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圈地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及其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圈地运动是英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导致了英国农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为英国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由圈地运动引起的农业进步使英国成功地避免了李嘉图陷阱。圈地运动是英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进步。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怎样看待我国现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流转与补偿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2018,(2):65-79
本文发现,工业部门就业与投资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呈现的驼峰形变化可以用农业生产技术的转变来解释。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需要新的资本投入,转变所释放的剩余劳动力需要积累资本进入其他现代产业,这都增加了对资本品的需求,进而带动工业部门扩张,引发工业化过程。随着农业技术的现代化趋于完成,对资本品的需求渐趋回落,使得工业部门不断收缩,并逐步收敛到长期的广义平衡增长路径上。本文利用一组包括34个国家经济结构变迁过程的数据,对上述推论进行检验并证实:农业部门的变化在工业化过程中对投资率有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工业部门的就业占比。但是,在去工业化过程中,农业部门的变化将不再影响投资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推动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开始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必须要依靠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手段来完成,掌握农业信息技术,对于研究农业信息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农业的各个领域被广泛的应用,农业信息化也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当然,马铃薯信息化也属于农业信息化的一支,本文首先对马铃薯信息化内涵及其特征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马铃薯信息化所利用的技术,最后论述了马铃薯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将信息技术与马铃薯生产二者有机的结合,从而找出一条马铃薯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是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圈地运动根本上是一场土地制度的改革,其带来的制度红利加速了英国工业化,并推动了英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从产权与制度方面分析圈地运动对当时英国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代财经》2014,(12):49-60
本文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划分为技术引进部门和传统部门,二者的区别在于技术进步方式不同,前者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后者通过在生产中应用技术引进部门产品获得技术进步。在两部门条件下推导工资差距模型,两部门的工资差距由技术和资本积累差异决定,再将两部门的结论推广解释行业工资差距。最后以制造业29个行业与农业的工资差距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引进速度越快、技术水平越高的行业其与农业部门的工资差距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陈永国  赵瑛 《经济论坛》2003,(19):4-4,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应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创造性地将世界工业化演进规律和我国国情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这个发展战略的丰富内涵,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报告》明确了工业化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自18世纪英国用蒸汽机带动世界进入工业化社会后,一国(地区)是否进行现代化建设便从是否发展工业算起。自此以后,世界许多国家都先后走上了以工业立国、以工业强国,从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同传统农业社会…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指引下,我国的农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农业部门不断拓宽农业的发展思路,从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下开始向集约化和生态化的道路发展。生态农业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从长远来看,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生态农业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当前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并进一步对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吸收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 ,修正外生农业技术进步的假设 ,本文提出了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 ,并以此对倍受瞩目也颇多争议的“东亚奇迹”及中国经济 ,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 ,“东亚奇迹”是传统农业劳动力不断转向现代非农业部门的结果 ;是现代部门以资本反哺传统部门 ,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促进劳动力转移的结果 ;也是现代部门均衡发展 ,吸纳剩余劳动力 ,加速结构转换的结果。因此 ,虽然非农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不够显著 ,但劳动力结构转换仍然推动经济实现了持久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薛庆根 《生产力研究》2004,(4):113-115,123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过程中共有的现象 ,本文分析影响巩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和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 ,并对英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历史评价 ,在此基础上探讨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农业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的利用和转移农业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的利用和转移汪小勤劳动力作为农业部门主要的生产要素,其增加或者减少必然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而农业最初作为一个高密集使用劳动力的产业,其发展本身也必将对劳动力的需求产生影响。本文打算从上述两个方面讨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加速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转型成为了目前亟需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从农业经济发展的最新宏观背景出发,分析了农业经济现存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在开放条件下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以及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农业经济现代化转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时期。传统农业是指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而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物质条件、科学技术、经营方式、发展理念,由新型农民来装备、改造、提升的农业。因此,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吉林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通过工业化把整个经济系统有机地整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农业现代化不再是工业化的工具,而是工业化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互动、统筹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60年:一个村域(泰西)工农业互动发展的典型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太仓市泰西村是我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新中国60年,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泰西村域的工业化和现代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8年,村域已拥有纺织、电子、五金等大小企业45家,80%的劳动力转移到以工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就业。但在这样一个工业化的村域,现代农业仍加速发展,显现出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同存共荣的和谐局面。该文试图通过总结一个村域工业化和现代农业互动发展的典型案例,折射新中国60年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性成就,并尝试把工农业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研究下沉到村域层面,探讨村域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村域工农业互动发展的关系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农业剩余人口的转移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工农业观代化过程中,农业人口大批向城市转移,这是一切工业化国家都曾经历的过程。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很大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现代化、也不能避免这个过程,但这一转移将有我国自己的特点。本文着重研究我国农业剩余人口转移的特殊道路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一、农业剩余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通货膨胀呈明显的二元特征,主要表现在工业等大量应用新技术的部门价格波动平缓,与总体的价格指数变动相符,而以农业部门为代表的技术变迁缓慢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并带动整体价格波动引起通货膨胀。通过建立在技术变迁条件下工农业两部门产品价格出现二元分化的数理模型,并说明由于存在技术进步效应、国家控制力效应和缺口效应三个原因导致了中国的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产品变化幅度不一样,呈现二元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冯海发 《经济纵横》1992,(10):40-44
<正> 进行工业化第二阶段农业政策的讨论,是建立在这样两个前提基础之上的:前提之一,从工农业关系的角度,可以把工业化成长的过程分为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相应地第一阶段农业政策的主题是农业挤压,第二阶段农业政策的主题是农业平等,第三阶段农业政策的主题是农业保护;前提之二,根据理论及实践的分析,确认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第二阶段,因此,需要进行由农业挤压向农业平等政策的转换.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一些先工业化国家工业化第二阶段农业政策的探讨分析,从中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为目前我国农业政策的转换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赵秀丽  武岩 《经济论坛》2009,(14):13-15
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靠牺牲农业支持工业发展是工业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从而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但是,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完成以后推进了农业的现代化,而中国为什么在工业化完成之后没有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呢?本文在追溯资本主义国家原始积累过程和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式进行了反思,并沿着这条主线分析当前的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统筹、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的内生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决定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即农业比较利益的提升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启示意义,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通过推进农业内生增长得以实现,并依靠相应的政策措施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 在讨论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的问题时,首先应对我国传统农业做一番认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以便达到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起点明确了,过渡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国传统农业的生产关系方面,已不复存在。但是在生产力方面,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迄今仍是我国农业耕作的基本内容,并从根本上决定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因此,透过对我国当前农业的分析,就可以对这种传统经验做出合乎逻辑的评价。分析和评价我国当前的农业,必须明确三个问题:第一,如何分析我国农业现状?第二,农业生产的先进与落后标准是什么?第三,农业的耕作技术本质是什么?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做一点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生产要素C-D函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简要分析农业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及发展现状基础上,运用C-D生产函数对1991-2006年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要素的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农业增长的诸要素中资本贡献率最大,劳动力贡献率次之,技术进步贡献率最小.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虽然不高,但和农业生产总值呈很强的相关性.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重视农业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以提高农业增长中的技术进步贡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