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一 感谢广东《悦读时代》杂志执行主编徐玉福的引荐,让我结识了湖湘才子甘建华先生.说来惭愧,我是看了他应我之请寄赠几部大作后,才开始对他有所了解.他的学识,他的才情,他的文风,他的眼界,都是我所欣赏和仰慕的.他从校园诗人到新闻记者、著名作家再到文化学者,同时又是藏书家、书画收藏家、大学客座教授及特约研究员,还担任着湖南两家公司的董事长,在每一个领域都成绩斐然.如此大的信息量,让我看得有点晕眩.  相似文献   

2.
甲午之夏,值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60周年州庆之际,甘建华应邀重走了一趟青海高原,回来后竟然收获了组诗《西部之西:重返梦境之旅》,包括《大柴旦情思》《回到冷湖》《花土沟的梦》《格尔木故事》(注:原载《柴达木日报》2014年9月15日),这让我讶异了许久.因为在我的印象里,甘建华是以文化散文而著称文坛的.  相似文献   

3.
神话柴达木     
我之喜欢柴达木,不仅是喜欢八百里瀚海的雄浑博大;我之喜欢柴达木,不仅是喜欢南昆仑北祁连的步步宝藏;我之所以喜欢柴达木,更是因了柴达木是华夏中国神话之本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信息》2005,(18):76-76
田心钝:1965年生于河北省盐山县,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受教于黄润华、黄均、姚有多、蒋采萍等诸位老师。国画作品入选“全国百位名家”书画展、“全军美展”。“书法作品获全国总工会书画摄影大赛”二等奖、入选“第三、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第七届全国中青展获“护神杯”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  相似文献   

5.
那是喜马拉雅冲向世界之巅时半途扔下的洪荒之地,还有万年不变的干涸与任意肆虐的风沙,只有混沌未开的原始和辽阔无际的苍凉. 20世纪40年代,西方一位又一位探险家在它面前望而却步,无可奈何地叹道:啊,地球上的月球.到了50年代,探宝的地质队员们挺进了高原深处,但是,魔鬼不愿将那片土地拱手让给人类,死神与人们展开了残酷的较量,让人们在风沙中迷路,在干渴和饥饿中备受折磨.人们每天都得与严酷的大自然搏斗.那里曾经有这样一句常用语:"我用生命为你铺路".  相似文献   

6.
我是柴达木人,永远的柴达木人. 这是整整那20年间,柴达木烙入我心里、甚至是骨髓里的烙印. 我是柴达木人,永远的柴达木人. 这是因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21岁至41岁,完全、无私、真诚地献给了柴达木,献给了那片广袤、荒芜、丰饶、神奇、与外面的世界相比仍然是落后的土地了.  相似文献   

7.
编完这期书画专刊,很有感慨,确切说,很是惭愧。作为一个不算太年轻的年轻人,我对书画,懂得的太少太少。书画几乎每天都在我的身边,给我带了愉悦和美好,但是,我不会书,也不善画。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毛病,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或者说,是悲剧。这次采访大画家张兴君老师,对我内心触动很大。他不仅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书法家。诗书画,三合一,在他大爱的精神世界里三足鼎立,让我看到了一位可敬可爱的人,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我想通过书画市场的新常态、新逻辑、新跨越,也就是书画市场化和现代化的问题来折射金融文化的市场化. 中国艺术品市场总量官方统计数据是2000亿,其中书画产业占了60%.书画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它的最大特征是个体化,在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方面,这一点很有共性,上游的生产者主要是个体,下游的消费者主要也是个体.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伟业,也是一具规模宏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由于其长期性、艰巨性和系统性,从而决定了在实施这一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邓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把实施大开发与加强法制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以卓有成效的法制建设为大开发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使开发有序进行.因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实施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如何定准位、有作为、促开发,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人大工作者必须选择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结合海西人大常委会20年法制建设的具体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种永远的思念永远的疼.这是一个终生的记忆终生的梦. 从21岁到44岁,我在青海生活工作了23年,而其中,有19年是在柴达木里盆地里度过的.这一段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马海:2年;格尔木:1年;大柴旦:8年;德令哈:8年--我全献给了柴达木.  相似文献   

11.
去年《中国妇女》杂志海外版《中国女性》向我约稿,希望我写写我在柴达木的生活小故事。我的作品《西部女人的苦与乐》在2002年4月号《中国女性》上发表后,接到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主持人高月的电话。她说看了我的这篇作品,向《中国女性》打听到我的电话,想约我到中央电视台做节目,讲述在柴达木的生活。我应约去了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柴达木的盐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湖盐的储量,青海省仅次于西藏,在中国占第二位。且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的柴达木盆地。柴达木是盐的世界。“柴达木”即蒙古语“盐泽”之意。盐矿分布极广,其中蕴藏量当以察尔汗和茶卡天然盐池为最著。在柴达木,盐块可以用来砌房子,可以用来铺路.  相似文献   

13.
我爱柴达木     
像星星永远眷恋着蓝天, 像溪流永远痴情于山岫, 我是那么深深地爱着柴达木啊, 爱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说起柴达木,心中骤然便一阵温热. 走近柴达木,我总不由得泪眼模糊.  相似文献   

14.
可爱可亲的柴达木,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在新华社青海分社当记者时的采访根据地,整整20年的情缘与投入,既有生活的辛酸,更多的是拼搏成功的欢乐,收获了人生一笔宝贵的阅历和财富,至今魂牵梦萦,割舍不断.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0月26日,“新西部杯”中国西部书画大赛及展览在古城西安揭晓,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典礼。帝高亮、尹建华等22位作者的书画作品获一等奖,李利春、王宽等47位作者的书画作品获二等奖,魏江、赵心琴等86位作者的书画作品获三等奖,王让成、高强等406人的作品获优秀奖。展览期间,还特邀展出了近百幅西部知名书画家的作品。 展览于10月29日结束,历时4天,参观者上万人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次大赛是建国以来中国书画界和西部文化领域的一大盛事,也是西部广大艺术工作者和书画爱好者献给党的十六大的一份厚礼。多方合作 大力支持 举办一次旨在展示我国西部地区书画创作新成果、发现书画英才、促进西部地区文  相似文献   

16.
我手中的这摞手稿,倾诉着一位老柴达木人一生对柴达木的眷恋,道白一个人生命最后的道白.此时,手稿化为心灵语言通往心灵感应深处的通行证.死指肉体,而用生命留下的文字,却可以使生命的心路变长、延续……攥着这摞手稿,他生命的重托重如泰山;打开这摞手稿,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的笑容长留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继旅游热之后,又是一次大范围的国际探险热。当时,国内各出版社都将目光盯向探索类的选题,但却没有一家出版社组织出版一套大型、全面、优秀探险名家的经典探险著作,有鉴于此,我参与策划新疆人民出版社大型套书《亚洲探险之旅》。当时,我们定了几条原则。首先,这套丛书的作者应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地理大发现时期在亚洲进行探险的外国人;其次,他们都应到过中国,并在亚洲范围内进行过探险活动;再次,他们应该是一些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已确立了探险地位的人;第四,他们的著作可读性强,有着一种独特的视野,即外国…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情结     
北京是个好地方.有人会问,说这话有必要吗?谁会说北京不是一个好地方呢? 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虽然北京是个好地方,却有许多柴达木人难以适应.他们来北京定居后,心中还是想着柴达木,嘴上还是离不开柴达木.三五月份,遇上北京的大风天,就会脱口而出:"柴达木的风刮到北京来了!"看见花园里的奇石,就会说:"这个像柴达木的英雄岭.""那个像柴达木的油砂山."从退休大院到市场之间的草地上走出一条小路,被命名为"柴达木小路".柴达木很奇妙,情感这东西也很奇妙,于是两者胶结在一起,成为搁在柴达木人心里永远取不走、割不断的柴达木情结.这些联想就是柴达木情结生长出来的枝蔓花果.  相似文献   

19.
为弘扬主旋律,助推北碚、广西两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由重庆缙云书画院与广西政协书画研究院共同主办“桂海丹青韵,缙云翰墨香”书画联展,于10月25日—29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迎各方宾朋. 这是一次两地文化的交流,这是一次翰墨丹青的汇聚.重庆缙云书画院、广西政协书画研究院,各推出12位知名老中青书画家,展出他们倾情创作的近140帧书画力作.10月26日,以上24位书画家在北碚参加联展大型书画笔会.  相似文献   

20.
无论在中国文坛,还是在人们心里,李若冰的名字都与柴达木连在一起.柴达木在他笔下生辉,他的<柴达木手记>一版再版,感召了几代人.从没见过哪个专业作家能像他那样,一生五次踏进柴达木,他的双脚曾沾满柴达木的盐碱,他一身曾裹挟柴达木的风尘.他把笔触深入到柴达木的角角落落,写他遇到的每一位柴达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