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孙丽琴 《企业导报》2012,(20):160+198
<正>人类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结合体,婚姻是男女两性建立夫妻关系的结合形式。夫妻关系包括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是人身关系的派生,是衡量夫妻关系是否平等的重要标准。婚姻家庭中的财产关系反映的是亲属共同生活,实现家庭职能的要求。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财产关系一般都有等价、有偿的性质,而婚姻家庭法中的财产关系则不具有这种性质,因此不能与一般的共有和债权、债务关系等量齐观。夫妻财产关系直接涉及到双方各自的、共同的权益保护,以及与第三人的交易安全,它既是婚姻家庭生活正常运转的物质保证,也与社会经济有密切联系,因此受到各国法律的重视。夫妻财产制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相适应,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夫妻财产制度具有不同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张璇 《企业导报》2013,(9):159-159
婚姻法解释(三)将婚姻法的内容进一步细化,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夫妻财产关系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着较大变化。现行《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在夫妻财产关系保障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拟对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凯英 《活力》2014,(16):20-20
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了夫妻法定财产制和夫妻约定财产制两种形式,夫妻约定财产制体现了男女平等和契约自由的法律精神。是指夫妻通过协商方式约定婚前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及债务清偿、婚姻解除时的财产清算等事项,这种财产约定对夫妻及第三人必然产生一定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黄瑞凤 《企业导报》2013,(8):158-159
在夫妻财产制度中,夫妻约定财产制允许婚姻当事人就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采用约定的方式来决定,具有优于法定财产制的效力。本文拟就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性质、成立要件、效力问题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热点问题"加名税"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探讨了我国契税在税理与法理方面的差异。文章主要以社会现象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从税理和法理两方面分析"加名税"的征收是否合理合法,继而显现出项目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最后得出相关结论。本文认为"加名税"从税理方面分析是符合税法规定也是符合税理要求的,是合理合法的;从法理方面分析则因为税法中的赠与与民法中的赠与的实际内涵有着差别所以,税法中的规定在法理的解释并不十分适用,而现实中免征房产证"加名"的契税的政策也是考虑了这一差异和我国实际情况作出的决定。  相似文献   

7.
夫妻财产制是《婚姻法》中的重要内容。我国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的规定仍不完善,在实践中必须用基本原则进行指导、解释和补充。根据我国和其他国家对夫妻财产制的规定,现代夫妻财产制基本原则应包括:个人为本位兼顾社会利益原则;男女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保护交易安全原则;保护弱者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8.
姚丽艳 《活力》2014,(9):29-29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是指公证机构依法对夫妻(包括未婚夫妻)双方就各自婚前财产、婚姻存续期间财产的权利归属和债务的范围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它有助于明确夫妻财产的数量、范围、价值和产权归属,是解决婚姻、财产纠纷的可靠法律依据,对于稳定家庭关系和财产关系,预防婚姻纠纷,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积极意义。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有两种形式,一是未婚夫妻在结婚登记前达成协议,办理公证;一是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达成协议,办理公证。  相似文献   

9.
管美芳 《活力》2010,(10):151-151
一、我国夫妻财产约定成立的有效要件夫妻关系双方的当事人.订立财产约定要产生法律效力,必须具备一般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有效要件。1.当事人双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订立夫妻财产约定双方的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当事人进行的约定行为无效。  相似文献   

10.
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都是值得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的.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婚姻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之一。夫妻财产制的法律适用是婚姻家庭冲突法的重要内容,历来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在这一领域,仍然存在不少关于基本的理论问题的争议。文章就夫妻财产制领域所存在的属人法的确定、意思自治原则的运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庞杰 《活力》2014,(2):30-30
夫妻共有财产是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离婚案件与日俱增的今天,夫妻共有财产问题不仅关系着不少家庭和睦,还关系到社会稳定问题,夫妻共有财产是案件争议的焦点。本文认为,我国现行婚姻法实行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相结合的夫妻财产制度,但存在夫妻共有财产规定不周延、知识产权收益分配不明确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完善我国夫妻共有财产制度。  相似文献   

13.
韩岳 《活力》2011,(8):104-104
婚姻是两个人爱情和财产的投资,婚前财产协议就好比是保险合同,对财产纠纷做着最有效的预防,它的目的不是真要用这份保险,而是希望婚姻能够“键康长寿”。仅以此文,为婚姻当事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婚姻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唐玉强 《活力》2014,(3):37-37
一、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概述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是夫妻财产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夫妻财产约定制,是指夫妻约定通过订立书面协议的形式,对他们婚前、婚后财产的归属、占有、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婚姻关系解除时财产分割做出约定的法律制度。夫妻财产约定具有身份属性,它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从属于夫妻关系,因而缔约的主体严格限制在夫妻之间,协议不能独立于婚姻关系而存在。  相似文献   

15.
夫妻财产制度是关于夫妻财产的归属、管理、收益、使用和处分,夫妻债务的清偿,夫妻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婚姻终止时夫妻财产的清算和分割,对外财产责任等的法律制度,适用对象范围相当广泛。夫妻财产制从古至今,历来是婚姻家庭制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在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80年的《婚姻法》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顺应时代的要求,2001年对《婚姻法》又进行了修改,但历经几年的发展,其不尽完善之处又有所表现,特别是在夫妻财产制度方面比较明显。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夫妻法定财产制度、满足个人特殊经济需要的夫妻个人财产制度以及夫妻约定财产制度三个方面在实际运用中所体现出来的不足来进行阐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要加强立法保护及完善,最终维护婚姻的巩固和家庭的和睦。  相似文献   

16.
婚姻关系涉及到身份关系和财产关系两个方面。在离婚案件的处理中最难处理的则是财产分配问题,在2011年8月13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中有关离婚房产分配的条款更是引发了人们的热议,颇有争议;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影响——导致不少人的婚恋观发生了改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立法现状进行研究,并对该解释中相关条款与民法有关原则相联系,探讨该司法解释之现实运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婚姻法》第19条确立的夫妻财产约定制度采选择式立法模式,达成的财产约定协议内容是对在夫妻间实行一般共同共有、分别所有或者部分共同共有财产制的选择合意,其性质为以夫妻关系为基础的具有身份属性的行为,不同于一般财产法上的契约。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中涉及到的不动产物权变动归属于非依法律行为而依婚姻法的规定发生的物权变动,于夫妻间不适用《物权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宁洁 《科技与企业》2012,(22):371+370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现在的家庭财产,从财产的范围到财产的构成及财产的数量等都与以往不同。知识产权以作为一种典型的无形财产在夫妻财产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其价值的凸显,越来越多的夫妻财产纠纷中将其作为争议对象。所以,对夫妻财产制中知识产权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是很有必要,在此,本文针对我国《婚姻法》中关于夫妻财产制中知识产权存在问题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韩岳 《活力》2011,(9):42-42
夫妻财产关系主要包括夫妻财产制度、夫妻间的扶养关系与继承关系。夫妻财产关系从属于夫妻人身关系,在夫妻关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婚姻家庭中其重要性日益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身关系开始弱化,财产关系逐步加强,因此,夫妻的财产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为此,笔者就个人对我国的夫妻财产关系浅薄认识,发表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0.
谢礼 《企业导报》2012,(23):133-134
长久以来,针对婚前个人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离婚时对不动产权益归属、不动产增值减值部分的权益归属、尚未归还的贷款部分偿还以及如何补偿在婚姻存续期间共同还贷的另一方等财产分割问题,法律并无明确规定,实践中法院的判决也各不相同。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的第十条对此问题作出了规定。本文将从分析夫妻财产制入手,在法定财产制的前提下,对离婚时一方贷款购买不动产的归属及其合理补偿等问题展进行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