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2009 年10 月, 上海首座I C 卡电动汽车充电站投用。国内首座电动汽车充电站——漕溪电动汽车充电站通过验收。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漕溪电动汽车充电站总投资508万元,占地面积400 平方米,设有包括4 个临街路边充电车位在内的9 个充电车位,充电站能够满足可插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各类电动车辆充电需求。目前,充电站首先为上海市政府班车、社会电动公交车汽车、上海公司移动式电力营业厅、电力工程车等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暂不对社会车辆开放。  相似文献   

2.
《中国招标》2013,(35):12-13
近期,某市公开招标一批纯电动公交车,每台最高限价140万元,但最后项目却因投标人不足而延期开标。究竟是什么阻碍了纯电动客车厂商投标呢?本文指出纯电动公交车补贴政策不明朗、后期维护维修成本高、采购人对车辆技术要求高等因素是影响纯电动客车生产厂家投标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泽众 《科技和产业》2012,12(3):121-122
从三方面对电动公交车充换电站的运营进行了讨论:电池购买与租赁模式;按换电次数、按用电量、按行驶里程对电动公交车收费模式;分别由运营方和厂商单独运行维护以及共同运行维护模式。并分析了几种方式各自的优缺点。为保证电动汽车与充换电设施持续、快速发展,可以在运行初期由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使充换电站达到盈亏平衡。  相似文献   

4.
孙玉敏 《上海国资》2012,(12):48-49
荣威E50是中国首款在纯电动汽车平台上打造出来的量产车型. 11月5日,在2012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上汽集团宣布纯电动轿车荣威E50正式上市。这是中国首款在纯电动汽车平台上打造出来的量产车型。  相似文献   

5.
近日,长安汽车首款纯电动轿车宣布正式下线。此次下线的奔奔MINI 纯电动汽车,具备零排放、低能耗和高性能等国际领先的显著特点。作为国内汽车行业新能源领域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在掌握混合动力关键核心技术及其产业化进程中,长安汽车形成了混合动力开发流程、试验标准、设计规范,积累了长安自主纯电动研发能力以及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量产能力,在纯电动整车和系统技术上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在混合动力上市后半年内,长安奔奔MI N I 纯电动车宣告下线。从2002年长安进军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超过3 亿元,结合国家863 项目培养了一支100 余人的核心人才队伍。在“以我为主 自主开发”的长安模式推动下,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取得领先突破。  相似文献   

6.
电动汽车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新型支柱产业,拓宽个人消费市场、缓解充换电难等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难题。电动汽车产业犹如发展"绿色经济"的一支马达,不可阻挡地在全世界崭露头角。而减少雾霾"元凶"之一的汽车尾气排放,加强推广电动汽车也正成为热议话题。据悉,2013年北京市又计划推广5000辆纯电动车,其中单位和个人购买2000辆,用于出租车、公交车等公  相似文献   

7.
科技奥运     
电动公交车驶上北京街头最高车速达80公里/小时 6月21日下午3时整,一辆安静、环保的电动公交车缓缓驶出北京121路公交车总站,开始接受复杂路况的全面检验。这标志着我国首支电动公交车队正式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新区》2013,(9):174-175
张江示范区嘉定园毛特电动汽车(上海)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路宝电动代步车(电动拉杆箱)产品,既是一个带轮子的箱包,又是一个小型电动车。它的三边之和大约为1.6米,可以携带乘坐地铁、动车和公交车(重量和体积符合相关规定)。乘坐“路宝”和携带“路宝”乘坐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将是一种绿色出行的新的解决方案。此外,它还可以应用于场馆参观、园林旅游、商场购物等。  相似文献   

9.
电池管理系统作为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组成部件之一,被称之为电动汽车电池的"大脑",对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行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对BMS的研究不过10来年的时间,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我国BMS行业当前现状进行概述,并尝试提出对BMS未来发展的倡导。  相似文献   

10.
冷锋 《新西部(上)》2014,(2):44-44,39
文章阐述了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必要性与有利条件,认为其在中国将大有可为.分析了发展电动汽车的瓶颈与困难.认为中国的电动汽车可以先从公交车及出租车等公共行业推广;同时,推动电动汽车发展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煤电污染历来深受关注。对于用电终端单位电能需求对煤电厂的边际发电量和碳排放量的影响,通过设定煤电技术、电网线损率、厂用电率等因素在不同碳约束条件下的演化情景,估算用电终端引致的煤电链边际碳排放数值的演化趋势,对比发现采用低碳情景或强化低碳情景下的煤电管制技术是电力低碳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环境下,对区域物流活动的能源投入和碳排放提出更高要求,实施区域物流低碳化发展意义重大。区域物流的碳排放源主要集中于"点"和"线"两个方面,目前区域物流低碳化发展尚存在协调难度大、动力不足、成效不明显和技术支持缺乏等诸多难题,需要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角色与作用、找准节能减排的切入点和重点,并转变区域物流发展模式,从寻找合适的碳排放统计方法、出台更多鼓励性减排政策、"点线"结合减少碳排放和构建区域物流低碳化发展的服务平台入手,促进区域物流和物流行业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中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新能源的利用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降低碳排放的最有效的方法。氢能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电解水制氢和生物质电厂的电与甲醇联产系统,通过电解水技术制取氢气和氧气,氧气用于生物质富氧燃烧电厂发电,而电厂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的尾气用于与氢气合成甲醇。使用Aspen对该系统进行仿真计算的结果显示,该系统年产甲醇26674 t,综合能量效率可达51.98%,氢到甲醇的转化效率为59.84%,动态回收周期为3.47年。此系统在生产电力及甲醇的同时,实现了碳的近零排放,可为中国的氢能利用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訾永胜 《科技和产业》2019,19(6):116-120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寻求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后发企业凭借新的价值网络进行破坏性创新,从而实现对原有企业的冲击或替代。通过市场所要求的性能改善轨线与纯电动汽车技术性能改善轨线的有无交点的方法对我国纯电动汽车开展破坏性创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充电时间是制约纯电动汽车的最大障碍,但是由于纯电动汽车整个价值网络的支撑和燃油汽车市场的开始衰落,纯电动汽车的破坏性技术已经对燃油汽车市场形成初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投入产出表,以河南省各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计算各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碳排放影响力系数,分析各产业部门的相关系数,并对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路径的选择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电力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四大部门不仅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碳排放量最大的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16.
“花房效应”已使能源碳排放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环保议题,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成为各地区共同面临的挑战。无锡市地处苏南用能负荷中心,能源消耗量大,采用Tapio脱钩模型,以2007年为首个基数年,对无锡市2008-2016年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脱钩分析,研究发现无锡市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整体上处于弱脱钩状态,碳排放主要来自煤类能源,还有进一步向实现强脱钩转变的潜力。根据结论提出减排建议,以期为无锡市低碳城市构建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福州市LNG公交车辆发展需破阻前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峰  梁雪 《科技和产业》2011,11(11):29-32
汽车的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已经成为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而且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污染将日益严重。本文通过对目前新能源车辆发展状况分析,提出实现城市绿色交通,首先解决城市公交车辆的污染现状是重中之重,以福州市LNG公交车目前的发展状况为例,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权衡利弊,为福州市的绿色交通建设,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碳排放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山东省1998—2009年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数据,分析了山东省碳排放的演进特征,基于Kaya公式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SPSS13.0对山东省人均GDP、能源强度、碳强度、三次产业与碳排放量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山东省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和能耗大省,近十二年碳排放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线性高度相关关系,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碳强度均对碳排放有着重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山东省应建立低碳工业化战略,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宣传低碳消费观念,促进产业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2000-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没有证实二氧化碳排放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在我国呈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二氧化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但我国离拐点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很大一段差距;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抑制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也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排放与福建经济发展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打破了全球碳平衡,引起全球温室效应,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热门问题。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使得气候谈判困难重重,本研究在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福建1978—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建立回归修正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探讨了二氧化碳排放与福建经济发展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通过人均碳生产率分析,进而提出适应经济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