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加强财会基础工作遏制企业潜亏吴伶潜亏在国有企业中不断发生,吞食着国有资产,危害严重。如何遏制潜亏,已成为经济界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笔者仅从"财会基础工作"这一基本点出发,谈力避潜亏。一、企业潜亏及其危害企业潜亏,是指企业没有纳入年度损益决算和账面没有...  相似文献   

2.
企业潜亏系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已经发生,但在财务损益表上未作反映的企业亏损。它的出现,给好的经济形势造成一定假象,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股暗流,现已引起各方面关注。本文从研究中国经济现状和企业行为特征入手,深层次地探索潜亏发生的原因,以图消除潜亏之源。  相似文献   

3.
浅析离任审计中的潜亏处理吴严培北京机电研究设计所厂长(经理)离任审计是对其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的审计。潜亏问题是离任审计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能否处理好、解决好企业的潜亏问题,对能否准确评价厂长(经理)在任职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离任时的财务状况,有着...  相似文献   

4.
潜亏就是企业潜在性的亏损。它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既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也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严重地阻碍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对经济发展危害极大,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种公害。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时候了。一、潜亏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实质企业潜亏现象表现形式复杂多样,经调查分析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会计资料能够反映出来的潜亏现象:l、虚列收入。2、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挂帐。3、库存产品留存成本过高。4、无法清理的长期欠款。5、应摊而未摊的各项费用。6、应提而未提费用。7、福利费、工会经费赤字逐年增加。8、…  相似文献   

5.
企业亏损、潜亏和挂帐问题,是我国经济生活中长期未能解决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当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面临的一大经济难题。根据有关方面对全国预算内国营企业的统计和调查,目前情况大体是:企业亏损(明亏)1000多亿元,企业潜亏500多亿元(仅包括工业企业),企业挂帐1000多亿元。需要指出的是,三者之间可能有一些重复计算(如挂帐与潜亏的重复计算)。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6.
煤海星星     
当前,多数企业由于承包前没有进行资产评审,事实上存在的家底不清、资产及盈亏不实等问题,随着产品销售、生产消耗及时间推移将逐渐暴露出来,这会给承包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和合同的执行增加难度,甚至会使承包失败或流产。因此,建议承包者认真研究承包企业中的潜亏因素。当前企业验资评审中已出现的潜亏因素有:①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亏库(量差),即有帐无物或帐多物少,这属于量亏。②产成品中的潜在亏损。按我国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库存产成品价值是按实际成本计算的,盈亏只有在产品销售出去并回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较快地扭亏增盈,增加经济效益。因此,深入探讨国有企业的资产亏损与流失问题,是建立与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防止亏损和破产的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国有企业的亏损不外乎就是明亏和潜亏两大类。体现在企业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上的亏损为“明亏”,暂未对外披露或还未浮现的亏损为“潜亏”。潜亏若不及时认清,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就很快成为企业的“明亏”,况且一些潜在的亏损有的就是企业为自己的形象在财务账面上做文章,其实质就是“明亏”。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中潜在亏损问题逐渐滋长,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据中国工商银行对全国1万多个国有企业的调查表明,潜亏面达63%,潜亏总额高达108.3亿元,为明亏(即帐面亏损)的1.72倍。另据财政部测算,全国预算内国有企业潜亏总额约为500亿元左右,其中工业企业占绝大部分。所谓企业潜亏,是指某些企业实质上已发生亏损,只是被人为的虚假的帐面利润暂时掩盖起来;或企业的实际亏损额大而帐面显示的亏损额小;或实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亏损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通病,国家已予以高度重视。随着“围剿”亏损的力度加大,有人已把亏损的变种——潜亏作为“避难所”。潜亏,粉饰太平带来虚假盈利,容易使人头脑发热,导致决策失误;潜亏,带来超分配,流失了国有资产,使许多企业沦为“空壳子”;潜亏,病急讳医使得一些小毛病得不到及时医治,结果酿为“不治之症”;潜亏,助长了浮  相似文献   

10.
杜姣玲 《冶金财会》2003,(11):40-41
<正> 潜亏是指企业客观已经存在或实际已经发生,但尚未计入当期损益的成本、费用及各种损失。它挂在财务账上,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较广的涉及面,造成经营成果失真,经营决策失误,使企业陷入困境。2002年10月,某公司根据市政府文件精神,本着对国有企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公司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核实,发现账面存在潜亏问题较多。下面结合该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潜亏的原因及防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亏是当前企业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探讨企业潜亏的原因,分析其手段,提出防范策略,对于现代经济生活来讲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潜亏是指企业客观已经存在或实际已经发生,但尚未计入当期损益的成本、费用及各种损失,在会计报表上没有得到如实反映,而潜藏于资金占用之中。潜亏比明亏有更大的危害性。在潜亏没有计入损益之前,资产负债表“资产方”相应就虚出一块,造成经营成果失真、财产不清、家底不明、经营决策失误,使企业陷入困境。一、企业潜亏的表现潜亏主要是潜藏于资金占用之中,通常采用实物盘存法、文件检查法、函证法、询证法就不难发现。其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1)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盘亏和少转原材料成本,领用低值易耗品不出账;(2)原材料的超支差…  相似文献   

13.
目前,部分国营大中型企业存在潜亏问题.所谓潜亏,是指帐面上盈利,实际上亏损;帐面上亏损少,实际亏损多,或帐面上是盈利大户,实际上是微利企业.潜亏对企业和国民经济危害极大,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问题.1 形成潜亏的因素和产生原因形成潜亏的因素很多,一般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1 库存与入库各种实物的实际价值小于帐面的价值.一是实物量的减少,包括丢失、计算不准等.例如,某钢铁厂年进焦炭30万吨,年终统计时,除扣除合理亏吨后,实际消耗28万吨,少了2万吨.二是实物存在,但由于变质、破损和质量不合格等原因,已失去了使用价值.按规定,这部分资产应作为报废处  相似文献   

14.
<正> 当前困扰国有企业的问题之一是对外投资没有产生效益,有的甚至出现亏损。企业沉淀在投资单位的大量资金无法收回,有的出现坏帐损失,造成企业严重潜亏。资金困难,使本来不景气的企业雪上加  相似文献   

15.
潜亏即虚盈实亏。目前,这种现象在一些国有企业中较为普遍。其危害性是多方面的:它反映虚假的经济信息;掩盖了企业真实的经营、财务状况;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诱导决策失误等等。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本文拟从潜亏的现象、原因和对策方面作出粗浅的探讨。一、现象(一)编制虚假的会计报表,掩盖真实经营状况.一旦企业经营发生困难,财务状况不佳时,报喜不报忧,应编会计报表.即使亏损了,也编造一个保本微利的会计报表。也有个别企业主管部门,为了本部门有个“效益好”的名声,要求下属企业会计报表中,利润总额等指标必须…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股份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典型的实现形式。因此,对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最重要途径。 一、股份制改造必须着眼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的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而国有经济却步履艰难。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部国有企业中,1/3明亏、1/3潜亏,真正盈利的仅占企业总数的1/3。全民所有制工业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76%降至1990年的54.6%,10年间下降了21.4个百分点,1993年末已降至42%左右。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能否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深入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目前推行的企业股份制改造是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前,有以下七个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是设备老化,补偿不足;二是资金投入少,重大技改难以进行;三是历史包袱重,潜亏挂帐多;四是企业办社会,负担过重;五是税赋重,留利少;六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建筑业的施工企业,如何适应建立市场经济的需要,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已成为大家关心的课题。而目前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在产品价格逐步放开的情  相似文献   

18.
经营战略问题历来是企业家关心和重视的问题。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商品经济在发展,经济环境在变化,经营战略对于企业和经营者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仅就施工企业经营战略的几个问题谈些看法。一、经营战略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多地化经营和品牌延伸已成为许多企业谋求成长的重要手段,而品牌策略的选择也成为多元化经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企业多元化经营可供选择的三种吕牌策略,并分析了在选择品牌策略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 资金是维持企业生命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资金管理不仅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处于中心位置,而且在整个企业生产经营中居于核心地位。 但是,当前一些企业资金紧缺,周转失衡,已成为制约这些企业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有的企业领导还没有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作用。二是企业内部资金分散、沉淀,缺乏资金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债务链越拉越紧,可使用的资金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