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作为保险人法定免责事由的故意犯罪认定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保险人故意犯罪作为保险人的法定免责事由,其立法根据在于防止道德风险、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避免保险制度被滥用。对作为保险人免责事由的故意犯罪认定与刑法保持一致之立场,既符合保险法与刑法各自的功能与立法目的,不违背保险法把被保险人故意犯罪作为保险人法定免责事由的立法根据,也是由保险法免责要件规范的不明确性决定的,同时也符合保险合同疑义利益解释规则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破产免责制度作为自然人破产制度中一个特有的制度,通过一定程序对符合条件的债务予以免除,对破产人利益是一种保护,同时也提高了破产人偿债的积极性。本文从破产免责制度的概念入手,分析破产免责制度的核心内容,最后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破产免责制度。  相似文献   

3.
段从清 《经济管理》2005,(22):34-41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从公司董事责任角度看,我们关注较多的是董事法律责任的归责问题,实际上在公司治理活动中,还存在另一方面的问题,即董事的法律责任的免责问题。本文从公司管理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董事免责的法理,董事注意义务与经营判断原则的关系,提出了构建我国董事免责机制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邮政用户向邮政服务企业主张损害赔偿时,邮政服务企业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免责规定逃避责任。虽然部分免责条款有其合理性,但是现行的部分免责条款的不合理亦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合同法》的基础上对几种免责条款予以简单介绍,希望能为邮政用户与邮政服务企业解决争议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刘源 《新经济》2014,(23):12-13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迈进,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强,国际货物买卖中当事人所面临的风险也随即增强.免责条款作为国际贸易中不可忽略的一环,研究其对调整国际贸易往来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9条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免责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并对我国免责条款的相关规定进行探讨,并为相关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契约法的实质问题是风险分配问题"。合同缔约人订立合同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另一方面就是规避风险和减少或避免损失。合同风险制度是合同法的中心问题之一,而买卖合同中的风险分配问题,则在买卖法中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免责条款作为当事人预先分配合同风险的工具,对于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摩擦和争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免责事由、免责条款的效力及免责后的义务三方面的介绍,总结了货物买卖合同中免责条款的约定内容并分析了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保险人对免责条款的提示、说明义务在保护投保人权利、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本文从保险人免责条款提示、明确说明义务的内容、免责条款的范围认定、义务的履行方式与程度出发,探寻其中的些许不足,并基于此提出了自己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承包工程中 ,特别是在国际工程中 ,施工合同管理已经居于核心地位。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对合同进行科学的分析。施工合同分析 ,特别是对合同条款中免责条款的分析研究 ,对于合理划分签约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保证整个工程施工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免责条款的识别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及当前适用的国际惯例 ,可以免责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因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可免除责任。在土木工程中 ,如FIDIC合同条件的第13款 (应遵照合同工作 )、第20.4款 (业主的风险 )、第65.1款(对特殊风险不承担责任 )、第65.2款(特…  相似文献   

9.
刘廷华 《经济论坛》2012,(7):170-174
不可抗力免责明显不是因为违约方没有过错,因为它将违约损失强行分配给了同样没有过错的非违约方。在本质上,不可抗力免责规则是一种填补合同漏洞的规则,可以降低当事人缔约的成本。但是,经济效率要求将风险分配给优势风险承担人。通常,非违约方并不是优势风险承担人。因此,不可抗力免责规则并无令人信服的经济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长期的理论探讨使我国个人破产立法很长时间都没有正式启动。而当下施行的参与分配制度、集中清理制度等替代性制度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个人破产制度尚不足以被替代。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随着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要研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以及2020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发布《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以下简称《深圳条例》),个人破产立法在深圳市的全面落地,打破了“企业法人”作为唯一的破产法适格主体,使“诚实且不幸”的个人也能够拥有自由与重新开始的机会,破产免责制度逐渐走入民众的视野。个人破产制度的确立离不开破产免责制度核心。我国立法应通过明确有限免责、设置破产免责否决、完善破产撤销权、严格失权复权制度等对滥用破产免责制度的行为进行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1.
唐晓晓 《时代经贸》2007,(8Z):229-230
本文首先论述了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体系并确定其内容,然后主要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中心,在界定其定义和其在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中与其他原则的区别后,重点指出无过错责任原则并非是绝对的,它仍有免责事由,即如果有免责事由存在就可以不承担责任。这一特点看似类似于过错推定责任,但实际上两者仍有根本差别,不可相混淆。  相似文献   

12.
张春普  吕宁 《生产力研究》2008,(15):134-136
网络服务商的免责事由包括法定和约定。前者包括一般的不可抗力和特别的免责规定;后者为免责条款。网络环境下的不可抗力应当严格界定:对于网络病毒,网络服务商尽到"注意义务"时免责;而黑客攻击属于第三人主观上的恶意行为,一般不免责。网络服务商作为公共信息传播者和善良管理人的特殊地位,具有基于公法和私法上特殊的免责事由。网络服务协议中的免责具有电子格式合同的特征,应对其内容进行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13.
论免责     
<正>对于免责条款,法字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它具有合意性吗?第二个问题应该是:它合理吗? 提出合意性问题并不是偶然的。人们常说合同条款是协商的结果,却很少注意到象免责条款这样的条款往往是由格式合同的印制者强加于对方的,对方想订合同就别无选择。拿运输合同来说,早期这种条款印在车(船)票上,其效果是,旅客要么不出门,要么就不得不自已承担旅行风险,他甚至都不能选择支付较高的费用而由运输公司承担这种风险。如果他想换个订约人,他很快会发现,后者的车(船)票印着同样的条款。这个问题直到旅行保险被引入后才解决。再以邮政服务为例,按现行规定,丢失挂号信或错译电报,邮局仅须承担退回邮费之责。很难设想因此而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失的客户会心甘情愿接受这种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4.
屠晓倩 《时代经贸》2010,(14):256-256
国家政策变更能否构成国际商事合同不可抗力免责事由这一问题一直是外贸实践中一个莫衷一是的问题。本文由两侧案例出发,分析其异同,并结合国际商法中对。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所下定义,最终得出结论,即什么情况下国家政策变更才能构成国际商事合同不可抗力免责事由。  相似文献   

15.
正当防卫制度在各个国家的刑法中都由规定,文章从正当防卫的法律地位、不法侵害、防卫时间、防卫意图、防卫限度等方面对英美刑法与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进行分析、比较,以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相似文献   

16.
国家政策变更能否构成国际商事合同不可抗力免责事由这一问题一直是外贸实践中一个莫衷一是的问题.本文由两倒案倒出发,分析其异同,并结合国际商法中对"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所下定义,最终得出结论,即什么情况下国家政策变更才能构成国际商事合同不可抗力免责事由.  相似文献   

17.
蒋维萍 《时代经贸》2010,(24):24-25
日本反垄断刑法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为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以达至忪平竞争社会整体效益最大之实现。在垄断犯罪的主体、行为方式和处罚方式上都彰显日本特色。其实施中出现了效果原则与刑法适用地域效力冲突、诉讼程序不足以及公正交易委员会专属揭发权争议等问题。日本反垄断刑法值得经济正向世界接轨的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的设立初衷在于分担机动车驾驶中的风险,对受害人给予赔偿。但是保险公司为减轻自己责任,将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的伤亡用免责条款的规定排除在赔偿的范围之外。从个案出发,从保险人的说明义务和公平原则两个方面分析该免责条款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9.
殷一村 《时代经贸》2007,5(11X):204-204,206
正当防卫制度在各个国家的刑法中都由规定,文章从正当防卫的法律地位、不法侵害、防卫时间、防卫意图、防卫限度等方面对英美刑法与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进行分析、比较,以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相似文献   

20.
日本反垄断刑法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为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以达至忪平竞争社会整体效益最大之实现.在垄断犯罪的主体、行为方式和处罚方式上都彰显日本特色.其实施中出现了效果原则与刑法适用地域效力冲突、诉讼程序不足以及公正交易委员会专属揭发权争议等问题.日本反垄断刑法值得经济正向世界接轨的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