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最终稿。它以最低资本要求、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为三大支柱,对《巴塞尔资本协议》进行了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修订。《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于2006年底从10国集团开始并逐步在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实施。尽管银监会表示我国在2006年后几年内仍将实施1988年的旧协议,但我国银行业仍不可避免的将在资本充足监管、激励相容监管、全面风险管理、充分的信息披露等问题上面临挑战,而我国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和我国银行业的国外经营活动也将面临重大考验。本文将主要介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内容以及我国银行业将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苏毅 《资本市场》2003,(12):63-65
<正> 2003年4月29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稿,征求各国监管当局的意见。7月31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致函巴塞尔委员会主席卡如纳先生,代表中国监管当局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鉴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稿的核心是完善资本充足率框架,中国银监会已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起草了我国新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并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出台。本文拟从银行管制的历史角度,从分析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入手,通过国际比较,探讨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有效性,并以中国四大国有独资银行及十家股份制银行的历史数据作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爽 《发展研究》2003,(1):19-20
当前,我国银行信息披露工作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与国际银行业的监管要求不相适应,亟待加以改进和规范。 一、规范银行信息披露符合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发展趋势。 (一)银行透明度——巴塞尔委员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银行业监管的国际组织——巴塞尔委员会于2001年1月16日发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草案)》。草案经广泛征求意见并作全面修改后,将于2005年开始在全球银行业中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商业银行的有效监管归纳为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所谓市场  相似文献   

4.
巴塞尔协议监管思想的深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6月25日,巴塞尔委员会发表了经过两度修正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第三个征求意见稿,决定将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推迟到2002年初,同时决定将原定2001年末完成新协议的制定并在2004年实施新协议的安排分别推迟到2002年和2005年。从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到1999年6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第一个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再到2005年新协议的正式实施,时间跨度长达30年。几十年来,巴塞尔协议的内容不断丰富,所体现的监管思想也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风险资产计算与内部信用评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全球日益剧烈的经济波动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国际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The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决定对1988年7月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Capital Measure and Capital Standards,以下简称《巴塞尔协议》)进行彻底的修改。2001年1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新巴塞尔协议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协议》),并计划于2003年以前推出正式文件,以取代1988年通过的《巴塞尔协议》。1988  相似文献   

6.
巴塞尔协议的嬗变轨迹 巴塞尔资本协议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趋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针对的是跨国银行监管这个国际金融监管中的明显盲区.1974年,德国赫斯塔特银行和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相继倒闭,催生了十国集团央行成立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以制定统一的国际银行监管规则.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的国际债务危机(核心是各国资本要求不一致造成的不公平竞争),促使BCBS公布了1988年版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巴塞尔协议I.  相似文献   

7.
新资本协议草案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国平 《当代财经》2001,(12):40-42,48
新资本协议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根本大法,是在分析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与不足基础上广泛吸收多方意见后形成的新的监督措施,考察新资本协议草案的主要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可探讨我国金融业监督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一、巴塞尔协议的产生与发展是博弈的历史轨迹1 974 年原联邦德国赫斯塔特银行 (HerstattBank)的倒闭促成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诞生 ,其直接成果是《巴塞尔协议 :银行海外机构的监管原则》 ( 1975年 )、《巴塞尔协定》 ( 1983年 )、《巴塞尔资本协议》 ( 1988年 ) ;1991年国际商业信贷银行 (BCII倒闭 ,暴露了《巴塞尔协定》所确立的国际监管体制的缺陷 ,如监管信息的获取和交流渠道不畅等一系列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后 ,巴塞尔委员会于 1992年7月发布了《国际银行集团及其跨境机构监管的最低标准》 ;1988年的《资本协议》并没有考虑到市场风险 ,在 90年代金融主体机构与此博弈的结果是大量金融创新的出现 ,市场风险越来越显性化 ,在 1995年英国巴林事件和日本大和事件的推动下 ,巴委会于 1996年初正式推出了《市场风险修正案》 ;BBCI事件、巴林事件、里昂事件、大和事件、信友事件等向国际金融监管者表明金融机构通过市场开拓和金融工具创新等规避监管 ,使得任何国家银行体系的脆弱性都具有很强的传染力。因此 ,巴委会于 1997年 9月正式发布了《核心原则》。 2 0 ...  相似文献   

9.
刘亮 《资本市场》2006,(10):52-53
<正>面对越来越开放的金融市场,如何加强对中外资银行的监管?如何提高金融体系运行的稳健性?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加强金融监管提供了契机。巴塞尔委员会完成了对1988年银行资本协议的修订.修订后的协议被称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新资本协议被认为是代表了对银行系统最先进的风险管理水平。而按照新协议实施监管.将增强银行系统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性,使整个金融体系运行更加稳健。按计划.新资本协议将于2006年底前在西方十国集  相似文献   

10.
王江凌 《生产力研究》2006,(8):64-65,78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较之1988资本协议,通过引入银行和市场监管力量,扩展风险监管对象,完善风险监管敏感性和适应性,提高了银行监管安全性;通过构建以内部控制为主、外部监管为辅的新型监管模式,强化利益激励,建立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了银行监管效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体现出安全与效率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国际银行监管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强金融监管再次成为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乃至公众的焦点,金融危机暴露出银行资本约束机制的一系列缺陷,促使资本监管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又一次集中检讨和改革。巴塞尔委员会自2009年起着手研究新一轮的资本监管改革方案,并于2010年12月正式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简称"巴Ⅲ"),"巴Ⅲ"确立了银行资本监管新标杆和新高度。中国银监会于2004年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后根据"巴Ⅱ"等配套要求,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风险计量和管理指引。2012年6月,银监会正式颁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简称"资本办法"),标志着以"巴Ⅲ"为基础的中国银行资本监管新标准在国内的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2.
新巴塞尔资拳协议在借鉴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基本构架基础上,引入了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管以及市场约束,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综现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新巴塞尔资拳协议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研究上。  相似文献   

13.
根据巴塞尔国际银行资本监管原则的发展进行跟进式研究,一直是中国银行业监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的历史演进与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监管改革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按照巴塞尔协议Ⅲ的扣除项要求,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对资本充足率进行了重新测算。研究表明:尽管当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有一半已经达到了巴塞尔协议Ⅲ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是长期内面临资本补充压力。文章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资本框架》出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新资本框架出台的背景银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加强对银行的风险监管、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健是各国监管当局的首要任务。为加强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十国集团于1974年底成立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该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以国际银行的风险监管为核心,先后制定、达成了一系列原则和协议,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1988年发布的《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又称为巴塞尔协议。80年代拉美的债务危机对西方银行产生了巨大冲击,促使银行监管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以资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监管成本与监管收益分析法,从资本充足率监管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资本收益两方面入手,实证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有效性。目的是验证《新巴塞尔协议》的指导意义;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本充足率的效率区间。文章最后就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问题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探析《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冲 《经济研究导刊》2011,(23):123-125
《巴塞尔协议Ⅲ》是美国金融危机后银行监管领域最重要的改革方案之一,其核心内容在于重新制定了资本性指标、流动性指标以及杠杆率指标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巴塞尔协议Ⅲ》必将对我国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的银行业在监管不断趋紧的政策环境中,最优的策略就是注重资本质量,向"轻资本"模式靠拢,走特色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巴塞尔国际银行资本监管原则的发展进行跟进式研究,一直是中国银行业监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的历史演进与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监管改革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按照巴塞尔协议Ⅲ的扣除项要求,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对资本充足率进行了重新测算.研究表明:尽管当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有一半已经达到了巴塞尔协议Ⅲ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是长期内面临资本补充压力.文章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为三大支柱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在2002年初由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之后,经过繁杂的征求意见和修订程序,将逐步进入实施阶段。 从新资本协议框架构成看,支柱一最低资本金要求在适当延续1688年版巴塞尔资本协议对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基础上,对资本金要求所覆盖的风险范  相似文献   

19.
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作为全球统一的金融监管标准,对全球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巴塞尔协议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审慎监管、资本充足率监管及流动性监管方面。本文收集整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监管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归纳了最近五年的代表性观点,以期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朱美荣 《时代经贸》2007,5(11X):174-175
防范金融风险,加强监管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论文通过对《新巴塞尔协议》中关于信用风险新规定的研究,探讨了《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在剖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改革的一点建议,希望能对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有益启示,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