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制度演变,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经历了由“输血经济”转向“造血经济”、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变革。与此同时,新疆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也经历了均衡利益关系——非均衡利益关系——统筹协调利益关系的演变过程。认识这一演变过程内外因素和机理,对于把握新疆地区利益关系的特点,找出影响社会利益关系的解释变量,探索化解社会利益矛盾协调机制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原动力。在一定的权利结构下,各主体对各自不同利益的追求形成了权益格局。权益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演变,并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制度是协调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理应随着权益格局的演变做出相应的变迁,这样才能协调新的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文章通过分析这一理论逻辑,结合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下农民土地权益严重流失的现状,说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一切经济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经济关系实质上是经济利益关系。我们也可以说,一切政治关系的核心是政治利益,政治关系的实质是政治利益关系。本文首先回顾了改革以来政治利益结构的演变过程,然后对我国当代主要政治利益关系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协调政治利益关系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方企业利益观的发展经历了由唯利是图到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演变。而我国企业利益观则存在着严重的极化现象,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重义轻利转向现在普遍的重利轻义。对此,必须塑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利益观,即要达到义和利的统一。企业要建立可持续发展利益观,不仅自身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且还要有相应的社会条件和环境。另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是有一定的限度和范围制约的。  相似文献   

5.
产业梯度转移:区域经济共同成长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若愚 《特区经济》2007,(12):12-12
<正>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经历了近30年高速增长后,深圳已经进入"转型"时代,转型将在经济结构、利益格局、社会构成等多个方面产生深刻影响,产业转移便  相似文献   

6.
阿岩 《开发研究》1989,(4):6-10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关系的讨论,在国家放弃经济平衡发展原则,采取有倾向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之后,成为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这不仅是国家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而且是地区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这一客观事实要求人们依据转变中的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来研究问题,寻求现阶段我国体制转轨时期新的地区协调和制衡机制。本文拟将资源配置和利益配置从认识上分开,来研究变革中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相互影响,更好地把握地区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过程。  相似文献   

7.
经济利益是永恒的,而经济利益关系是不断变化的.经济利益关系是生产关系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经济利益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不断变化和丰富的经济利益的需求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经济利益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则是一个社会制度的变迁,尤其是分配制度变化的结果.经济利益关系演变受到生产力规律的约束,也受到既有经济利益关系格局的约束.经济利益关系演变的轨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经济利益关系演变受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制度变迁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永恒的经济利益与不断变化的经济利益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利益是永恒的,而经济利益关系是不断变化的。经济利益关系是生产关系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经济利益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不断变化和丰富的经济利益的需求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经济利益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则是一个社会制度的变迁,尤其是分配制度变化的结果。经济利益关系演变受到生产力规律的约束,也受到既有经济利益关系格局的约束。经济利益关系演变的轨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经济利益关系演变受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制度变迁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认,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将由以指令性计划为中心转向以市场自动调节为中心。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将使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脱离国家传统计划体制的襁褓,在市场关系中考虑区域发展和实现区域利益。然而,在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资源配置并实现的区域利益可能形成何种状态呢? 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西部不发达地区资源配置关系的变化我国14年来的经济改革在引入市场调节的过程中,逐渐打破了经济生活中大一统的指令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史曾经经历了"原始资本主义--资本与股东至上--所有权分离与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演进阶段.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是对传统的股东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改革"顶层设计"是要解决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体制机制矛盾,解决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全球需求减弱、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后有可能暴露的风险问题,解决收入差距拉大及其导致的经济社会问题。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复杂,在发展中遇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各种矛盾和风险增多。在这种形势  相似文献   

12.
协调经济利益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闾定军 《特区经济》2006,(1):168-169
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决定着整个社会面貌,只有协调经济利益关系,才能建立真正的和谐社会。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重点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劳资关系、贫富差距和行业垄断等主要经济利益关系,并提出从以下5个方面处理和协调经济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方针;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经济环境;改革工会体制,转变工会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和利益制衡机制;充分运用税收等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并对社会治理的创新做出新的部署,特别是强调了伦理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伦理在社会治理中具有形成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强化内在自律准则、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节约社会治理成本支出的作用。因此,发挥伦理独特的优势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 建国四十多年来,中国先后经历了多次的经济周期和经济调整。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特点之一是:经济增长率的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周期波动,伴随而来的是经济政策的扩张——紧缩(调整)——再扩张——再紧缩(再调整)的反复变动过程。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点之一,也是中国社会矛盾冲突的根源之一。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城市化关系密切。实践证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完全同步,从而产生了区域不平衡。城市化进程虽是一个客观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但这一过程不能脱离社会主体的能动性而存在。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不同,对同一事物作出的选择不同,所采取的政策也不同,有些可能与城市化的总体利益一致,有些可能相矛盾,这就要求政府必须根据区域总体利益进行调控,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与城市化不相协调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既是不同社会制度的更替过程,也是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演进过程。从社会制度的角度考察,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从经济结构的角度考察,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采集牧猎社会、农业社会、半工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后工业化社会。我们认为,我国已于1998年由半工业化社会迈入了工业化社会。一、工业化的内涵1.工业化的概念。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为主的转化过程或转化之后的状  相似文献   

17.
中国20年改革最大、最深刻的方面,当属经济发展模式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取向的改革,给我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我国经济模式,经历了如此根本变动,避免了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完全有赖于邓小平所确立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模式——“摸着石头过河”。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经贸关系和区域经济关系都是在生产力流动中发生和展开的,生产力流动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相关利益格局——生产力流动的社会动力基础。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中我国生产力流动社会动力基础的构建、特点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产力流动社会动力基础的调整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处于高速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如何恰当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转型的关系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立足于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应走出一条协调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兼顾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政府、企业、民众三方积极互动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竞争局势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也遂渐从粗放型经济转向集约型经济,由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模式逐渐转向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性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策略,个人拙见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