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首先界定出矿业投资环境的概念,并总结出其特征,然后根据国际矿业公认的评价因素客观地分析了我国矿业投资环境的优劣,并提出构建由矿产资源法,外商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管理条例,标准工作合同组成矿业法规体系,疏通经济阻隔,建立一个窗口管理秩序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范声华任主编并与黄焕良、黄北雷共同编著的《矿产资源法概论》一书,即将由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共十章,二十余万字,主要内容包括:矿产资源法律概述、矿业法律关系以及我国矿产资源产生的沿革;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保护的法律规定以及违反法律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书中还列举了若干案例。该书以矿产资源法为依据,结合矿管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  相似文献   

3.
桂阳山川锦锈,物华天宝,地下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该县历来就是名播省内外的铅锌、铜、煤炭的产业重县,素有"铅锌之乡"、"铜都"、"煤海"之美誉。但前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数千名"淘金者"蜂拥而至矿山,进行疯狂开采,数百个矿井满山遍野,人民群众呼声不断,社会各界忧心忡忡,省市领导高度关注。为保护矿产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采,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桂阳县委和县政府果断决策,依法治理矿业秩序,做大做强矿政管理。一张矿政管理的崭新  相似文献   

4.
鉴于优质矿体已耗竭,矿石开采向低品位矿和深部矿开采的现状及陆地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的预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采矿技术的影响,分析了当代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未来采矿技术的方向。分析认为:新型化、大型化、液压化、智能化采矿设备的研制仍然是采矿设备的发展趋势;开采工艺的综合化是当代露天采矿工艺的技术发展趋势;深井采矿、难采矿体采矿是开采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针对低品位矿的溶浸采矿技术将会得到快速发展;智能化采矿技术将逐步完善并推广;深海采矿技术、太空采矿技术将在21世纪上半叶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在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矿产资源行政管理(简称矿政管理,下同)长期以来由于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因此,矿产资源浪费严重,行政执法力度较弱,并且矿产资源市场体系尚在建立初期,特别是矿业秩序长期比较混乱,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需求的矿政管理体制不相适应。作者在认真分析矿政管理方面深层次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亟待加强矿政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若干策略以应对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的不断完善,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矿区不正当、不规范的开采不但会对自然资源再生造成破坏,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相关资源的破坏也不可小视。针对于矿区开采的诸多问题,本文从矿区开采中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主要分析了在矿区采矿中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如何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有效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涉及到三个基本问题,即第一,从经济体制上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第二,在资源开发利用策略方面,采取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与节约结合、国内为主与国外引进统一的具体资源战略;第三,在对矿产资源的认识上,要树立人——社会——自然系统观,通过社会宣传和科学教育的途径提高全民的矿产资源意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矿产资源合作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之际,原油、铁矿石、铜、铝等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中国与东盟的矿产资源合作将成为我国破解矿产资源瓶颈制约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与东盟的矿产资源合作以矿产品贸易为主,中国对东盟存在较大逆差,双方的矿业既有互补性也存在竞争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双方矿业发展有深远影响,在矿产资源日渐稀缺的今天,更应扩大我国与东盟的矿产资源合作,一方面继续发展一般贸易,另一方面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十分迫切和重要.文章根据我国矿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使矿产资源消耗量与日俱增,资源供应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既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努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又要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对前一项任务,已有明确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技术,但如何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规划和管理,特别是实现从资源的实物数量管理向资源的价值管理、资源化管理转化,摸清各类资源的竞争实力,进而科学地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则研讨较少,已成为我国矿政管理需要加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和技术方面的原因,在矿产资源开发中我国长期存在着矿业权重叠问题。矿业权重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不符合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因此,解决矿业权重叠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在分析中国矿业权重叠现状及后果的基础上,从管理体制、开发模式、信息管理、矿业权设置与核查技术、法律法规与利益分配等方面探讨矿业权重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完善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保障,必须强化信用管理,加强信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建立非公有制企业的基本信用制度,加强内部信用管理;必须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促进信用担保机构为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保障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必须发展风险投资,分散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压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WTO后,“中华老字号”作为承载着浓厚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商业形态,受到了许多西方国际品牌的冲击。本文试图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来阐明“中华老字号”与西方国际品牌发展现状的差距,并用比较的方法进行两者文化、体制、产品创新、生产技术、服务、品牌建设六方面差异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华老字号应该在观念、体制、经营、产品、技术、服务、品牌传播手段、品牌保护手段八方面进行创新,以创新求发展,从而全面振兴中华老字号。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有个人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优化大学生社会心理环境,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建立校园网过滤系统,开设形势政策选修课,提高其认知能力,充分利用媒体的正面宣传,发挥其教育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河北省新农保试点地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人们对政策的认知程度、参保率、宣传和经办服务、制度期望等多角度全面分析试点推进过程中存在哪些现实问题和主要难点,并借鉴其他省市试点经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ERP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ERP产品.本文以ERP系统为基础,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研究与分析,从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两方面进行了深入挖掘,找出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资源化管理系统应用方面失败的症结,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加强对基于ERP系统的信息管理的认识,加快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利用ERP进行企业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7.
矿区经济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系统是由资源、环境、经济、人口和科技等5个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以研究复杂问题和复杂系统的有效工具——系统动力学(SD)为手段,建立了矿区经济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和可信的,能够充分代表现实的矿区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胜任素质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胜任素质的评价研究是近30年来管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胜任素质模型的定义、建立流程与方法,并且对于当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胜任素质模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逻辑起点和重要基础,在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活动中起着基础性的、决定性的作用,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和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犯罪具有技术含量高、时间跨度长、犯罪效益高等特征。其产生的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社会认同感的缺失、管理水平的落后等方面。防控数字经济犯罪要从完善法律体系、提高预防技术、加大侦破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和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矿业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为我国持续快速经济增长提供大量物质保障的同时,其自身的资源、环境及发展问题也更加突出。着眼于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论文分析了矿业城市资源、环境问题的技术选择导向,构建了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的"5R"原则及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①从技术角度而言,资源、环境外部性导向和追求劳动生产率的技术选择,是矿业城市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②基于资源产业运行中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强干扰特征,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系统应包含开源化、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再恢复五个方面("5R)"原则,产业提升过程中"5R"原则不断耦合与互动,实现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③围绕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运行,应建立包括"5R"及产业提升六个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④技术支撑体系的实现,需要企业、产业链、生态园区、产业集群体、行业协会及矿业城市等不同层次在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技术整合等方面的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