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河西五地市1990年~2010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形成面板数据,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理论依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河西走廊人才贡献率及其变化,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河西走廊人才资本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具有丰富新能源,势必会带动新能源工业的发展,然而新能源工业的发展是以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自身的新能源为重要依托的。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尤其是习近平"丝绸之路"新经济带设想的提出,河西走廊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对河西走廊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做了比较全面的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河西走廊新能源工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指出了影响本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劣势条件及外部机遇和威胁因素,并相应提出了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发挥优势条件、规避劣势因素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增长 ,耕地面积扩大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正视河西走廊水资源的现状 ,分析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提出治理对策 ,是我省当前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针对甘肃河西地区的生态现状和影响,文章分析了河西地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体制改革、科学发展、项目建设、行政性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河西地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河西绿洲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绿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认为良好生态环境是河西绿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经济繁荣的保障。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思想,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保护和改善绿洲生态环境,促进河西绿洲持续、稳定的发展,为此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 ,发展酿造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从目前生产经营占市场销售情况来看 ,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不大。为此 ,必须做到“四个树立” :树立“大酿造”意识 ,积极开展制度创新 ,树立大市场”意识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树立“大营销”意识 ,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树立“大法制”意识 ,严历打击造假行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揭示了“再造河西”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再造河西”的重要举措,即“再造河西”必须有一个新的机制,要切实加快小城镇建设,要千方百计筹集“再造”资金等。这对指导河西五地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概述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观念、技术体系、市场培育、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河西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点,分析了现有水资源利用格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河西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总结出了河西地区建立水循环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秦胡”,见于传世史籍和汉代简牍。文章以考古材料为主,结合河西简牍和民族史材料,对秦的西戎政策,部分西戎部族向河西的迁徙,先秦时期六盘山区域与河西走廊民族通道的畅通,汉代河西“秦胡”民族共同体形成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秦对西戎的政策在开发西部历史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秦在对“秦胡”的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是甘肃最重要的农业基地,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甘肃省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和知识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因素,研究河西走廊的技术进步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对甘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讨论技术进步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考察河西走廊技术进步的实践,得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先导区既不像开发区也不似城市新城,那么,“大河西“的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3.
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甘肃省提出了“再造河西”战略,如何给“再造河西”定位,切入点是什么,本从调查研究入手,对此做出了新的解答并提出了若干新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甘肃河西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发展条件 ,在全省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分工定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小康建设的进程方面 ,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河西地区以全省 18 7%的人口和 17 4 %的耕地 ,提供着全省 70 %的商品粮、 35 %的商品油、99 6 %的棉花、 2 5 %的肉类和 4 5 %的瓜果蔬菜 ;以淀汾加工、酿造、制种、草产品为主的产业开发初具规模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已成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西菜东调基地、全省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 ,东西部乡镇企业合作示范区的聚集地。与此同时 ,河西地区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 ,大力发展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工业体系 ,成为西北重要的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 ,在全国范围内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制约河西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不容忽视 ,为此 ,提出河西地区后继保障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甘肃河西少数民族地区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边远牧区。目前在能源与矿产资源有一定程度的开发,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产业化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甘肃省提出了“再造河西”战略 ,如何给“再造河西”定位 ,切入点是什么 ,本文从调查研究入手 ,对此做出了新的解答并提出了若干新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河西地区城镇化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城镇化要求各个区域根据自身独特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城镇化战略.本文从甘肃省河西地区的自然、经济基础现状出发,对影响其城镇化进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多中心-卫星城"串珠联网、网片结合的城镇化模式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河西多金属矿区位于大兴安岭褶皱系,其西北部为腾格尔新坳陷,东南为大庙凹陷,属内蒙古大兴安岭晚古生代-中生代铜、铅、锌、金、银、锡、洛、钼成矿区。利用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河西多金属矿区采集土壤地球化学样品331件,并对区内四个重点区段S2、S4、S5、S6进行元素分析。首先,明确了元素分布,并确定背景值及异常下限。其次,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确定各矿点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最终认为S2、S4、S5、S6测区内异常连续、范围大、元素组合好,强度较高。其中,S6测区Cu、Bi、Ag异常范围较大,且铜含量达10%,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9.
甘肃河西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河西少数民族地区幅员辽阔 ,民族众多 ,自然风光优美 ,人文景观独特 ,具有坚实的生态旅游开发的基础。发展生态旅游是该区发展旅游业的必然选择。河西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应着力开发民俗风情游、宗教朝觐游、森林草原生态游、雪山冰川探险游、野生动植物观赏游等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实施多元化开发战略 ,进行科学规划管理并采取多种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五凉时期,由于政府采取了保境安民、惠益百姓、重视水利以及招抚流亡、和辑各族的政策,河西地区农业有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