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3年,国网河南电力积极开展“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探索建成乡村供电服务与政务服务“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电力获得感,为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贡献电网力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河南电力”)积极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以“政企协同、共建共管、紧扣需求、便捷便利、制度保障、服务规范”为方向,以“政府主导、电网主动、政企联动”为原则,以“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为总体策略,积极开展“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确保客户服务满意率100%。  相似文献   

2.
<正>实施“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示范点建设工作,是电网公司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补强服务短板,提升服务质效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服务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国网上海电力浦东供电公司川沙供电营业站将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带到田间地头、乡里人家,实现乡村百姓办电不出村、不跨乡、当日办理的服务承诺,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浦东供电公司川沙供电营业站(以下简称“川沙供电营业站”)着力提升供电服务质量,持续推进网格化电力服务模式,建立以共产党员服务队为主,以基层班组、志愿力量为支撑的电力服务团队,打造栏杆村便民服务示范点,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甘南供电公司(以下简称“甘南供电公司”)持续落实为民情怀,全面推行“共建、共治、共享、共用”的、具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特色的服务新模式——“1个中心供电所+N个格桑花光明驿站”,延伸供电服务末端,深化属地化便民服务。从“暖心”服务开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多的问题,甘南供电公司构建“台区经理+共产党员服务队”网格化服务形式。  相似文献   

5.
<正>国网重庆电力綦江供电分公司通过构建“村网共建”服务新模式,优化服务配置,实现政企协同,深化服务内涵,不断提升农村电力服务质量和安全用电管理水平。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綦江供电分公司(以下简称“綦江供电公司”)以“村网共建”、问题共解、服务提升为目标,打造“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示范点,延伸供电服务触角,打通农村电力服务“最后一百米”,真正实现乡村供电服务更加便捷、用电更有保障、治理更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一些职工不得不进入下岗分流的行列,成为下岗者。下岗,给这些职工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使他们感受到了增变的痛苦。面对现实,如何调整心态,转变观念,自强自立,成了每个下岗职工无法回避的问题。许多下岗职工,整天自叹自艾,抱着陈旧的就业观念不放,等着政府重新安排,跨不过“公企”‘克企”这道坎,非要端个“铁饭碗”不行,使再就业的路越走越窄。事实证明,再就业,除政府的积极努力外,职工自己主动转变就业观念是关键。郑睛:爱拼才会赢驾着大踏板摩托车,手持大哥大…  相似文献   

7.
<正>国网湖北电力武汉市蔡甸区供电公司建立“1+1+N”合作模式,将供电网格服务纳入政府主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及时响应用户需求、传达和落实用电政策,增加了服务的颗粒度。为弘扬“你用电·我用心”的供电服务文化,不断深化供电网格建设,加快推动电力便民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市蔡甸区供电公司(以下简称“蔡甸区供电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梅池村“村网共建”示范点,建成“电力驿站”,推动电力联络员和电力网格员合署办公,构建以“共建、共治、共享、共商、共用”为特征的新时代“政企融合、共同缔造”供电网格服务体系,为和美乡村及和谐城镇建设赋能。  相似文献   

8.
<正>国网江苏电力靖江市供电公司通过供电服务窗口前移,聚合村民、村委会和供电所三个相关方,充分考虑各方需求,有效发挥各方优势,不断推动富民村“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建设,有效提升富民村供电服务保障力。  相似文献   

9.
陈迎光  惠安 《中国电业》2009,(10):134-135
这是一片风起云涌的热土,这里昭示着共和国西部经济腾飞的明天。命名为“一号工程”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不仅关乎着宁夏回族自治区未来经济布局,而且承载着国家能源战略目标使命。伴随其应运而生的宁东供电局,6年来肩负重任,用“心”服务,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赢得了政府、客户和公众“三满意”。  相似文献   

10.
“死”去“活”来“十字经”丁乡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种种原因,活力不足、效益低下,出现了亏损、负债,步履维艰、难以为继。这些危困企业怎样才能走出困境?许多地方和企业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提供了可行的做法和策略。笔者归纳整理如下,以...  相似文献   

11.
在我看来,曹操墓风波所揭示出的,并不在于那个墓是否真为下葬曹丞相的地方,而在于这件事为当代中国公信力体系的破产提供了一个新证据。一个有公信力的社会,最值得信任的首先是知识分子,是学者;其次,是政府的相关部门。什么事,只要这些人认定了,大众就会信以为真。而这些人如果似是而非,那就是悬而未决。然而,就曹操墓这件事,权威学者和政府都说话了.但一些人并不相信其结论:  相似文献   

12.
国网四川电力达州供电公司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加快农网升级改造,夯实电网基础,改善供电质量,切实架好党群连心桥,为乡村振兴可靠供电保驾护航。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达州供电公司(以下简称“达州供电公司”)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不断优化供电网络和服务举措,拓展服务职能,全面提升乡村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乡村供电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党建+乡村振兴”协同机制和政企“末端融合”机制,推动政企“支部联建”和“村网共建”党员驻村便民服务,实现乡镇有人、村社有点的“网格化”管理,全面提高电力客户“获得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一股新产品开发热潮正在一些地方迅速升温,这的确是一件企业摆脱困境、增强后劲的大好事。但是,好事一定要办好,要让其健康发展。有些企业开发新产品,草草从事,措施不力,结果闯入了“死胡同”,很值得引起人们的警觉。为此,笔者甘冒“煞风景”之嫌,着重谈谈“产品热”的禁忌,给人们提个醒。一忌“闻热而动”。一些企业看到某种产品在市场上走俏,便头脑发热去挤“热门”,跑贷款,筹资金,投人力,上设备,不惜代价一哄而上,结果是步别人之后尘,落得个被市场淘汰之结局。前几年,某县盛行“锻造热”,一些乡镇企业纷纷转产…  相似文献   

14.
<正>国网湖北电力结合地域特色、村组治理、乡村文化和用电需求等因素,在全省开展“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示范点建设,形成以点带面、辐射全省工作态势,加快补齐乡村供电服务短板,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成团供电所想政府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聚焦着力提升“三个指数”担当作为,奋力当好服务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助力百朋镇、成团镇建设“产业美、乡风美、村庄美、生态美、生活美”的“五美乡村”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喧嚣的上海车展刚刚落幕,不少车企、经销商和汽车媒体们甚至还来不及喘一口气,便又陷入新一轮的“车展大战”中。我了解了一下,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长假,全国各地举行的大大小小“车展”,不少于二百余场。这其中不仅涵盖了一、二线市场,甚至包括一些县、乡、镇都出现所谓的“五一车展”。在某省会城市,“五一”期间竟然同时出现近6个“车展”,既有地方政府参与主办、  相似文献   

17.
李志宁 《董事会》2005,(10):98-100
在教育部8月2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向媒体表示,“十一五”期问,农村义务教育将全部免费,政府应该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中的主要投入单位,教育绝不能“市场化”。张保庆说:“教育和市场经济什么关系?教育部的提法是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服务。从来没有讲教育要按市场经济办。如果教育按市场经济办,那教育就毁掉了。”教育部副部长的这一表态,代表了教育部的态度,即教育部方面从未提出过“教育产业化”,那么又是谁在鼓吹“教育产业化”来愚弄民众呢?  相似文献   

18.
早在去年美国《纽约时报》针对中国房地产泡沫而对鄂尔多斯新城作出的鬼城报道问世以来,“鬼城”这一名词就频繁见诸各家媒体报端。人们这才发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由各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合力掀起的新城狂欢中原来是“鬼影”重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鬼城”、“空城”如今开始出现鲜为人知的变化。那就是大部分新城在经历了艰难而又痛苦的“空城期”以及“鬼城期”之后,相继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9.
2月28日,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广司和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在北京共同主办了“政府上网工程优秀网上应用调查活动发布暨推广大会”,发布自2002年2月开始的优秀政府网上应用调查活动结果并进行宣传推广。这次活动共评选出政府上网工程网上应用示范单位10家;政府上网工程网站建设示范单位10家;便民服务示范单位10家;政府上网工程优秀奖26家。我会主网站——中国机经网获政府上网工程网站建设示范单位奖。我会副秘书长宋晓刚应邀出席大会为获奖单位颁奖,机经网负责人沈波同志应邀出席大会领取奖牌和证书。大会为30家示范单…  相似文献   

20.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明县供电公司菜园集供电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新“菜园工匠”精神,不断强化供电所基础建设及优质服务工作,担当起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服务乡村产业发展菜园集供电所把乡村创业车间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实行首问负责制,做到一个电话、一支队伍、一次到达现场、一次解决问题。将印有服务电话、服务人员姓名、监督投诉电话的“便民服务联系卡”发放到客户手中,与乡村创业车间建立了常态化的联络机制,可以高效及时地解决创业车间用电难题,让居民在致富路上切实地感受到用电获得感和满足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