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与陕西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扩展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区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审时度势提出的建立连接欧亚经济大动脉的宏大战略构想,对提升我国西部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内陆经济,助推经济重心西移、推动亚欧经济一体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此背景下,陕西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连接我国中、东部和欧亚的战略支点,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国家西向发展的引擎启动之机将面临一系列重大新机遇。  相似文献   

2.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既是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甘肃提升区域综合实力的发展机遇。把握好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向是甘肃实施国家西向开放战略的关键。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外部整体发展环境落后和内部经济基础薄弱两大难题。处在"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必须抢抓历史机遇,探索出一条内陆欠发达省份扩大向西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习近平总书记和新一届政府的宏伟构想,是新时期中国实施区域协调和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实现西部腾飞的重大战略举措,特别是在2014年的APEC会议上习主席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再度提升到战略新高度。本文以国内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调查社会公众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社会公众对经济带的知晓度、“经济带”战略对行业的影响度、公众对经济带内省区定位的支持度以及对经济带未来发展预期,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并据此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既是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新疆提升区域综合实力,代表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共同市场的发展机遇。把握好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向是新疆实施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战略下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是我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和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一带一路”海陆丝绸之路的衔接点,具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优势、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借力“一带一路”,广西应加快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政策体系等,切实形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和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相似文献   

6.
2013年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个重大全面的发展战略,其融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世界格局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按预期设想,我国和各中亚国家将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大合作。  相似文献   

7.
<正>据悉,西安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方案,按计划由西安市负责研究起草,将于6月份推出,争取列入国务院下一批审批同意建设名单。此举将成为推进向西开放战略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盘"大棋局"上的重要一子。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表示,尽管西安的经济实力和开放程度并不如上海、广州、天津等地,但在向西开放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计划,勾画出区域之间经济大融合的宏伟蓝图。本文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构建为背景,分析陕西省对外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近来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构想,其目的就在于试图沿着古丝绸之路大力打造中国连接欧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作为一种较低层次的经济整合模式,“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对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起到有益补充和积淀作用。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次区域合作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应构建正式的多层级合作机制、完善跨界运输法律机制、促进域内经贸立法及法律实施、设置次区域框架下的争端解决机制、构建次区域预警机制和广泛开展比较法学研究以及大力培养次区域有关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意义,综合当前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各种观点,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和范围进行了界定,按照中心区域、扩展区域、辐射区域三个层次,比较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及区域的经济社会状况,最后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详细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能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深度化、自由贸易区布局系统化,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目前尤其需要做好中国国内沿线关键节点城市的建设,通过国内沿线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顺利向外延伸。  相似文献   

12.
“道路联通”既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畅通”的基础保障,也是实现“民心相通”、“货币流通”和“政策沟通”并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社会文化融合的助推器。采用DEA模型的M almqusit指数分析法对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设施效率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结论:贸易环境负向变化是造成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提高经济带物流设施对经济的贡献不应只关注新增交通基础设施,更应关注现有物流设施的运营效率;为提高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率,今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结构应倾向于陕西、江苏、山西、安徽等仍存在物流设施规模效率的省份。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是构建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是中共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推进区域经贸合作、增进区域政治互信、推动区域文明互鉴有积极意义。作为"海丝"之路的核心区域,三明市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腹地拓展重要支撑,是三明市认真贯彻中央决策和国家战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推动以经济带为轴心的区域间产业分工与合作,有利于区域合作共赢和资源优化配置.中国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起始段-中新经济走廊南崇经济带是作为我国沿边开放新高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经济新常态下南崇经济带产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从区域间互补性和产业梯度性等方面提出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的动力机制,并指出经济带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的障碍,提出从加强产业价值链分工和区域协同创新合作等方面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赴中亚和东南亚各国访问期间,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要结合区域开发开放,强化建设新陆海口岸支点。“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规划是实现国家层面全方位开放格局的新决策,也是各相关区域城市解决现实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的新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方法。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盐城如何寻求发展机会,提高自身开放水平,促进特色经济发展?本文通过盐城发展优势和问题,机遇和挑战的梳理和分析,提出盐城在“一路一带”战略下的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和意见,以供政府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新时期中国实施区域协调和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其意义不言而喻。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问题,既有文献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主要涉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历史由来及内涵进行界定;从国际和国内的视角探索丝绸之路经济带兴起的背景和原因;分析其合作基础的逐步形成与拓展;把握其合作内容;挖掘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挑战以及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途径,也是创新国内外及区际间区域合作模式的新举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沿线省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各省份应推进产业体系的优化布局,确立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战略地位.本文依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沿线省份经济梯度差异,以此作为产业空间布局的依据,提出沿线省份产业布局应关注的问题及产业合理布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贯穿东西部的丝绸之路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通道,它在中国历史上促进了我国人民对外的友好交往,随着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成为我国和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升级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对于促进陕西与中亚五国以及欧亚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具有其他省份所不具备的区位、交通、产业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陕西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机遇,但也使其必须面对贸易合作中的激烈挑战。文章立足于陕西实际,运用SWOT分析法对陕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合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促进陕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合作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0.
我国能源消费概况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推动世界向低碳经济方向发展,对能源安全、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新的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追求,将对传统的世界能源格局提出挑战,能源利用将进一步向节能、高效、清洁、低碳方向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