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美国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中美337争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晓云 《世界经济研究》2006,66(3):34-38,33
“特别301条款”和“337条款”共同构成了美国知识产权国际预防和保护的法律体系重要内容。后者由于″一石两鸟″的法律和限制贸易作用在实践中得到广泛使用。近十年来,337调查大多涉及专利侵权,集中在亚洲管辖区内的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等。随着美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优势在经济贸易方面的逐步体现,以及中美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入,中美337争端作为伴随中美贸易战略摩擦而存在的一般性摩擦,将会在一定时间内长期存在,并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他国家成功应对美国337调查的经验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借鉴和思考,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仍是解决中美337争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美国《关税法》第337条(简称337条款),又称“不公平贸易做法”条款,是美国对不公平进口做法提供法律救济的主要工具。337条款与国人所熟知的美国《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301条款的作用机制不同。301条款主要针对美国贸易伙伴的不公平贸易做法,由美国政府授权贸易代表署(USTR)与有关政府谈判,促使对方政府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谈判无法达成协议时,采取报复性措施;而337条款则针对侵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同时,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也日益增多。美国“337调查”主要针对有关知识产权的不公平贸易做法,该调查程序简单,耗时较少,但制裁后果十分严重。目前,我国企业已经成为美国“337调查”的首要目标。如何避免及应对“337调查”是目前国家和企业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卢梦杉 《特区经济》2011,(8):275-276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频发,其中,美国以保护本国知识产权为由频频对中国输美产品发起的337调查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出口,成为中美知识产权交锋的主要战场。本文通过首先介绍了美国《关税法》337条款的内容,然后分析了目前中国企业因为"337条款"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中国政府和企业在面对"337条款"时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宁波经济》2006,(4):13-14
337调查是继美国频繁实施反倾销调查和特别保障措施之后,实施的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非关税壁垒。近年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我国企业频频发起337调查,我市也有一些企业涉案,对我产品出口美国市场带来影响。美国337调查的特点337调查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节。337条款最初是被设计为进口救济的兜底条款,将除倾销、补贴外的所有不公平贸易实践包括在内。但  相似文献   

6.
李少芬 《特区经济》2005,(5):240-241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实施的各种新贸易壁垒不断增多,花样也不断翻新,让中国企业忙于应付,“337条款”即是在反倾销、进口限制、绿色壁垒之后,美国企业越来越倾向使用的一种贸易保护手段。一、“337条款”的内容“337条款”源自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并先后于1974、1  相似文献   

7.
“337调查”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关税法》第“337条款”授权,对进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公平行为”和“不正当手段”进行调查.违反337条款的产品将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迄今为止,337调查案件大部分涉及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对于美国企业来说,提起337调查的门槛比较低.而对应诉企业来说,应诉难度要大于反倾销。我国企业对337调查知之甚少,近年又频频遭遇337调查。因此,正确认识和应对337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337调查”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关税法》第 337条款授权,对进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公平行为”和 “不正当手段”进行调查,违反“337条款”的产品将被禁 止进入美国市场。迄今为止,“337调查”案件大部分涉及 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对于美国企业来说,提起“337调查” 的门槛比较低,而对应诉企业来说,应诉难度要大于反倾 销。我国企业对“337调查”知之甚少,近年又频频遭遇 “337调查”。因此,正确认识和应对“337调查”具有重要 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来,美国"337条款"以其巨大的杀伤力让国人对它逐渐熟悉起来。从最初的不知"337"为何物,到知晓,进而谈"337"色变,这个过程对于许多曾遭遇美国"337调查"的中国企业来说是痛苦的,教训是惨痛的。"337条款"因为最早出现在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而得名,此后美国历次贸易立法不断对这一条款加以修正与发展,今天所讲的"337条款"实际上是指1988年《结合贸易与竞争法》第1342条中"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做法"。"337条款"是一种旨在为美国国内产业提供强大的主要以知识产权为手段的贸易救济措施。负责审理337案件的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它可以应美国国内企业的申请展开这一调查。与美国费时耗力、复杂冗长的司  相似文献   

10.
陈凯 《中国经贸》2009,(10):6-8
“337调查”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关税法》第“337条款”授权,对进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公平行为”和“不正当手段”进行调查,违反337条款的产品将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337调查案件大部分涉及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对于美国企业来说,提起337调查的门槛比较低,而对应诉企业来说,应诉难度要大于反倾销。我国企业对337调查知之甚少,“337调查”应诉成本很高,鲜有成功案例可借鉴。有关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遭遇337调查风险加大。因此,正确认识和应对337调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应对实务经验中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1994年至2003年中,中国的出口从1210亿美元发展到3654亿美元。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近期,以美国和日本为主的发达国家提出我国政府应调高人民币汇率的要定,在此情况下,我国出口企业更应注意进口国采用其他手段遏制我国产品出的“337条款”。 一、何为“337条款” “337条款”是指美国1930年出台的关税法的第337条款,是针对不公平  相似文献   

12.
337条款调查是美国关税法中一种具有一定隐蔽性的贸易救济措施。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337条款调查的主要产品来源国。江苏省作为外贸大省,本省企业遭遇337条款调查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在应对337条款调查中,江苏省企业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当在总结以往实践的基础上研析最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是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的简称,现被汇编在《美国法典》第19编1337节。337条款的主要内容是:“如果任何进口行为存在不公平竞争方法或者不公平做法(主要指侵犯美国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和实用新型设计方案等知识产权),可能对美国产业造成抑制.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可以应美国国内企业的申请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4.
第一起针对我国企业的337调查案件开始于1986年。从1995年开始。美国每年都对我国企业发起337调查。并呈现不断增加态势,美国企业频繁利用“337条款”对我国企业提起诉讼。以期打击我国企业的出口潜力。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制造”越来越多地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对我国企业的337调查增长非常快。截至2008年12月31日。ITC针对我国企业发起的337调查高达90起。我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美国337调查的最大目标国和受害国。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美国“特别301条款”,“337 条款”在中国知之甚少。“337调查”已成为继反倾销调查以后中国产品出口的新障碍,相对于反倾销,‘337条款’更为苛刻,该条款规定,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一旦认定某项进口产品侵犯美国企业专利权,则可颁布命令,禁止进口该项产品。其结果是特定企业的相关产品乃至全行业的相关产品都无法进入美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对美国贸易数量和品种的不断增长,中美知识产权纠纷日趋激烈,“337调查”已成为继反倾销之后中国产品出口美国的又一主要障碍,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选择337调查来限制、封杀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近年来,美国对中国企业进行337调查的案件直线上升,中国已成为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和最大受害国。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337调查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对我国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其鲁  于正河 《山东经济》2006,22(1):152-154
随着中国日益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其对外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近年来出口美国的产品不断遭受到美国关税法337条款的调查和诉讼,成为继反倾销之后影响中国产品出口的又一严重壁垒。文章从对337条款的简介入手,通过对337条款与反倾销的比较研究,分析了337条款的特点,从被诉企业的数量和反应两方面说明337条款对我国企业造成的影响,最后从攻防两个角度提出了我国应对美国337条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科学决策》2004,(7):55-58
有迹象表明,“337条款”正成为美国公司针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各种专利诉讼的主要武器,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开始利用这一条款将中国公司推向被告席。近三年来,美国企业依据“337条款”起诉中国出口产品的诉讼已有17起,目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在调查的11起诉讼中,有4起诉讼是直接针对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19.
"337条款"对美国进口贸易的知识产权保护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蓉 《特区经济》2005,(4):232-233
一、“337条款”——美国进口贸易的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保护是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而出现的,只要有国际贸易,各国为保护本国市场和相关产业,就必然有相关贸易保护存在。而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如关税、配额、许可证等,由于受到WTO规则的约束,其作用大为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以各种名义设置了新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个小小的“地板锁扣”,引发美国启动337条款调查,17家中国木地板企业卷入知识产权“漩涡”,但是,巨额的应诉费让一些企业望而却步。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企业一旦败诉,将拖累整个中国木地板出口企业退出美国市场。其实,这不仅仅是木地板企业面临的问题,而是中国所有企业必须突破的一条“封锁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