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油公司控制油气资产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直接拥有或通过控股子公司、合营或联营等方式间接拥有.通过这些投资方式取得的油气储量和产量如何反映在公司的年报中.已经成为有关方面关注的问题,讨论的焦点是关于合并报表中油气探明储量和产量的披露口径.本文介绍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关于油气含量和产量披露的现行规定,以美国上市石油公司雪佛龙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的油气储量和产量披露为案例,分析总结了上市石油公司合并油气储量和产量披露的范围.结合SEC和FASB关于油气披露的新规定,展望了石油公司油气披露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上市石油公司储量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证券监管部门普遍要求上市石油公司充分披露其油气储量数量和价值信息,以帮助投资者正确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允许石油公司采用成果法和全部成本法中的任何一种编制主要财务报表,并以储量认可法编制的财务报表作为补充资料。我国长期以来储量价值信息较少受到重视。由于与国外在储量概念、储量分类上存在差异,储量价值的计算缺乏统一规范,目前我国对储量信息进行规范化报告并与国际惯例取得一致尚没有一定困难。但随着石油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石油公司拥有的储量价值已不仅仅是国有资源和财富,而是投资者潜在和现实报酬的体现,披露储量价值信息应成为石油公司向投资者报告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上半年,在美国上市的石油公司首次填报了SEC新准则下的年报(Form10-K或Form20-F报表)。通过分析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道达尔、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8家国内外综合性石油公司的SEC年报,揭示出新准则对油气储量评估和披露的三个主要影响:1)新准则对储量变化的主要影响体现在非常规油气储量,非常规石油储量占年度新增石油证实储量的比例较大,石油储量接替率上升;2)首次对证实未开发储量(PUD)的状况进行全面披露,PUD既是石油公司未来增长的主要潜力,也是主要的可能带来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3)可靠技术的应用使部分石油公司有效地增加了证实储量。  相似文献   

4.
开展SEC储量评估是《美国联邦法规》的要求。2000年开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先后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此后各公司每年按照SEC要求披露油气作业方面的内容。三家石油公司于上市伊始便分别委托外国储量评估公司进行储量评估。这种做法存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风险,且不利于国内石油公司油气储量自身评估人才的培养,同时会造成国内石油公司缺乏与美国SEC"面对面"的沟通能力,易丧失话语权。因此,可考虑从国家和石油公司两个层面建立SEC储量评估机构和机制,建立独立于生产与经营部门的储量评估与监管(内控)体系,培养SEC储量评估专家人才,完善储量评估技术体系,强化储量数据管理,适当开展与国外储量评估公司的合作,分阶段逐步实现SEC储量独立评估。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在发行欧洲债券公告书中披露,“中部里海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俄罗斯“天燃气工业”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的合资公司)在里海大陆架中部构造发现新油气,C1+C2级石油储量达1.8亿吨,C3级石油储量达2.77亿吨。  相似文献   

6.
最近,亚瑟·安德森公司对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备案的216家石油公司的油气储量、经营及财务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994年大石油公司和独立石油公司重新重视对美国油气储量的勘探开发。尽管美国的油气价格低而不稳,但它们仍乐观地增加在美国的勘探开发投入,同时增加技术开发的投资,从而降低了储量重置成本,提高了产量替代率。1994年这些公司在美国国内的石油储量有所下降,而国外石油储量有所上升;国内天然气储量和产量有所增加;大石油公司的国内外油气生产总收入和经营利润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以来,国际上普遍应用的两个油气储量规范进行了修订和更新。石油工程师学会(SPE)在2007年批准并发布了“石油资源管理系统(PRMS)”;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2008年批准公布了更新的S—X条例中有关油气储量定义的4—10(a)条。文章介绍了这两个规范修订和更新的主要内容,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对比了这两个储量评估规范的异同,为在储量评估中准确应用这两个规范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石油企业走向国际,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采用中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直线法与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产量法计提折旧折耗,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由于两准则油气资产计价范围不同,折旧折耗的含义不同,储量信息反映的内容不同,油气资产弃置处理不同.鉴于此,建议在中国油气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和会计制度修订中注意陈述油气资产折旧折耗采用直线法的理由,真正体现配比原则;或资本化所有勘探、开发成本,以弥补储量资产缺位问题;选择成果法作为勘探开发成本的核算方法;建立年末储量评价体系;实行"历史成本 储量数量"的报告模式;借鉴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财务会计准则的制定方法,加强对油气会计理论研究,在充分研究和实证的基础上,研发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协调的油气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9.
2001年6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SFAS NO.143《资产报废债务会计》.油气开采企业按照该准则的要求来调整资产报废债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对该准则实施前确认的DR&A成本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使不同企业间的财务报告更具可比性.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在美国上市,必将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编制和披露财务信息;另一方面,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开发油气资源也将涉及资产报废的问题.因此,我国应当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资产报废问题展开研究,健全相应的矿区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以促使油气开采企业树立环保意识,并对资产报废债务和资产报废成本进行核算和披露.  相似文献   

10.
油气资产定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资产对于石油开采企业意义重大,但是国内外尚没有对这一关键概念的完整定义,文章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油气资产的界定入手,经过对比分析,得出油气资产的定义,并将油气资产划分为油气储量资产和非储量油气资产,阐述了这两类油气资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two major problems in depreciation: how to determine actual wear and tear and, thus, life of equipment; and how to treat depreciation and its associated expenses in the accounting records. With regard to the first, the author recognizes that a certain amount of arbitrary action is probably inevitable. Industry in the USSR is evidently bound by its own equivalent of “Bulletin F”, which sets “amortization norms” or depreciation allowances for each class of machinery;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se often do not correspond to actual operating experience. The machine may be scrapped either before its allocated life span, or survive fully depreciated. This fact is, of course, quite familiar, and the author has no suggestions to offer beyond pointing out the problem. He also questions, for technical reasons, the straight line method which is now generally used. Yet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justify, on functional grounds, any regulated alternative method, such as declining balance or sum-of-the-years-digits.  相似文献   

15.
16.
British and American discourses and experiences with respect to technology education are compared. Out of this comparison important issues are identified that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larger ongoing conversation on technology beyond these countries. They include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establishing and validating the subject, the dual claims of technology literacy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and dual curricular approaches — content and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18.
19.
THOMAS KARIER 《劳资关系》1995,34(1):107-118
Based on analysis of industry by region data the author finds little evidence that U.S. unions have been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the decision of U.S. firms to produce abroad. In effect, the composition of U.S. foreign production does not appear to be drawn from U.S. industries with especially high domestic unionization. Corresponding with previous research, the research do indicate that monopoly power, foreign tariffs and barriers, and the size and distance of foreign markets and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U.S. foreig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