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正在形成中的横跨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战略学和法学的新兴学科。构建这一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及其经济运行过程是否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至今还未获得令人满意的答案。提出由物质本源论构建起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广义物质变换理论基础;由社会发展构成要素论构建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论基础;由广义经济学和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转换、循环、代谢与平衡理论构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的理论思路。试图揭示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实质,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构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的理论基石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为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交融提供了基本框架。本文拟对主要学科的理论演进进行初步归纳,并对其融合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学科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中,出现了政治经济学主体地位被弱化的趋势。与西方经济学相比,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及主张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执政党执政理念以及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需要。突出"政治经济学"在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促进理论经济学学科的整体建设,完成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地质大学主办,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委员会和《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协办的“资源与环境经济论坛”于2004年11月9—10日在武汉召开。6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并就工业与资源环境管理、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等专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谈中国技术经济学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经济学对于我国当前经济治理整顿,今后四化建设和经济学科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有人认为我国经济还比较落后,目前还缺乏研究深层次经济问题的条件,技术经济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和时间较短,难于研究特色的问题,这些看法只能说明研究中国特色有一定困难,并不能否定研究的必要。从我国经济建设和学科建设都需要我们克服困难去探索中国技术经济学的特色,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如何研究这个问题,有各种看法,一种认为特色就是与西方技术经济学的差别,并不是  相似文献   

6.
《财经研究》60年的命运和发展与中国的经济、高等教育、经济学和经济学期刊的发展息息相关。文章基于1956-2015年《财经研究》和其他经济学核心期刊的历史数据,从发文数量、被引频次、发文学科、发文栏目、发文区域、发文机构、发文作者和发文关键词等方面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主要经济学期刊在发文学科、栏目选择和研究主题偏好上存在趋同现象,但各个期刊又都有自身的特色,形成了错位互补的发展态势,《财经研究》的强项是财务与会计、综合和金融等三个栏目,特色是财政分权、制度变迁、对外直接投资和中小企业等方面的研究;中国经济学期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际化程度不高;中国经济学期刊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命题和阶段性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众多重大社会经济变革问题都能在期刊中找到理论阐述和政策建议。总之,中国的经济学期刊不仅见证了中国60年的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而且也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话语体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形成、发展本质上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成果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上位学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上位学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经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关键地位共同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旨归、研究对象、研究主线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厘清三个体系之间的关系是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绿色经济学是在对传统经济学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绿色理论资源、适应绿色经济实践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学学科,是经济学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因素和新需求,也是重建经济学理论的新思路和新尝试。绿色经济学已在学科涵义、研究对象、基本预设、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同时亟待从学科建设角度,对绿色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参照标准、分析工具和"成本—效益"模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绿色经济学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环境优化、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对当下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它是现代技术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技术经济学,是我们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仅就有关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术界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以致学科的边界不明,内容和体系各异,众说纷云,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与之对应的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区域产业发展研究,区域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区域创新研究,区域规划与政策研究,典型区域发展研究。综述上述成果可以看出,当前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内容日益深化、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但是就学科发展而言,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内容体系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的拓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生产的视角勾画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结构框架.通过对生产过程、生产要素的分析,揭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内在联系;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大系统中分析了人口生产系统、资源环境生产系统和经济生产系统的生产目的及其相互关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应该实现对来自人口的人力资源、来自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和来自经济系统的人造资源三种生产性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类也面临着诸如森林退化、土地荒漠化、物种多样性丧失以及温室效应恶化等生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经济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界定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回顾了经济学对自然资源的研究历程,对自然资源经济学的起源、发展进行了评述;论证了自然资源经济学和可持续经济学的关系,指出在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融合自然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必然性,以自然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为重要元素的可持续经济学是可持续问题经济研究的高级阶段,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可持续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创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最多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四大基本国情特征决定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会碰到许多特殊问题;西方发展经济学最主要的不足是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落后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不能很好说明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全面充实和发展了发展经济学;中国是经济学最肥沃的土壤,应该而且必将成为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是以中国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具有中国内容、特点、风格、气派。  相似文献   

14.
Sustainability economics: Where do we stand?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which is a branch of resource economics – the environment as a scarce resource – is essentially about market failures, the costs of pollution and pollution abatement, and 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Sustainability economics includes the problem of maintaining economic growth, while reducing pollution and/or its impacts,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linked problems of energy supply (not to mention the supply other exhaustible resources), climate change and – most urgently – fossil fuel consumption. There is a need for integration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under a new rubric, sustainability economics.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reviews research contributions to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by scholars in Canada. We focus mainly on work from the past 25 years but also highlight earlier pathbreaking work. We begin by looking at broad trends in research both internationally and within Canada. We then review Canadian contributions to various topics in the field. Canadians have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especially in resource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the 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amenities.  相似文献   

16.
In a recent article using citation analysis Hoepner et al. (2012) make strong claims to have identified the most influential works, authors, journals and institutions in a hypothetical field they call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economics.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ir work is biased by its framing, far from the non-subjective approach they claim and highly sensitive to minor data errors. More than this the exercise can be seen as another example of how ecological economics is susceptible to suppression by a dominant mainstream economic perspective which attempts to override, belittle and dismiss a whole range of alternative thought, including that which is heterodox, interdisciplinary, from the natural sciences and based in the non-economic social sciences. Ecological economics is not the same as agricultural, resource or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if it were it would be pointless. Neither can it be understood or treated as a subfield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s done by Hoepner et al. (2012). I argue that the study promotes a limited perspective on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that includes an implicit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framing. What is most influential, important or high quality in ecological economics is certainly not defined by such work.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唯物史观将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划分为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两个历史时期。然而,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不承认资产阶级经济学已经转化为庸俗经济学。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强调抽象的资源配置、在研究方法上强化数理工具的应用,企图以此来掩盖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庸俗性质。应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加以批判性的分析,不难发现披上了科学外衣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依然是庸俗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关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观点,循环经济与主流经济学并不矛盾.早在古典经济学时代自然资源和环境就被视作同土地和劳动一样具有稀缺性的生产要素,资源价值补偿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之一,而且循环经济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推广也依赖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计量工具,因此二者的一致性远远大于分歧.  相似文献   

19.
从价值论到价格论--经济学主题的比较与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分析经济思想史中价值论的演变,在方法论层面比较了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均衡价格论,在现实困境和理论冲突的双重关照下,指出了以资源配置为研究核心之主流经济学的局限,并由此昭示了21世纪经济学主题进一步变迁的可能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