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旅游目的地选择一直是旅游管理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整个选择过程是系统分量(目的地属性)和随机分量(游客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2008年5-6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三大航空枢纽口岸采集到的第一手意愿性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二项Logistic离散选择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了影响入境游客西向扩散的影响因素,认为游客的职业、旅华时间、家庭结构、旅游方式、结伴方式、旅游动机、旅华花费、入境口岸、受到尊重等特性显著影响其西扩的概率.同时,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功能,准确丰达到72.5%,对于我国区域旅游联合,特别是西部地区开拓国际客源市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乡村地区游客动机行为以及游憩价值十分必要.文章选择北京市延庆县作为案例地,采用现场观察和个人访谈以及问卷调查获得研究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对乡村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行为、消费行为以及乡村地区的游憩价值进行了研究.发现乡村地区游客以北京市和目的地周边城镇的中青年居民为主,收入高于平均水平,涵盖多种职业;在选择目的地方面更重视亲近和享受自然,体验乡村文化是次要动机;游客以自费出游为主,人均年出游次数为7.62次,每次花费249.86元,吃、住、交通费用都较低.以旅行次数为因变量,旅行成本、人口统计因素和个人对乡村景点质量的偏好为自变量,采用旅行费用法的计数模型进行回归,发现旅行次数主要受到旅行费用和家庭收入的影响,性别、年龄、职业以及对乡村环境的支付意愿也有影响,以此为基础计算的每人每次消费者剩余为1724 14元,其中包括了多种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瑛  张龙 《旅游学刊》2007,22(6):25-30
影响游客旅游目的地花费水平的因子有游客个体因子及与每次出游相关的因子.本文以西安地区"五一"黄金周国内市场的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12.0对旅游花费影响因子进行了虚拟回归分析,寻找出国内游客旅游目的地花费的显著影响因子,并构建了旅游花费模型.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旅游花费影响因子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不同旅游方式的花费水平差异明显;拓展旅游产品谱系、完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是提高西安国内游客旅游花费水平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琼达  赵宏杰 《旅游学刊》2016,(10):108-115
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建构的研究多数以微观经济学、认知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学等为基础理论,较少从个体与地方感情连结的视角探讨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行为。文章以旅游目的地选择为研究主轴概念,结合地方情感概念中的旅游目的地意象和地方依恋,根据研究文献梳理结果、基础理论界定模型建构的路径变量与逻辑框架,进而提出基于地方情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及模型过程步骤。文章建构模型表明,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始于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形成,随着整体认知意象的深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将产生地方认同感,再通过选择决策行为选择意向的旅游目的地从事旅游活动,通过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体验的功能满足产生依赖感,最终形成对旅游目的地的地方依恋感。研究成果对于旅游目的地选择具有交叉研究的创新价值,对于旅游目的地市场战略规划实践活动而言具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旸  张捷  赵宁曦 《旅游学刊》2008,23(5):42-48
游客的重游对成熟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重游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旅游流与微观游客行为两个层面上研究重游现象.通过滞后变量回归,发现旅游流增长存在显著滞后影响效应;通过比较宜兴重游游客和首游游客的差异,发现他们在年龄、职业、旅游地花费、旅游地停留时间、出游动机和出游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文章比较了不同二值响应模型对重游意愿建模的效果,并使用Logit模型参数估计值进行解释,认为导游满意度、停留时间和入游交通方式对重游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并推导出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重游意愿发生比.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今后宜兴旅游市场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通常被认为对地方经济有促进作用,然而对这种作用很少从旅游者旅行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旅游线路模式导致的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差异要远大于游客活动分布的空间差异.文章以651条国内长途团队世博旅游线路详细报价单为基础数据,结合长三角城市地理空间背景条件,比较分析了旅游线路模式中基于线路节点特性的旅行模式、角色、功能、停留时间与旅游花费,对世博线路中的旅游目的地合作圈层进行了划分,深入探究基于旅游线路模式的长三角城市目的地旅游经济收益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充分了解并建立与其他目的地的合作关系将从中受益.(2)目的地节点在各客源地旅游线路模式中的角色和功能不同,旅游收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客源地进行差别化的旅游宣传和营销.(3)整个旅行时间长度是影响游客在目的地区域扩散模式的主要因素,也影响地区间经济利益的分配.目的地日花费与旅行天数呈U形曲线拟合,基于线路中目的地停留时间和花费的估算,长三角地区的旅游经济收益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该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为各目的地进行客源市场定位、宣传与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函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需求问题是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居民旅游需求函数是旅游需求问题研究的基础,旅行成本模型广泛地被用于估计居民旅游需求函数。文章基于停留时间内生的旅行成本模型,在考虑游客动态出游行为的情形下,使用中国39个城市2000~2007年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对中国居民旅游需求函数进行了估计。研究表明,旅行成本、时间成本和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旅游需求的关键因素;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的绝对值大于旅行成本弹性的绝对值,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居民收入激励政策较之于成本竞争策略更有效;旅游需求的旅行成本弹性和时间成本弹性差异显著,减少旅行成本政策较之于缩短旅行时间政策更能提高城市的旅游收入;旅游需求和停留时间的影响因素存在异同,扩大旅游需求和延长停留时间的选择面临"两难",但也可"两顾"。  相似文献   

8.
2012年,中国已跃居世界出境旅游市场第一大国地位.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消费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鲜有文献关注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个体差异问题.该研究以西方经典的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创新性地将人口特征变量引入TPB模型,采用全国性大规模调查数据,对TPB模型在中国情境下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的基础上,重点对人口特征在行为意向与行为关系中所起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TPB模型对中国情境下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问题具有很好的解释力;(2)以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为代表的人口特征在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意向与选择行为之间起显著调节作用;(3)居民对旅游目的地态度作为人口特征影响目的地选择意向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研究不仅为中国出境旅游组团社经营出境游产品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为旅游目的地国家针对中国市场制定营销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开封市城市居民的1000多份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和其他非参数分析及检验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城市居民出游动机的8个基本维度.通过对8项动机因子的聚类分析,可以将出游者分为消极出游者、积极出游者、注重感情的顺便游览型出游者和精神享受型出游者4种类型.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旅游者类型和年龄、家庭月均收入、性别、个人月均收入、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口、花费构成和出游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游客感知价值的研究作为旅游目的地竞争优势研究的一部分,得到了旅游学者的广泛关注。研学旅行在全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地质公园作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最佳实践地,其作为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吸引力不断的增强。文章分析了世界地质公园研学旅行感知价值的影响,认为科普价值、观赏价值、成本价值、服务价值构成了世界地质公园研学旅行感知价值模型构建的组成部分,并以三清山为例,通过问卷调研,对世界地质公园研学旅行的感知价值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旅游者在西安地区的空间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目的地区域游客的空间运行方式是指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区域内旅游线路及景点的选择行为方式,主要体现在目的地区域内旅游客流的流向与流量.本文通过对游客在西安地区的空间流向以及各著名景点流量的研究,揭示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区域内的空间运行特征,为优化西安地区旅游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opened in July 2006 and boosted Tibetan tourism markedly due to the increased accessibility and affordability of travel to Tibet.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impacts of the increased accessibility on tourists' travel decisions for, and experiences in, Tibet from travelers' perspective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train journe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destination experience in Tibet is also examined. A survey of 187 travelers, 82 for the pre-visit and 105 for the post-visit samples, was used to collect travelers' perceptions. Important destination choice factors for Tibet are identifi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railway to tourists' destination choice of Tibet and in their overall travel experience of Tibet is confirmed.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making instrument to model vacation destination-choice decisions of individuals based on the factors deemed to be important for vacation destination choice decisions. The stud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making vacation destination choice decisions. Although this research effort is explanatory in natur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application of behavioral decision theory is possible in modeling individualsÆ vacation destination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旅游经历的目的地吸引力感知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旅游经历对旅游者目的地感知的影响,现有的研究文献从感知形象和感知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尚未出现从目的地感知吸引力角度进行的相关研究。目的地的初游者和重游者代表着两类具有不同旅游经历的目的地游客,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二者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感知及其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地感知吸引力包含了整体环境吸引和观光体验吸引两个维度,重游者在整体环境吸引上的感知显著高于初游者,二者在观光体验吸引的感知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潜在游客对目的地旅游形象的感知是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的开始,而旅游形象的感知又来源于对该旅游地的认识,也就是通过各种信息"熟悉"该旅游目的地.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提出了以熟悉度作为前因变量,认知形象与情感形象为中介变量的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型,并以重庆市民对上海旅游形象感知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本文的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型中,对于旅游意向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熟悉度,它通过4条路径对旅游意向产生间接和直接影响,其总影响效果达到了0.591;其次为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它们对旅游意向的总影响效果分别为0.546和0.378.  相似文献   

16.
The complexity underlying the destination decision-making of tourists has prompted abundant research from various academic disciplin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leisure tourists’ past reference experience into a model for long-haul destination choice. By analyzing the preference of tourists regarding various attributes of a tourist destination, this study consolidates the concept of reference-dependent behavior in the context of tourist destination choice and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reference-level bias. The research findings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运用IPA分析法对美国休闲游客对中国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评价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了到访美国游客与未到访美国游客对中国绩效性评价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明确了中国今后在继续保持、表现过度、毋须优先和改善重点方面应关注的要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eeks to offer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destination image and travel risk as perceived by young German travellers across three ASEAN countries, namely Singapore, Thailand and Vietnam. In addition, effects of destination image and travel risk perception on intention to visit a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are drawn based on an online survey of 281 German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have recently travelled long-haul, each offering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for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destination image and travel risk perceptions vary across the studied destinations. Furthermore, destination image factors are discovered to display much stronger relationships with travel intention than the risk factor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ravel risk perceptions only had some influence on visit intentions in Vietnam, which is perceived to have higher degrees of risk. More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t role and destination choice was confirmed.  相似文献   

19.
The motivation and knowledge of travelers affects their choice of destination and selection of activities while on vacation. Understanding motivation is important for all stakeholder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search for novelty is one motivating factor when planning leisure trips and vacation activities. A foreign destination offers a form of novelty to the traveler because it can provide experiences that are not of the everyday variety. The chosen location may have specific geographical features, a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special shopping opportunities, a different language, new foods, and unique leisure activities that can provide a novel experienc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segments of potential U.S. leisure travelers based on their level of novelty seeking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velers' levels of novelty seeking and their knowledge of a destination and preferred travel sty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