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天傍晚,我从市场买菜回来,路过巷口时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辆大篷车前,由于好奇,我也凑上前去.发现是卖萝卜,但是这萝卜圆墩墩的,蔓菁一样,还沾着褐色的泥土,一段青一段白,脏兮兮的,没有长条白萝卜洁净. 卖萝卜的是一对中年夫妻,和萝卜一样不修边幅,散发着泥土的气息,头发凌乱,衣服皱皱巴巴.男人阔壮黧黑,木讷老实,低着头一袋袋的过称.女人细瘦伶俐,笑盈盈地收钱找钱,两人配合默契.有眼尖心细的顾客挑剔,他们也不作辩解,一味嘿嘿傻笑.  相似文献   

2.
浙江开化县音坑乡有位叶大妈.和老伴一起利用荒山和田边地角种了四五亩萝卜。由于萝卜同一时间集中上市,总卖不了好价钱。叶大蚂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萝卜腌制成萝卜条拿去卖,没想到很是好销。卖一亩地的腌萝卜比鲜萝卜多赚3000多元。  相似文献   

3.
一天晚上,我去一位朋友家串门,看到朋友正在家里为一批服装加香.闲聊中知道,这批服装是他的邻居送来的,他这个邻居高中毕业后租了一个摊位卖服装.由于没有经验,许多服装积压了卖不出去,前几天,邻居送了十几件服装来加香,以"香味服装"为噱头,很容易就销完了.原来,我这个朋友下岗后,由于人到中年,找工作十分困难,通过市场调查后,在家中开办了一家没有店面的"温馨香屋",据他透露,每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4.
"老唐"卖牛这是秋日里一个星期六的清晨,这是美国衣阿华州的一个美国农民家。52岁的男主人叫唐纳德,一个很普通的美国名字,我们像他的家人一样,叫他"唐"。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中西部农业区的农民,短发、健壮,一身黑红的皮肤展示着终年室外劳动的印记。我们一大早来到他家,这一天是他卖牛的日子。早晨的太阳一露头,给万亩良田披上一层金光。唐像往日一样,给牛喂了第一顿早餐后,便把它们放到远处的山坡上散步去了。今天,他特地留下160头牛,准备今天把它们卖到300英里外的屠宰场。"这批小牛犊半年前买来时才500磅,现在  相似文献   

5.
有句俗话叫“萝卜快了不洗泥”,那是因为“萝卜”正处在卖方市场而今的买方市场下,“萝卜”洗了泥去了皮降了价依然少有销售热点。在这种形势下,“萝卜”应该如何卖?  相似文献   

6.
别人家种植的萝卜已经上市了,但西宁市城北区寺台子村村民田福秀辛辛苦苦种植的萝卜却只开花抽薹,结出的萝卜个儿非常小,而且颜色也和别人家的不同,这可急坏了田福秀。5月20日,记者随田福秀来到现场,看到其他村民种植的萝卜都已结出红色的果实,但田福秀家种下的萝卜叶子长得十分茂盛,大部分也已经开花,个别长出的萝卜也非常小,而且是青头的。田福秀告诉记者,3月份她在省城海湖路一种子经销店购买了一些园花樱萝卜的种子,回去后第二天她就种下了,谁知种出的萝卜竟是这样的。据她多年来种植的经验判断,可能是当时购买种子时经销商给  相似文献   

7.
最后的粮站     
弄不懂,新局长到任第一天,要去一个偏远的粮站调研.我告诉他,那个粮站已倒闭多年.他说,曾在那里留下过苦涩的记忆. 路上,新局长讲述了他与那个粮站的故事.他说,他的家乡离粮站不远,父母都是种地的农民,一年要去粮站3回——夏天卖小麦,秋天卖稻谷,初春可能还会去卖余粮.那时候的粮站,寄托着父辈们的全部希望.卖一次粮食,家中就有了几百元的收入,全家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全靠夏秋两季的收成.初春是乡村青黄不接的季节,紧衣缩食的人家才会有结余的粮食,粮站也会开秤收购农民的余粮.卖完了余粮,乡村的天空便传来了布谷鸟的呼唤,从早到晚,声声不息,像催命的阎罗.于是,沉寂一冬的乡村忙碌起来,一年一度的春耕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8.
乡镇干部辞职下海现象增多是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的一个新动向.据调查,某县乡镇干部1998年辞职1人,1999年为2人,2000年已增至9人.乡镇干部辞职下海,不管是出于何种动机,客观上促进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和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影响了乡镇干部安心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和当地工作的连续性等.  相似文献   

9.
3月4日下午,宾阳县黎塘汇农萝卜协会萝卜交易现场一片繁忙,一车车从地里收回来的胡萝卜被清洗后.分拣成一包包准备运往市场。当天,广州客商开着大车来到黎塘,准备装3万公斤的胡萝卜运往广东。看着一个个农民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胡萝卜变成了现金,古英凤开心地笑了。  相似文献   

10.
个大味美的芦柑,是每年春节武汉水果销售的老大,但今年芦柑在江城不再走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名为冰糖橘的“袖珍水果”。 “真是兵败如山倒,去年还供不应求的芦柑,今年怎么也卖不动了。”汉口建设大道水果摊贩金常友介绍,前些年,他每年春节都要成车拖进芦柑。去年年前15天内,芦柑的价格从4元/公斤,一下涨到了8元/公斤,但平均每天能卖100公斤。而今年,芦柑仍卖4元/公斤都少有人买。  相似文献   

11.
“基本上没人买,我们这儿专门种萝卜的都搞惨了.我家种了两亩.现在一万斤萝卜还在地里堆着呢,只能给苹果当有机肥了。”——陕西的刘老汉赔了!“发了.发了!一棚萝卜卖了9000多!不到7分地.产了13000多斤萝卜.0.75元一斤.除去成本。少说也得净赚7000元。”——山东的吴法好赚了!  相似文献   

12.
位于湖北省仙桃市先锋村的黄鳝交易市场,每天的鳝鱼交易量都在几万公斤。在先锋村,共有养鳝面积2400多亩,每年可以销售鳝鱼100多万公斤,网箱养鳝已经成为了先锋村的主导产业。然而在1998年以前,先锋村全村每年最多只能捉到200公斤的野生鳝鱼,卖鳝鱼只是当地村民的“副业”。农闲时很多村民就从湖里捉鳝鱼去卖。村民们发现,鳝鱼的价格在夏季和冬季差异很大,夏季一斤只卖8块,  相似文献   

13.
腌制萝卜六法萝卜是腌制小菜的优质原料,现介绍几种家庭腌制萝卜小菜的方法,供读者选用。1.芝麻萝卜丝用料:白萝卜10公斤,酱油3公斤,芝麻0.5公斤,生姜0.3公斤,味精15克。腌制:将萝卜切成5厘米长的细丝,晒三天至六成干时,把酱油煮沸后冷却,放入萝...  相似文献   

14.
广西的水果经纪人老黄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他经纪的西瓜遭遇了现时市场游戏规则的尴尬,以前的西瓜,只要品种纯正,可以不管大小“核桃板栗一起数”,而今年,西瓜个个用尺子量着卖,供应超市的水果,尺寸都有严格的规定,错两厘米,价格的差别就得论倍来计算.守着当地农民大丰收的优质西瓜,由于大小不一,只能压级压价卖,老黄生生看着大量不该流失的银子“哗哗”地流入别人的腰包.老黄感觉到,自己信息不灵、观念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市场风向,必定遭遇烦恼、遭遇尴尬。  相似文献   

15.
孔令山是陕西省大荔县下寨乡上寨村人。1999年夏季 ,他种了2亩新品种同州大西瓜 ,由于风调雨顺 ,加上他整天在瓜田忙碌。每个瓜都在5公斤以上 ,最大的足有10公斤重。同年7月8日上午 ,村里来了个瓜贩子 ,自称是同县八鱼乡东营村人 ,叫李发军 ,他看上了孔令山的那2亩大西瓜。说好价钱后 ,装了一车瓜 ,共计5000元。付款时 ,李发军却提出没有现款 ,待瓜卖了之后再给钱。并一再承诺 ,广东市场西瓜走俏 ,销售不成问题 ,卖完瓜 ,保证立即付款。为了让孔令山放心 ,李发军叫来孔的姐夫、村上会计刘兴旺 ,提出让刘押车陪着一起去广东。…  相似文献   

16.
"以前达到100公斤的猪才出栏,现在80多公斤的就卖了."4月8日,河南百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鲁百顺告诉本记者,正常情况下,他的猪场存栏数为9000头,现在这一数字下降为5000头,而当地的生猪价格每斤只有4元多.  相似文献   

17.
正据说一种果子能吃出一百多种味道,而且不同的人吃有不同的感觉。机缘巧合之下,广西钦州市一个叫吴昌金的人就看上了这种饱受争议的水果,并且跟着了魔一样,又是辞职又是卖房,为了它还专程上山去养鸡。又因为一个发现,他把这种曾经1元/公斤都卖不出去的水果,变成了时尚、变成了流行,最高卖到60元/公斤,身价翻番。这究竟是种什么水果?吴昌金又如何用它创造千万财富?有一种水果叫"百香果"  相似文献   

18.
加糖治愈法     
那年我家的日子怎么过都不顺心,仿佛被谁诅咒了一般.先是父母辛辛苦苦种下的草莓没有销路,多半都烂在家里.再就是父亲去外地卖西瓜,赶上那几天下大暴雨,也没有赚到钱.父亲见田里收获寥寥,便在集市上做起了卖锅碗瓢盆的小生意.可他的小生意没有一点起色,整天守着摊子,顾客也没有几个.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市场怎么啦?一只猪儿还不如只鸡!”四川江津市德感镇中渡村一刘姓农民说起当天卖仔猪的事,叹息不已。他那只12.5公斤重的仔猪只卖了30元,连本钱都不够。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农村一些地区在粮食、小麦等大宗农产品卖难之后,又出现了某些特色农副产品卖难的现象,令人十分头痛,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