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诗经》"风"诗中三首《扬之水》同名诗以相似曲调演绎了三种爱情形态。水之动态兴象和整齐的形式及简净有力的语言使其独具美感。文章辨析诗旨并比较《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及《唐风·扬之水》三者的起兴、意象及诗体韵律。  相似文献   

2.
《诗经·兔■》篇"肃肃"一词的确解,直接关系到整篇诗歌主旨的探求。历代关于"肃肃"的歧解主要纠结于其指人而言还是指器而言。本文从《诗》内互证、赋《诗》引《诗》、"肃"字本义及其狩猎实践等多重证据考察,发现其作为"恭敬貌"更为合乎事实。诗人由捕猎者的恭敬其事,预见其作为武夫之有勇有谋,可堪公侯好仇、腹心之大用。《兔■》实是一首歌颂武夫之作。  相似文献   

3.
<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感于自身身世,吟咏死亡之作.陶渊明在这三首诗中将对死亡的思考上升到哲学层面,从而表达出一种"委运任化"的死亡观.本文结合魏晋文人创作挽歌诗的风气和传统,分析<拟挽歌辞>在写作手法和内容上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并试图阐发三首诗所体现的死亡观与陶渊明生平思想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4.
《全宋诗》虽著录两宋诗人9000余人,但仍遗漏了部分有诗歌传世的作者及其诗作。通过查考部分方志文献,补卢知源、彭延年、张昷之等18位诗作者,诗25首,且作考订。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精神文明建设比做一首歌,奉献就是这歌的优美旋律;如果把精神文明建设比做一首诗,爱心就是这诗的最美篇章;如果把精神文明建设比做一幅画,医患浓情就是这画的绚丽色彩。当你走近湘潭市中心医院,感受最多的是白衣天使对患者涓涓的爱,你会发现正是这如歌、如诗、如画的文明之花,将医院装扮得春意融融。  相似文献   

6.
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刚刚召开的太阳神第五届珍珠店模式研讨会上,记者听到了三星商务董事何涛以《为有源头活水来》为题的演讲,不由得回忆起了与他的几次接触。  相似文献   

7.
赫尔曼·黑塞和王维生活在不同时代,分属东西两大不同文化体系,但二者在诗歌创作上有着诸多可供比较之处。黑塞诗集《堤契诺之歌》中所呈现出的"诗"与"画"的关系,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特色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创作的相似性不仅源于相近的艺术气质,也与他们相似的人生经历有关。同时,黑塞所受的中国文化的熏陶也拉近了二者精神层面的距离,使得两人在诗歌创作中的比较有了依据和可能。  相似文献   

8.
《老子》一书,在继承前人有关“道”的论述的基础上.总结了自然社会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是一部优美的哲学诗,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主张的“道”的思想,包括自然之道、为政管理之道、立身处世之道三个层面.在科技不断发展和知识爆炸的今天,用现代眼光重新阐释,对于传承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仍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吴文英词与与李商隐诗有共同的特点:深情美、朦胧美、格律典雅美。然而因两人的个性经历、所处时代及文体自身特点不同等原因,这些共同特点中又有差异。本文对此进行比较研究,力图对《四库提要》"词家之有吴文英,如诗家之有李商隐"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心海三书"是指由牟心海先生编著的《彭定安的学术世界》《王向峰的美学世界》《武斌的学术世界》等三部学术著作。三部著作的完成是作者由艺术创作拓展到学术研究的成功之举。虽然表面上看是研究了三位学者,但是最终还是归结到这三位学者的文化精神上。"心海三书"反映出作者不仅善于形象思维,也善于理论思维,是艺术研究的一种跨越和沟通;也显示了文化的担当和社会责任的理论自觉。"心海三书"是一种文化现象,他的创成说明没有对多学科领域的把握是不可能实现的。辽宁文化的优雅、大气、敢于承担,在这三书中有了集中的体现,对构建辽宁有特色的文化,为推动辽宁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