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能源及煤炭的需求预测:我国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总趋势今后是增长速度逐年渐缓,弹性系数逐年降低;2000年我国煤炭需求总量为13.29-13.50亿吨,占一次能源比重70%。2.能源与煤炭供应分析预测:今后石油供给量不可能有大幅度增加,天然气、宽层气、水力发电将有大幅度增加和提高,煤炭供应能大体维持在13亿吨左右。3.能源及煤炭供需综合分析预测:煤炭今后基本能满足需求,价格不可能大幅度上升,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供给量逐渐增加,且石油、天然气有供需缺口。  相似文献   

2.
我国煤炭需求的灰色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是当前国内主要消费能源,因此煤炭需求的预测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直接指导作用。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煤炭需求量的灰色预测模型GM(1,1)。结果表明,预测结果达到了很高的精度,从而证明该模型对近期的预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以煤为主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全国煤炭社会库存已下降到一亿吨以下,主要用煤行业库存水平都大幅度下降,电煤库存不足导致大部分地区拉闸限电。而煤炭消费又在大幅度增长,所以节约煤炭应成为我国节能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煤炭在我国国民生产中属于基础能源,自2011年11月以来受到国际国内整体经济形势不景气,以及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以来,国内煤炭市场出现需求动力不足,产能过剩,进口持续增长,供需失衡,煤炭价格一路下跌,需求疲软,库存增加,煤企生存经营陷入短暂窘境。由于我国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时期,所以就未来前景来看,经济增长后劲十足,对煤炭需求将处于缓慢平稳增长阶段,预计2020年煤炭需求将越过峰值。  相似文献   

5.
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新疆都属于煤炭富集区域,我国在这些地区已经开始建设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在此基础上规划的五个综合能源基地建成后,创造的经济价值,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现在将不可同日而语。针对《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的五大基地一次能源生产能力达到26.6亿吨标准煤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能源业务部煤炭处处长安国利持肯定态度,他说:按我国煤炭产量衡量,2012年,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的煤炭产量达到25亿吨左右,占国内煤炭产量的70%。如果保持发展速度,"十二五"末,煤炭产量不仅能顺利实现既定产值目标甚至还有可能超越。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不可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伴随而来,经济增长、煤炭消费与环境的冲突日益加剧。构建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传导理论模型,利用更加灵活、稳健的TVP-VAR模型计算时变冲击效应,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个方面分别得到"资本、劳动→煤炭消费→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煤炭消费→二氧化碳"的传导关系链,反映出我国目前仍依赖煤炭能源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较为落后、新能源利用较少。  相似文献   

7.
文章构建了1990-2013 年福建省煤炭消费比重与碳排放强度的VAR 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动态交互冲击关系.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冲击对煤炭消费比重的影响不具有记忆性,而煤炭消费比重的波动冲击会造成碳排放强度在长时期内的同方向变动,且煤炭消费比重的波动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冲击影响,因此可以通过降低当前的煤耗比重来降低福建省的碳排放强度以及未来时期的煤炭消耗量.有鉴于此,文章从技术改进、产业结构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三个角度,提出减少单位煤炭碳排放、降低对煤炭需求、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等降低福建省碳排放强度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十五"节能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速度为9.48%。同期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由2000年的13.86亿吨标煤快速增加到22.25亿吨标煤。年均增长速度为9.93%。能源消费年均增长速度略高于GDP年均增长速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市场的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将继续保持.为了保证我国煤炭产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有必要进行煤炭资源的中长期需求预-测.进而得出必要的煤炭资源的调配策略.  相似文献   

10.
树立科学发展观调整广东能源结构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省要保持原有优势并在未来的发展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源供应问题至关重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脱离我国的能源现状:人均资源贫乏,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可利用的一次能源中“多煤少油缺气”。大量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已造成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广东一次能源消费90%依靠省外,二次能源——电力消费已有10%依赖省外,且在未来10年将达到近30%,能源消费结构中有近70%是煤炭。因此改变广东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其中的比例,是确保广东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运行平稳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渭北黑腰带"已累计探明储量319.64亿吨,约占陕西省煤炭储量的20%,是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煤炭业成为地主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本文总结了"渭北黑腰带"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情况,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延长煤炭产业生产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2011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 (一)总体形势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有关政策的推动下继续保持规模化发展态势,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初步统计显示,2011年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生物液体燃料等计入能源统计的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约3100万吨标准煤,加上水电后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为2.53亿吨,占当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3%;计人沼气、太阳能热利用等非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约2.9亿吨标准煤,约占当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4%.  相似文献   

13.
煤炭法制建设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煤炭资源、能源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和煤炭监管中弊端的凸现,煤炭法制建设步伐不得不日益加快。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仍然没有在煤炭立法中引起注意,如煤炭行政主体的设定、煤炭行政监管的基本内容、煤炭资源规划的法律效力、煤炭行政许可的合理性合法性、煤炭生产企业组织的特殊性等。  相似文献   

14.
近段时期,中国煤炭需求旺产能紧,价格不断上涨,给我国的工业尤其是钢铁、电力和建材等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制约因素,据预测,2008年煤炭需求继续增长,炼焦煤价格将有较大幅度上涨,炼焦煤价格由供求关系、成本上涨与产业关系共同决定的市场机制较为完善。本文分析了煤炭价格波动对工业的影响,重点分析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  相似文献   

15.
陕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的富集地区。在国家战略重点西移和构建跨世纪新的经济增长极区中,陕北的能源开发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愈显重要,有着广泛的前景。一、陕北的能源开发具备良好的条件和前景1.陕北是国内少有、世界罕见的特大能源基地。煤炭、天然气和石油俱全,潜在价值高。(1)煤。陕北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特别是榆林地区有世界最大的优质动力煤田,总蕴藏量8600亿吨,占全国煤炭总蕴藏量的17%以上,至1992年底已累计探明保有储量1660亿吨,占全国动力煤探明保有储量4440亿吨的37.8%,占陕蒙晋黑三角煤炭探明保有储量的6…  相似文献   

16.
我国煤炭产业的结构性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产业整体绩效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产业内部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煤炭产业结构的改善不仅是煤炭产业本身的结构改善,同时也包括煤炭结构如何调整以更好地适应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节能环保不仅是中西部,而且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一件大事,关系到全球未来发展的走向和人类的命运,因此它是非常重要的。人类在加速耗竭自然资源的能源和资源数据显示,1987年7月是世界5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是60亿人口日,2011年10月是70亿人口日,全球人口在不断增加:联合国有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每年平均新增8500万人,这8500万人每年要消耗能源标准煤2.8亿吨,水资源140亿立方米,土地800万公顷,碳水化合物,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等等1.7亿吨,多排出二氧化碳1.2亿吨。人口每年增加,它对能源对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本身的干扰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8.
汽车节能控制石油消费的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需求持续膨胀 供求矛盾日益凸显 我国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之一.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1位.2001年探明石油储量33亿吨.占世界石油储量的23%。同时.我国也是石油消费大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79%,石油消费年均增加5.77%,而同期国内石油供应增长速度仅为  相似文献   

19.
国内动态     
《全国商情》2013,(6):8
张平: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8%左右前国家发改委主任、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张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称,我国能源消费,特别是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去年我国国内生产的原油是2.04亿吨,进口是2.8亿吨,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8%左右。  相似文献   

20.
高榴 《西部金融》2012,(5):53-56,82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富集的欠发达省份,已由原来的能源生产大省逐渐演变为能源消费大省。1979年陕西省生产总值仅为94.5亿元,能源消费总量为1191.1万吨标准煤,而到了2008年陕西省生产总值已达6851.3亿元,能源消费总量也突破7000万吨标准煤。本文探索陕西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对于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下实现陕西省经济发展和能源战略选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