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5年7月21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蓝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从8.2765元调整为8.11元。国内外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中长期升值预期依然存在,人民币忙率有可能进入一个持续的“上升通道”。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也验证了专家们的判断。作为对汇率变化最敏感的外贸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的风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笔谈几点个人观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改革一年多来,人民币一直保持缓慢升值之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07年4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7.7349元人民币,较2005年7月21日升值首度超5%;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中间价为100日元兑6.5070元人民币,升值约11.7%。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对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升值预期对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跨出了一步,人民币汇率初始调整水平已升值2%。本文就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房帅产市场影响讲行一此分析.  相似文献   

4.
外经贸发展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对外贸易》2007,(2):84-88
自2005年7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已经接近5%。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长期趋势。这对我国外经贸发展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我们认为,人民币适度升值从长远看有利于外经贸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齐石 《国际市场》2006,(2):74-75
2005年,对我国外贸企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7月21日晚,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将人民币兑美元价格一次性升值2.1%,并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由以往的盯住美元制度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制度。  相似文献   

6.
姜烨 《商界名家》2005,(9):87-89
7月21日19点,当在国内外市场上喧嚣近3年之久的人民币升值谣言逐渐散去之时,中国人民银行“出其不意”地公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告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汇率水平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蓝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正式启动旨在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的改革.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总体经济尤其是出口行业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5年7月21日,中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又一次调整,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随后人民币不断地处于升值的趋势,人民币汇率为什么会升值?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7月我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7年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累积超过23%,而且没有任何反转迹象。对此,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和人民币升值加快的情况下,人们不免将日元升值的历史过程与当前人民币的升值联系起来,有关议论也纷至沓来,各种论点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而也掀起了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何时升值、升值幅度等问题的讨论热潮.美国政府不断施压,中国政府从容应对,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人民币升值2%,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而同时对人民币形成机制的改革则更引人关注.由盯住美元向参考一篮子货币转变,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产生什么影响,还需要时间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发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7月22日,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中间价由1美元兑8.27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在美元持续走强、外界压力相对减小,尤其是上半年我国GDP数据比预期要好的情况下,改革人民币汇率正当其时,有助于我国积极调整结构,也有利于国际经济的平稳发展。但这毕竟是一个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短期对经济增长会有一定的冲击。本文试从政府、银行及企业等几个角度就人民币升值对盐城市外向型经济带来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自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持续走强,本文详细阐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企业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而探索外贸企业应该如何抓住这一契机,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挑战,将消极影响变为积极动力,全面提高发展自己,以打造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论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河南外贸企业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不断升值的状态,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持续走软,加大了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引起的汇率变化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出口型外贸企业影响最大。本文结合河南外贸出口发展的现实状况,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河南出口企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使河南省出口企业继续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徐晰  章红星 《浙商》2006,(2):136-137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公告宣布,人民币升值2.1%,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当日调整为1:8.11,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近年来央行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的重大变革,这一变革对国内企业和居民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游资预言人民币升值落空时,美元开始持续走强,国内更多的是关注下半年经济继续走强的情况下,我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选择有利时间、出其不意地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人民币汇率改革公告,宣布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灵活富有弹性的汇率机制,并从7月21日19时起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为1:8.11。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实行的是盯住美元汇率制。人民币近10年都处于升值趋势中,人民币升值是以人民币汇率下降形式反映出来的,即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金额减少。1994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8.6212,1995年为8.3490,1996年为8.3143,到2003年为8.2770(国家统计局,2004),人民币汇率近10年下降了4.1%。从2001年开始连续3年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在8.2770,2004年1—5月人民币汇率累计平均仍为8.2770.2003年以来,人民币再一次面临升值压力,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美国、欧盟、日本等不断施压,希望迫使人民币升值。本文重点从经济学与国际政治两个角度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以来,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现象的主要特征,人民币汇率保持不变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而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不绝于耳,2005年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为什么同样保持人民币汇率不变的政策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大受赞扬,而在几年后却饱受批评,显然,这是纯粹的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的。同样的人民币该不该升值、升值多少合适等一系列问题实际上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新选择问题。因此探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倪云虎 《浙商》2010,(8):30-30
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是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美国议员还联名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大家就开始关心人民币汇率近期会不会有比较特殊的变化。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我先重申一个一贯的观点:人民币对外升值尤其是兑美元升值是大势所趋、不可抑制的。  相似文献   

19.
刘瀛 《商场现代化》2007,(12):42-43
<正>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变革,其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制度的变革必然导致经济中的作用机制及某些变量发生变化,并由此而对其他变量产生影响。由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所导致的汇率升值对经济产生全面的影响,可以将其作为自主性的调控工具,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厘清人民币升值的动因、效应,以及汇率作为调控工具对其他变量的作用机制及其相互间的政策搭配。  相似文献   

20.
自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18%,而2008年一季度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达到4.3%,是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最快的一个季度。人民币这种加速升值的态势,正考验着中国出口企业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