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华县皮影产业忧思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皮影源于中国,中国皮影源于西汉时期的关中,而关中皮影发祥在华山脚下东府华州(华县)的灯影。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曾经辉煌的华县皮影戏日渐式微,一度处于灭绝的边缘。  相似文献   

2.
皮影是中国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的独特的艺术品种。“表演影戏有名的地方,为河北滦县一带。”本文主要从唐山皮影的造型艺术进行研究,揭示了唐山皮影独特的艺术魅力。提出把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将传统艺术融为现代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3.
王娜 《理论观察》2013,(12):95-97
中国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在古代风靡一时,为民族艺术的繁荣做出很大的贡献,也给周边国家和地区带来深刻的影响.面临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皮影等传统民间艺术的立足之地也在逐步的缩小.本文通过对以动画为代表的现代传播方式的分析,以川北地区的皮影戏为例,将川北皮影戏的传承与现代动画片相结合进行探讨,得出一些启示,希望能为同类型民间传统艺术(如剪纸、木偶戏、摊戏等)提供传承和保护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阎姝宏 《东北之窗》2010,(12):66-68
皮影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老的剧种之一,是亟须保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传皮影戏起于汉代,清朝时已十分流行,经过改造创新而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皮影戏.如河北乐亭皮影、唐山皮影、河南罗山皮影、山西皮影等,深受各地观众的喜爱。 皮影戏植根于民间,受各地风情、方言、习俗、审美观点等影响,逐渐形成了各自特色。尤其是皮影音乐,更呈现出强烈的地域特点,对当地其他音乐形式的发展和演变起到特殊的催化作用,辽南皮影音乐对与它同期存在或稍后于它而存在的辽宁地区其他音乐形式则产生了“温床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论碗碗腔     
古同州、朝州地区的皮影唱腔——碗碗腔久负盛名。本文探讨了碗碗腔——古老唱腔的渊源、发展历程,分析了碗碗腔的艺术特点:论述了碗碗腔与当地皮影艺术的关系与演变。  相似文献   

6.
江浩 《走向世界》2010,(18):98-100
山东皮影戏第三代传人李兴堂老人的家坐落在济南经三路50号一个简陋杂乱的小院里。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镜框里镶的,箱子里、影集里装的全都是栩栩如生的皮影影人。面对它们,你会感到小屋内堆积着沉甸甸的皮影历史。  相似文献   

7.
皮影传奇     
澄波  张春雷 《东北之窗》2011,(12):56-57
6月11日,我国第6个文化遗产日,62岁的宋国超在家中给皮影上色。他是复州皮影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复州皮影戏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独特的造型工艺及原生态的辽南民间唱腔、音乐、影卷等见长。宋国超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爱学皮影的,心里就不免遗憾。  相似文献   

8.
望奎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早在宋代就已盛行于宫廷市井。这一宋时盛景决非无源突降,它必然经过一段漫长的孕育萌芽、发展演进和成熟的前期历程。然而现在的皮影正受电影、电视、游戏等各种新视听的冲击,处境很尴尬,所以我们应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保护它。  相似文献   

9.
尹生香 《中国西部》2016,(10):38-45
人们说皮影戏是电影的先导。电影发源于法国,皮影戏的故乡是中国。绚烂华美的图案化皮影造型、神话色彩浓郁的剧目、古朴的演出方式、古老优美的皮影唱腔……青海皮影戏,当地叫唱影子、灯影戏。它可是三百年来河湟地区民间艺术家们融会创造、有着浓郁乡土特色的戏剧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0.
阿雍  江浩 《走向世界》2007,(8):74-77
1917年,鲁南一带连年灾荒,一位邹县皮影艺人带着家人和弟子逃荒北上,一路赶到济南府,在城内的东安市场、趵突泉、新市场一带演出,他们诙谐滑稽的表演果然赢得叫好声不绝,收入逐日增多.皮影艺人见济南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在官扎营一带租了块地皮,盖了几间房子,旁边种菜种粮,过起了半农半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胡学军 《宁波通讯》2013,(14):74-77
有外国友人说,中国有种"比金子还贵重"的艺术,她生长在古老的楚王故里——云梦。那乡土味浓厚得掉渣,却是"闪电般如魔术"的艺术,这就是皮影戏。穿越三百年的时光,从清中叶时期流传盛行于湖北云梦的皮影戏,是中国的"皮影艺术之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享誉海内外。皮影戏距今已有2000多年,起源于秦末"楚""汉"相争,张良情急之下用皮革来迷惑敌人的故事,后人受这个故事的启发,创造了皮  相似文献   

12.
阎承骏 《东北之窗》2011,(Z1):100-101
辽南民间一抹暗香清朝末年,金州副都统府派出衙门笔帖式(即现今的文书)阎传家,带人赴唐山一带学习皮影戏,并将唐山皮影戏一整套制作和表演艺术移植于金州,开创了辽南皮影的先河。当时,从唐山学艺归来的阎传家等人,每天就在金州副都统府衙门的院子里演练皮影戏,逢年过节还在这里为百姓演出。上世纪30年代,金州皮影此时已从金州城内传播到四周农村,当时的皮影艺人都居住在金州二十里堡和三十里堡一带,金州皮影的第四代传人赵贵范、许莲凤、陈美芝现在居住在金州二十里堡赵家村。  相似文献   

13.
苏航 《东北之窗》2013,(1):68-69
大连的这个冬天特别冷,但是在逞些皮影艺人的心里,却揣着久久不退的睚意。在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六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携手大连渤海艺术哥究院和视频英才网,特邀64岁的民间艺人宋国超带着他的戏班子来到大连,在新堡罗酒店一住十天,把他们的皮影戏代表居目录制下来。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非遗抢救行动。  相似文献   

14.
“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古老的皮影戏有了新的表演形式。24位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22岁、平均身高1126米的“袖珍”演员,正紧张地在简易排练厅内排练节目,准备把皮影搬上春节晚会。  相似文献   

15.
“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古老的皮影戏有了新的表演形式。24位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22岁、平均身高1126米的“袖珍”演员,正紧张地在简易排练厅内排练节目,准备把皮影搬上春节晚会。  相似文献   

16.
方社会  钟闻 《西部论丛》2008,(10):80-81
“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艺术几乎集中了所有的中国造型艺术如剪纸、窗花、门画、工艺美术、雕刻的精髓。据中国西安皮影博物馆馆长江国庆介绍,近几年关注皮影收藏的人越来越多,皮影的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  相似文献   

17.
两年无一人学艺 剧团随时会停演编辑部:听着字正腔圆的演唱、抑扬顿挫的道白、旋律激昂的四胡伴奏、铿锵有力的锣鼓点子,看着皮影在老艺人的操纵下,在光与影中翻飞、跳动,台下的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还时不时的大声叫着好!好!,以示对精彩段子的回应。当笔者身临其境,第一次现场目睹到湖北省谷城县城关镇老街皮影戏后,也被这古老的文化艺术所感染。  相似文献   

18.
皮影戏发源于陕西、 山西、 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剧之一.与陕西、 甘肃一代的皮影高度约30~40厘米不同,每张腾冲皮影的高度基本都超过50厘米,大的甚至达到70~80厘米,因此腾冲皮影又有"大皮影"之称.与影视剧的"录播"相比,腾冲皮影戏并不依赖现成的剧本,而是需要大量的即兴发挥,完全是"现场直播",因此极为考验艺人的艺术功底,而且演出还是个透支体力的活,从这层角度看皮影演出又比拍影视剧难度更大些.腾冲未来皮影发展策略:正视传统艺术没落的现实,走产业化创新发展之路;抓住腾冲旅游发展机遇,实现皮影与旅游共生共进;加大腾冲皮影戏宣传推介,推动腾冲皮影"以点带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宁 《魅力中国》2008,(4):96-96
皮影是对皮影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一枝艺术奇葩,融合了民俗文艺的习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国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庆阳环县的皮影艺术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它的历史久远,艺术表现手法更丰富,近年来在海内外影响力极大。  相似文献   

20.
编辑部: 听着字正腔圆的演唱、抑扬顿挫的道白、旋律激昂的四胡伴奏、铿锵有力的锣鼓点子,看着皮影在老艺人的操纵下,在光与影中翻飞、跳动,台下的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还时不时的大声叫着“好!好!”,以示对精彩段子的回应。当笔者身临其境,第一次现场目睹到湖北省谷城县城关镇老街皮影戏后,也被这古老的文化艺术所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