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及构建VAR模型,考察了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前后东亚地区主要股市间的联动性。实证结果表明,国内股市受外围股市的影响很弱,而金融危机则使我国股市对外围股市的影响增大,但和日本相比,我国证券市场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仍然很弱,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升该影响力。研究还发现,金融危机加大了该区域主要股市间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2.
《金融与经济》2017,(9)
作为技术分析常用的基础变量,股市指数与股市交易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历来都是广泛研究的对象。本文基于最新的中国股市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传统的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以及最新提出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股市量价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沪深两市的股市交易量不是股市指数的线性Granger原因。而股市指数则是股市交易量的线性Granger原因。过滤掉线性因素以后,上海股市不存在从股市指数到股市交易量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而在深圳股市中,这种关系在滞后阶数较低的时候依然存在。过滤掉线性因素以后,沪深两市的市场交易量是对应市场指数的非线性Granger原因。并且,这种关系在A股市场和指数之间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3.
中美股市联动性分析——基于次贷危机背景下的收益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基于2007年8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的日数据,对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和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日收益率建立了VAR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标准普尔500指数日收益率前一期值对上证指数日收益率当期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中关股市之间有一定的联动性.研究结果对投资者及时采取合理准确的投资策略以及管理当局制定相关金融政策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本文当中,我们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和VAR模型的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和主要流动性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我们所选取的几种流动性指标和收益率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国股市存在流动性溢价. 相似文献
5.
于2007年8月9日浮现的金融危机至今余波未平,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接踵而来,世界经济遭受巨大冲击,不确定风险不断上升。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截止2012年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9万亿美元;广义货币(M2)余额94.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1.3个和1.2个百分点。在国际金融形势依旧动荡不安的环境下,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对中国外汇储备进行有效而稳健地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7.
针对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利用GARCH模型族方法对金融危机前后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本文首先对GARCH模型误差项的选择进行了比较,然后采用GARCH模型族对上证综指对数日收益率波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显示:上证综指的日收益率序列在金融危机前后均表现出波动的集群特征和"杠杆效应";金融危机之前,中国股市符合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而金融危机之后,高风险并不意味着高收益;金融危机发生后,股票市场波动的持续性和长期记忆性减弱,意味着股票市场短期波动加大,短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2010年3月31日,沪深两市正式接受券商的融资融券交易申报.经过4年准备的融资融券交易正式进入市场操作阶段.为了解其是否会影响股市的波动性、如何影响,本文运用VAR模型和Granger检验,基于上证50支首批允许融资融券交易股票437个交易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到相关结论.最后本文在短期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预测了融资融券机制对我国A股市场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股市和汇市关联效应的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差分解等对金融危机发生前和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汇市和股市的关联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看,金融危机发生前汇率是股价的单向Granger原因,汇率对股价波动的影响较大,股价对汇率的波动影响很小。而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汇率和股价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汇率对股价波动的影响以及股价对汇率波动的影响都较大。金融危机发生后汇市和股市的关联效应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环境下,中介目标即货币供应量存在着的可控性差、相关性不理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等问题,央行仍然将其作为中介目标是不得已而为之。影响其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我国股市对货币供应量所产生的影响就引发了大量的讨论。本文试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给二者的关系理出一个较为明晰的框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