储蓄增长过快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入手,探讨如何综合运用各种金融调控机制和手段来实现储蓄向投资和消费的有效转化,从而保持宏观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罗滢 《资本市场》2000,(5):17-20
<正> 我国经济正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这已成为经济界的共识,但通货紧缩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什么样的效应却很少有人论及。本文将从通货紧缩的产出效应和通货紧缩的分配效应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同时将对我国通货紧缩产生的政策原因进行剖析,力图通过对近年来某些宏观经济政策的些须反思,总结出防范与化解通货紧缩的经验与教训,并为提出更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政策建议打下基础。通货紧缩的产出效应通货紧缩的产出效应主要研究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其核心是通货紧缩的财富收缩效应、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和失业效应。  相似文献   

7.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两种选择和两种结果 从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宏观政策可能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也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实行扩张经济性政策,适当调低汇率,增加货币供给,解决银行坏帐问题,使物价有所上升,经济会不断恢复,增长速度回升,利率水平随之上升。实行适度从紧的经济政策,汇率保持不变,经济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通货紧缩的状况不会改变,利率水平较低。这时如果增加货币供给,就要首先增加外汇储备,但并不会解决通货紧缩的问题。如果是后一种结果,就会出现类似日本的情况,而且中国是否能够在低生产、低消费、低物价、低利率的条件下长期维持仍然是一个问题。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杨美莲 《经济师》2002,(5):204-205
我国国民经济仍处于通货紧缩之中。市场经济条件下 ,特别是在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不振 ,经济增长乏力的形势下 ,税收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何完善税收政策 ,充分发挥税收调节宏观经济的功能 ,促进经济增长 ,治理通货紧缩 ,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经过20年的超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正面临新的挑战,那就是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降。 对此,中国政府采取了千方百计扩大内需的策略,力图使整个经济运行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如何正确选择宏观经济政策,正在引起广泛关注。 通货膨胀如何转化为通货紧缩 我国于 1993年下半年开始整顿金融秩序。从那时开始,一直实行了 4年半的金融财政“双紧”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消除了突出的金融风险,解决了投资膨胀问题,保持广社会稳定。 当然,也要承认实行“双紧”宏观经济政策,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主要是“紧缩”力度过猛,时间过长,竟把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当前宏观经济领域的三大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基本结论是:(1)物价增幅及瓶颈约束都不能作为衡量当前投资是否过热的主要依据;(2)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当前内外需增长失衡;(3)近期缺乏通货膨胀的内在和外部条件,相反。由于投资长期过快增长,供给过剩并进而导致通货紧缩是中国经济中长期的重要问题。预计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良好态势。但增幅有所放慢。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状况已较为严重,对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引发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必须从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治理,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彭志远 《经济师》2001,(11):39-40
2 0 0 0年我国GDP增长约8% ,主流观点认为在中央政府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下 ,通货紧缩的状态得到了扭转 ,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文章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对这种看法提出了质疑 ,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改善宏观经济形势的同时 ,计划性的资源配置方式得到了强化 ,当前我国仍未走出通货紧缩的状态 ,当前重要的不是实行以扩大政府投资为重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 ,而是加快改革的步伐 ,尤其是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针对通货紧缩的种种迹象,作者认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应于1996年下半年从“适度从紧”转向“适度扩张”。造成宏观政策未能及时调整的原因主要有:①适度从紧政策无条件长期高位锁定;②企业效益差,经济增长质量不高,银行风险大;③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鉴于目前我国经济困难的原因不在于宏观,而在于微观,不在于总量,而在于结构,故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搭配应是:中性货币政策与扩张型财政政策的结合。为根治我国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作者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价格水平是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均是价格水平变化程度的表现,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值得密切关注的信号。过度通货膨胀和过度通货紧缩对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利的,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几个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骥 《财经科学》2003,(4):74-78
最近几年,虽然国内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由于国内经济总体上呈现供大于求的矛盾,通货紧缩是当前经济成长中的主要特征。但是,通货紧缩并不影响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国内市场中的一些新变化正在对国内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是人们消费结构正在调整,即由生活必须消费品向生活奢侈品逐渐转变;二是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外资对推动国内经济效率提高作用正在递减;三是民营经济将越来越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四是反垄断是中国改革公共行业的一个长期必然举措。针对这些变化的一些政策调整十分必要,但所有的政策调整都需要有利于发送经济的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16.
邢梅 《经济论坛》2005,(13):17-18
一、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现状 宏观经济政策的三大目标是高GDP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前提。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是正相关的,无论是处于竞争均衡的西方工业化国家,还是处于结构转换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进程,都证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这种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通货紧缩。实行积极的宏观财政政策,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是使我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并逐步实现均衡增长的正确选择。一、我国经济面临着明显的通货紧缩一般地说,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三种状态: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8.
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必须防止通货紧缩李鲁燕从1992年开始进行的宏观经济调整,消除了经济过热,实现了经济运行的软着陆。但是,在消除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一种新的威胁——通货紧缩又从相反的方向悄悄向我们袭来。对此,我们应保持足够的警惕并采取相应的对...  相似文献   

19.
通货紧缩的利弊分析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货紧缩是近两年讨论较多的现实问题,人们更多的是希望政府尽快地消除通货紧缩。然而,由于通货紧缩与市场经济存在某种内在的经济联系,与中国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因此治理措施应以提高经济效率和改善经济结构主主,而为应盲目地推动经济扩张。  相似文献   

20.
通货紧缩是阻碍山西省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与全国相比,山西的通货紧缩更加严重,预计这一状况还可能持续至2003年后半年,成为影响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这里面既有需求不足,也有供给结构失衡,还有消费心理方面的原因。目前要致力于扩大内需,应当从增加城镇、农村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培育市场热点,提高供给效率和进一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