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和欧盟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的经济体,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欧贸易额迅速增长,欧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随着中欧贸易的不断增长,中欧贸易摩擦也不断地增加,严重的影响了中欧贸易关系,中欧贸易摩擦问题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以中欧贸易为视角研究了中欧贸易摩擦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商》2015,(7)
近年来中欧之间的贸易飞速发展,同时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失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欧盟内部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增强。中欧贸易摩擦的加剧不仅制约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破坏了公平的贸易环境,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阻碍因素。本文从近年中欧贸易升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入手,通过中欧贸易额和欧盟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例分析中欧贸易摩擦的新特点,中欧贸易额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产生影响。中欧贸易应该顺利发展,减少贸易摩擦,促进双方的经济来往和发展,达到双赢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欧债危机的白热化发展引起了欧盟内部保护主义浪潮,欧盟频繁向中国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这直接影响了中欧贸易的发展。在欧债危机背景下,中国要想保护外贸经济、促进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就必须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的策略,而制定正确的策略的基础是了解哪些因素影响了中欧贸易发展。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模型分析影响中欧贸易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得出中欧双边购买力、政治关系以及汇率波动是影响程度最大的三个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中国政府及企业应对现今紧张的中欧贸易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6月1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上海表示,中国政府赞赏欧盟解决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诚意,欧盟努力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而不像有些国家试图采取单方面的行动来解决问题。薄熙来是在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就中欧纺织品贸易谈判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相似文献   

5.
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机制自2008年正式启动以来,在加深中欧经贸合作、携手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和第一次中欧经贸对话不同的是, "务实"和"双赢"成为第二次中欧经贸对话的关键词.5月8日,中欧双方在"危机时期促进商业机会,通过贸易和投资开放刺激经济重振"的主题下,围绕贸易与投资等七项议题展开讨论,就加强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关》2010,(9):16-18
2010年9月1-2日,中欧海关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与欧盟委员会税收、关税联盟、审计和反欺诈委员阿吉达斯·萨梅塔(Algirdas Semeta)出席了会议。本次研讨会以"中欧现代海关——促进守法贸易,保护公众利益"为主题,就新时期海关职能、作用和职能实现方式进行了深度探讨。翌日,中欧联合海关合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上海举行,中欧海关高官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中国海关》杂志社社长曾庆龙对欧盟委员会税收、关税联盟、审计和反欺诈委员阿吉达斯·萨梅塔进行了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7.
吴思思 《致富时代》2010,(1):145-145
2010年是中欧建交的第35个年头,从经济外交视角考察双边经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欧盟的经济政策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一直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国与欧盟近十年经济贸易方面的研究,以静态的方式,从贸易历史到发展现状,再浅析了中国与欧盟经济贸易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现如今我们能做到的是从政策上改善中欧贸易发展的环境,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中国与欧盟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并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欧制成品贸易主要是建立在中欧资源禀赋差异基础上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欧人均收入差距和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显著地促进了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而规模经济、市场规模因素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研发投入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虽然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科技教育发展增加投入,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中欧研发水平的差距,但是对中国出口贸易转型的作用仍然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9.
王安国 《国际经贸探索》1998,14(4):11-13,21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全球性恢复阶段,酝酿已久的欧元终于快要诞生了。欧洲货币体系转变成欧洲货币联盟,对全球金融格局、贸易特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未来欧元启动后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在贸易市场、贸易保护、贸易成本、贸易风险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认为,建立了欧洲货币联盟后,中欧之间的贸易将从内容与形式上面临着全新的局面,欧元启动过程中和启动后产生的种种问题与矛盾,或者促进或者阻碍着中欧贸易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8日下午,2006中欧洽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议宣布,中欧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贸洽谈活动——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将于2006年11月9日~10日在成都举行。  相似文献   

11.
尚鸣 《大经贸》2009,(6):56-57
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机制自2008年正式启动以来,在加深中欧经贸合作、携手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和第一次中欧经贸对话不同的是,“务实”和“双赢”成为第二次中欧经贸对话的关键词。5月8日,中欧双方在“危机时期促进商业机会,通过贸易和投资开放刺激经济重振”的主题下,围绕贸易与投资等七项议题展开讨论,就加强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对于中欧双方来说,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帮助各自经济尽早恢复。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  相似文献   

12.
李夏玲 《商业时代》2007,(4):33-34,37
中欧双边经贸关系一直发展良好,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首先分析了欧盟对华经济贸易政策的发展历程,其次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了欧盟制定的对华经贸政策,最后对进一步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效应对中欧贸易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Michaely指数纳入引力模型,并建立面板协整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中欧贸易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欧洲经济一体化促使欧盟的经济小国调整自身生产和贸易结构以适应欧盟的生产贸易结构,欧盟经济大国对华贸易则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从长期看贸易转移效应是影响中欧双边贸易流量的最主要因素,而贸易创造效应、中欧双方的经济规模以及汇率因素也对贸易流量有重要影响;短期在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共同作用下,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外贸易》2004,(6):20-21
近年来,中欧贸易迅速发展。,而与之对照的则是欧美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摩擦日益加剧.所以,在中欧美三角关系中,由于中欧关系的发展,美国不会强化对中国的经济制裁,让欧盟等国从中国的市场中独享经济利益。因此,美国政府必然会想办法制定积极的对华经贸政策,利用WTO机制,更加灵活地处理同中国分歧,加强与欧盟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渐走向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中欧贸易摩擦已经司空见惯,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是中欧贸易摩擦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此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13年金秋,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自此,“一带一路”掀开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篇章,开启了亚欧国家合作发展新纪元。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中欧班列渐成串联中亚、连通中欧的旗舰项目。历经十余年探索与发展,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国际运输的新通道,成为亚欧贸易的陆上桥梁。新疆地处我国西北,与俄罗斯、蒙古、巴勒斯坦、阿富汗和中亚三国接壤,拥有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双陆路口岸,是中欧班列西行出境的必经之地。新疆借助中欧班列的巨大优势,建构了地域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深化了国际产能合作,优化了区域开放格局,畅通了国际物流通道,维护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新疆对外贸易和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沿线多国“一体化”共建提供了有力支撑。文章通过分析中欧班列发展的现状,阐述中欧班列对新疆对外贸易的规模增长、贸易平衡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贸易方式转型、贸易成本降低、陆港建设推进等影响,提出借力中欧班列促进新疆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欧盟东扩”的中国与新入盟十国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 《江苏商论》2005,(12):73-74
新入盟的中欧十国与中国的经济在许多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必然会给中国的对欧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仅就中国与新入欧盟的中欧十国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分析我国的出口形势和下一步的贸易政策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与欧盟贸易中,农产品贸易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并且近两年由于欧盟东扩以及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影响,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缓慢。但是,随着WTO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谈判、欧盟CAP的改革以及中欧双方对于农业发展的更加重视,中欧农产品贸易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在分析中欧农产品贸易现状和发展前景之后,将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中欧建交30周年。而目前,中欧之间的经贸发展令人瞩目。根据中国官方统计,2004年5月欧盟东扩后双边贸易提前两年超过1500亿美元,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外资来源地,而中国则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同时,欧盟与中国间高层领导互访不断,去年12月底温家宝总理出席了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温总理访欧期间,中国与欧盟共签署了数十亿美元的贸易合同。2月24日欧盟贸易委员彼得·曼德尔森先生对中国进行了上任以来的第一次正式访华活动。在欧盟与中国关系不断升温的背景下,本刊记者日前对话欧盟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副团长、公使衔参赞弗兰斯·叶森先生,聆听他就中欧贸易发展状况、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双边贸易摩擦和纺织品贸易等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欧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缺陷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文章通过对2000年以来中欧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发现中欧服务贸易行业优势及其变动呈现不同特点:欧盟新兴服务贸易竞争力稳步递增,中国部分新兴服务贸易竞争力持续递增,但速度不足,中欧新兴服务贸易差距显著;中国建筑服务竞争优势明显,旅游服务竞争优势迅速丧失,中欧传统服务贸易虽差距较小,但差距在增大。随后分析差距产生原因,提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路径,旨在明确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为中国服务贸易转型升级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