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邱亚东 《中国经贸》2011,(8):133-134
循环经济是种新型的经济管理模式,以资源的循环和高效利用为核心,以低排放、低消耗为基本特征,以再利用、减量化为原则,是对传统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必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本文首先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其次论述了我国现阶段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构建循环经济管理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经济是世纪之交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以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而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数字的增长上,从根本上说,也是一场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政策体制的深刻变革。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这场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董志峰 《中国经贸》2014,(21):103-104
循环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循环利用为核心。金融业通过独特的运行方式,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而循环经济则为金融业发展奠定经济基础,为其创造新的空间及利润增长点。基于循环经济与金融两者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对基于循环经济的几种金融创新模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成都经济发展》2005,(5):13-16,20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为加快成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5.
闫宇豪  李柳笛 《发展》2007,(1):26-27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理念的一种新系统观、经济观、价值观、生产观和消费观,有其产生的历史渊源. (一)循环经济理论的历史渊源 工业革命以来,超负荷利用资源和环境换来的经济增长也带来当前最大的全球性问题:资源的供求矛盾空前加剧,生态环境遭遇巨大破坏.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催生出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6.
林静国 《宁波通讯》2005,(11):30-32
近年来我县牢固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促进生产“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组合化和资源利用集约化为重点,在各个领域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初步走出了一条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县临港区块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国华电厂被列入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我县一、二、三产资源共享混合型循环经济模式成为全国五大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该理念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上初步形成,1998年引入中国并逐渐受到各界高度关注。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循环经济上升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再生资源回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之一,体现了循环经济”3R”原则中的”资源化”原则。宁波作为国家确定的第一批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之一,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又是宁波循环经济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加快宁波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规划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王燕 《首都经济》2009,(5):90-91
以循环经济理念构筑经济发展新模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循环经济发展需要企业、消费者的积极参与和政府的介入,从而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构建与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其中财税政策是重要的手段,它可以很好地利用、调动市场的力量,包括利用市场本身所具有的有效配置资源的职能;可以利用财政补贴、税收、购买性支出、财政信贷、政府投资等形式与手段,引导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自产生以来就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并得到大力推广。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我国今后循环经济实践提供了重要遵循。目前,美国、丹麦、德国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长期实践中积累了有益经验,对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乃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东 《新疆财经》2006,(5):47-51
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物质资源的消耗与环境的良好维护实质上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以循环经济为理念,改革环境立法、完善现代环境保护制度能够促进我国循环型社会的构建。因此,应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新疆地方环境立法的基本思路,从而实现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引入"循环经济"概念以来,中国的循环经济研究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由开始的概念理论研究向社会实践推广转变。本文简要综述了中国循环经济的研究状况,在继承与拓展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循环经济运行的另一载体—社区,进而基于广义物质流管理的角度社区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推演,探讨了在中国推广发展社区循环经济的机会和问题,旨在为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韩能跃 《特区经济》2011,(1):270-271
当前,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已经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工作起步比较晚,在开展进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困难与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不断发现循环经济立法急需解决的问题,善于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与做法,积极探索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前很多国家都已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该制度是循环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但是国内外对"谁是生产者"存在很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产品原材料生产者、产品零部件生产者等间接生产者是否也属于该制度生产者的范畴。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关于生产者的界定,阐述了将间接生产者纳入生产者范围的必要性及理论基础,建议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生产者扩张为直接生产者和间接生产者,并合理分担延伸责任。所以,明确谁是生产者,将更加有利于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15.
李新英 《乡镇经济》2009,25(4):99-101
新疆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要与优势资源相结合,大力发展农村的二、三产业,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谋求外向化发展,并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要靠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工业园区引导农村民营经济集中连片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了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或表现。认为,民营经济的题中之意是经济资源受"民"支配、以"民"为经营主体的一种经济形式或形态,是一个经营机制的范畴,不是一个所有制的范畴。从外延上讲,所有非官营的经济都属于民营经济。科学理解民营经济发展的钥匙是要搞清楚经济发展的科学含义,而正确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把握经济发展概念的关键。坚持科学的民营经济发展观,要避免唯GDP论,要建立正确衡量民营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文化多元化是文化发展的自然属性.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保证了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陕西会展经济的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孟森  马璐 《特区经济》2010,(2):239-241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会展经济开始以独立的面貌出现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文章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在辨析会展经济内涵、作用及发展意义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陕西会展经济发展的综合条件,构建了陕西会展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体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策略措施,以期对促进陕西会展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本文首先对循环经济理论作了简要介绍,认为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建设的小城镇应该是生态循环型小城镇,并对生态循环型小城镇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建设生态循环型小城镇的原则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福建作为一个资源相对稀缺的省份,面临着循环经济发展的紧迫性。本文通过对福建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与困境的分析,探讨福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并重点分析政府与企业在其中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