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说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听话”的孩子。今天看来,中国的孩子又岂止是“听话”而已,他们“说话”的功夫恐怕也完完全全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  相似文献   

2.
李栓文 《大陆桥视野》2011,(22):247-248
2011年9月,笔者带的是一帮新人园的孩子。孩子非常可爱,他们稚嫩的小脸,干净的眼神,不太清晰的发音,无不让我欢喜。在笔者欢喜的这些孩子中,有一位不停哭闹,焦虑感特强的孩子。她的名字叫贤贤。  相似文献   

3.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抱怨.他的孩子每天花太多的时间在电脑上.他非常担心孩子的健康。他曾经就这个问题和孩子谈了好多次,但是很难劝说。对一个只有6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自控能力,很容易痴迷于电脑。我是一个支持孩子使用电脑的人,但是过度使用是不支持的。  相似文献   

4.
麦宇旻 《商周刊》2012,(12):88-89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推选委员给她的颁奖词是:"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就会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5.
学前美术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完美人格精神的下一代不可缺少的环节。正确地把握儿童早期美术教育环节,通过学前美术教育,能让孩子门用愉悦的身心从美术学习中收获到他们需要的知识,收获到他们完善的品质和完美的人格,并伴随着他们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6.
《经济纵横》2008,(7):15-15
在英国,子承父业曾经是很多英国父母的骄傲,然而根据哈德森公司(Hudson),最近做的调查显示,子承父业已经成为过去,大约有五分之一(21%)的英国IT从业者,对他们目前的工作非常失望,以至于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从事IT工作。  相似文献   

7.
四川大地震的悲惨场景一幕接一幕,但其中的一个景象令人印象颇为深刻:那些失去惟一孩子的父母亲悲痛欲绝。如果没有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他们很可能就不会面临家里再也没有孩子的处境。  相似文献   

8.
丁蓉 《经济改革》2009,(11):18-20
在西部一些偏僻贫穷的小村庄,“老师”常常是一个含义复杂的角色。除了教学,他们有时还要修建校舍、种粮种菜,给所教的孩子煮饭、买药,垫书本费。这些地方的孩子们则因为他们的存在,不再重蹈父辈们目不识丁的覆辙,而是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几条小巷的交会处,有一对夫妻摆的推子。丈夫修车修鞋,妻子配钥匙,还带着一个小脸常常被冻得通红的孩子。和这个城市里面大多数人一样,行色匆匆的我关没有真正仔细地看过他们。最多不过认为他们是漂在城市里,靠辛苦讨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话题一直不绝于耳。当年鲁迅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激起了社会对封建礼教的痛恨;今天面对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话题依然沉重。未成年人监护纳入公权监督,从监护监督概念入手,参照国际惯例,设计监护监督机制链条,实现宪法权利实体化,国家就能负起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监督职责,为他们撑起法律保护筑  相似文献   

11.
康楠 《经济月刊》2012,(8):60-62
流动儿童就像蒲公英,随劳碌奔波的父母漂泊异乡。不满6岁的孩子,被烙上了“打工子弟”的符号,享受教育的权利却被区别对待。父母无暇照料他们,也无力为他们支付高额的公办幼儿园学费,  相似文献   

12.
唐家婕 《商周刊》2012,(26):94-94
不要害怕在孩子面前说出你的忧伤,因为他们也在学习大人们处理悲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孩子难教育,难被真情所打动,我们真是选错了教师这个职业”,这是一些教师的心里话,我也曾抱怨过,一天工作下来,心里感到很疲惫,回到家对自己的孩子少了耐心多了苛求。想想这些真有些愧疚,难道有这样想法的老师都不是好老师吗?不,只是我们的教育观念还没有全部转变,存在着偏差,现在的孩子个性差异大,倍受周围人的宠爱,这样在他们的字典里就少了“体谅”和“感动”。  相似文献   

14.
石述思 《商周刊》2013,(14):104-104
功利化和工具化是中国教育的两大顽疾。 当了父亲,突然对一句诗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中国,你生下来就老了。也许没有一个国家的父母像中国家长那样溺爱孩子,但中国孩子的成长史却是一部与家长的PK史。有西方教育专家将中国家长称为“直升机父母”——将孩子当成赌注,以爱的名义做掩护,去逼迫他们完成自己未竞的人生目标,而毫不顾及其兴趣爱好。而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又往往鼓励家长们对孩子们的公开绑架。  相似文献   

15.
红江  云歌 《财富时代》2004,(8):12-13
记走访了某知名大学附属小学很多学生的家长。由于孩子在读书,均隐去他们的姓名。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上网的孩子特别多,这就需要专门为他们设置一些过滤软件,本文介绍的这款“e软反黄先锋”是笔者所用软件中比较不错的一款,相信这也是家长和老师们需要的软件。  相似文献   

17.
为孩子选择健康营养的食品是每个家长长久以来共同关注的话题,水果、奶类制品往往是家长的首选。但现在的孩子人小鬼大,他们偏好的常常是那些外表好看、花花绿绿,但营养价值较差的食品,有时为了选哪样吃还和家长对着干。出于无耐,家长最后往往会和孩子达成妥协,在努力保证孩子基本营养饮食的同时(如水果、奶类制品等),还提供给他们那些能解眼馋和口馋的零食,如果冻、巧克力、膨化食品等。为了使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发出了共同的心声,有没有一种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满足家长对孩子生长需求的食品呢?  相似文献   

18.
我的城     
闾丘露薇 《商周刊》2012,(22):92-92
不管在哪里,听到那些用歧视别人的地域,来为自己找点优越感的人,会觉得这些人其实很可怜,因为他们的心胸太窄,他们知道的世界太小。前些天和朋友聊天,虽然朋友拿到了令人羡慕的北京户口,不过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北京人。他甚至试图改变自己的孩子,理所当然地认定自己是北京人的观念,只是他也承认很难,毕竟孩子在北京出生,北京成长,孩子心目中的家就在北京,尽管对于他们的父母来说,这个北京的居所,或许只是一个暂居的地方。孩子们对于自己是哪里人的认知,比大人们要简单得多。只要家在哪里,自己就属于哪个城市。和另外一个朋友聊起不久前在纽约的经历。她带着孩子去唐人街吃饭,被来自香港的服务生问是哪里人,孩子想也不想地说,香港人。  相似文献   

19.
你随便在大街上截住一对美国夫妇,问他们是否喜欢孩子的老师或孩子就读的公立学校,他或她会马上回答:“是的,比利的老师真好.比利和一项很大的科学项上一所好高中。”但是,如果接着再问这;于学校总的情况时,回答则多半是否定的。他们可能会说:“我想需要进行改革了。听说其他国家在进行科学和教学教育时,比好。我们也许需要更多的钱学校的班级也应该小一点,是必须的。”这些看上去互相矛盾的意见,其实反映了现在进行的教育是否正确的问题。公立教育看上去很牢固、稳定,由来以久,且建立在公众意见一致的基础上,满足了人们的期…  相似文献   

20.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一上,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就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政治,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所谓的课堂“快乐”教学法。翻一翻有关教学研讨的资料,你会发现“快乐”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最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