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培养我国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农民存在很严重的生态伦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态伦理意识的严重缺失.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农民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等生态伦理意识,加强对农民生态伦理的教育和宣传,引导农民自觉遵守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2.
庄艳 《商业科技》2008,(17):93-94
倡导生态伦理,履行生态伦理规范,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认真分析企业生态伦理价值蕴含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观极为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庄艳 《商场现代化》2008,(17):93-94
倡导生态伦理,履行生态伦理规范,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认真分析企业生态伦理价值蕴含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观极为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蒲维民 《商》2014,(17):194-194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所能获得的物质也日益多样化。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生态危机已是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伦理建设被提上了发展的日程表。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生态伦理产生的原因,生态伦理的迫切性,以及其他关于生态伦理建设的概念、现状等。以期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伦理建设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生态悖论视角下生态消费伦理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桂香 《消费经济》2007,23(4):32-35
人类在生产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错误理念的指导,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悖论现象,迫使我们要彻底扬弃和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无限制发展、人类中心主义和物质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构建一种与人类未来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相符的消费价值观,即生态消费伦理。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视角下当代中国生态消费伦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巍 《消费导刊》2009,(19):15-15
就目前整个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而言,从更广义的角度来对生态文进行定位,对人类更有意义和价值。中国需要构建生态消费伦理体系,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这也是为全人类的发展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也是一种道德伦理经济,企业营销必须在一定的伦理规范下才能顺利取得既定目标。随着生态文明的来临,生态脆弱性越来越严重,生态政策约束性越来越紧,消费者生态消费意识渐浓,生态产品与生态技术价值日益凸显,企业营销必须适应这种生态发展趋势,严格遵循相应的生态伦理,主动开展生态化营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约束的内涵式突破,才能实现"天人合一"的有序发展,才能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生态伦理形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得以优胜。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解决贫困问题与民族问题的需要。生态伦理观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生态伦理观为民族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提供借鉴;生态伦理的"公平原则"是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原则;可持续发展观蕴涵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精神。我国民族地区应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运用生态伦理理念构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绿色发展与人民幸福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绿色发展理念深深地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为当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绿色发展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意识、伦理心境、伦理准则、伦理诉求等多种要素;从可持续方向、统筹方法与目标归宿等方面,厘清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价值维度;揭示出和谐共生、绿水青山、普惠民生、共同体意识、保护制度、全球整体观等崭新的伦理原则,展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价值追求与伦理遵循。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京福  左莉 《商业研究》2011,(10):141-145
工业社会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基本特征的工业文明时期,现代工业体系在创造出空前的物质财富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不断地消耗、破坏着自然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少数民族群众整体和谐的自然观、敬畏生命的平等观以及循环再生的生产观等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一致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包括传承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文化,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优势、完善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培养"生态公民"、提倡"绿色消费"以及发展循环生态产业和低碳产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